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18* 小站学案
展开第18课 《小站》
国学名句 | 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清·张照《观海》 |
学习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 学习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
学习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
学习难点 | 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自主突破 |
栅栏( ) 山崖( ) 山坳( ) 转瞬间( ) ①显然: 。 ②精心设计: 。 ③疾驰而过: 。 ④一尘不染: 。 3. 《小站》选自《 》,作者 。 答案:1.zhà yá ào shùn 2.①非常明显,很容易看出来。 ②特别用心设计。 ③迅速地奔驰而过。 ④非常干净,一点儿灰尘也没有。 3.袁鹰 |
合作探究 | 1.你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2.这篇课文一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3.小站之“小”,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站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5.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几段话,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描写小站周围景象的句子,想一想这里写小站周围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7.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思考:“温暖的春意”指什么?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春意的仅仅是喷泉、杏花吗? 答案:1.小屋(车站)——屋后(栅栏)——小屋左边(红榜、小黑板、出站口的宣传画)——月台上(人物、景物:喷水池)——月台两头(杏树)——小站背后(石头山)。 2.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小站很小。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小站设备简陋,站上工作人员精心布置。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小站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3.小站的小,是从两个方面说的:一是快车不停,慢车也只停两三分钟;二是车站很小: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月台上只有三五个人影…… 4.(1)月台正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写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和早晨的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 (2)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3)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5.修喷水池,给乘客一个美的环境;张贴红榜、宣传画,既说明工作人员责任心强,又说明对乘客安全、卫生方面的关心;公布当日新闻,不仅说明工作人员身居山坳仍然关心国家大事,而且为旅客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方便。从中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 6.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 这里写小站周围的景象,更加烘托了小站环境的优美,突出了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喷泉、杏花使小站更美了。
8.“温暖的春意”原指大地回春的景象,课文中指春天般的温暖。旅客在地处山坳的小站看到精心设计的喷泉、盛开的杏花,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一片深情,心里热乎乎的,所以说喷泉、杏花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喷泉,这杏花,让旅客们感受到了温暖的春意,同时,小站工作人员精心的设计、周到的服务,也让旅客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
拓展延伸 | 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住的房间(或教室)。 |
当堂测试 |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i yào luó kuānɡ nínɡ jìnɡ shān ào huó pō ( ) ( ) ( ) ( ) ( ) 2.选词填空。 险峻 险要 (1)函谷关地势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2)华山的山峰 挺拔。 清新 清爽 (3)来到索溪峪,我感到从未有过的 。 (4)爷爷的画 淡雅,意境幽远。 3.按要求写句子。 (1)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改成肯定句。)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成拟人句。) (3)大雨哗哗地下着,被淋成了落汤鸡了。 (修改病句。) 答案: 1.摘要 箩筐 宁静 山坳 活泼 2.(1)险要(2)险峻(3)清爽 (4)清新 3. (1)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2)窗外,风吹拂着翠竹,好似在和它打闹嬉戏,飒飒作响。 (3)大雨哗哗地下着,我被淋成了落汤鸡了。 课外阅读: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 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5.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6.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境,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7.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景物描写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 4.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 5.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和谐。 6.这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既脉络清楚,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也让我们更感到这对“母女”的不寻常,“母亲”善良无私,“女儿”勤奋好学。 7.开头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再写春寒料峭,反衬“母亲”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 |
总结反思 |
|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2 书戴嵩画牛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2 书戴嵩画牛导学案,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20* 京剧趣谈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20* 京剧趣谈学案,共5页。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17 盼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17 盼学案设计,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