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比鸟类高等,因而蝙蝠的飞行能力比鸟强
B.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鳍游泳
C. 每种动物都固定地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运动方式比较单一
D. 鸟类在降落过程中,以滑翔为主2.以下实例中不符合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是( )
A. 家兔后肢发达,适于奔跑 B. 袋鼠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C. 青蛙后肢有蹼,适于游泳 D. 大雁前肢成翼,适于飞行3.“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结构中的( )A. 骨髓 B. 骨膜内的神经 C. 成骨细胞 D. 骨膜内的血管4.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中,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赛极具观赏性和挑战性。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运动系统完整,就能正常进行单板滑雪运动
B. 单板滑雪时,运动员肌肉细胞内线粒体耗氧量加大
C. 在单板滑雪中,关节只能保证运动系统的灵活性
D. 滑雪过程中,只需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协调配合5.当我们用火煅烧鱼骨时,会散失一部分黑烟,随后用镊子轻轻敲打,就会发现鱼骨变成了一团粉末,在这个过程中,鱼骨中被烧去的物质和粉末中所含有的物质分别是( )A. 无机物、有机物 B. 无机物、无机物 C. 有机物、无机物 D. 有机物、有机物6.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 青蛙冬眠 B. 涡虫在强光下身体舒展
C. 水蛭逃避盐水刺激 D. 人体受伤后流血7.大马哈鱼洄游产卵,从行为的发生和行为的功能两个角度分析,所属的行为类型分别是( )A. 繁殖行为、本能 B.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 本能、繁殖行为 D. 学习行为、繁殖行为8.运动系统的各结构中,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是( )A. 骨膜 B. 骨质 C. 肌腱 D. 肌腹9.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最好的场所是( )A. 野外自然状态 B. 野生动物繁育中心 C. 动物园 D. 生物实验室10.廷伯根在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和实验法
D. 调查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11.某同学喜欢体育锻炼,以下左图A和B为该同学用哑铃锻炼时手臂时的两种状态,如图为该同学利用木条、皮筋、螺钉和胶条等物品根据自己锻炼时的感受所做的伸肘和屈肘模型,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图A和图B的动作中,①的状态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两空选填“收缩”和“舒张”)动作。
(2)伸肘和屈肘模型中,皮筋3相当于 ______ (选填“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螺钉5相当于 ______ (填写具体结构名称)。
(3)在锻炼过程中,该同学发现单腿站立时,腿部的基本运动方式与伸肘和屈肘类似,这说明运动系统的结构是与其 ______ 相适应的。12.“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同年龄段的人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相关结构都略有不同,图示为人类肢体长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老年人骨中 ______ 比例增多,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骨折后的修复主要依赖结构②,因为其内有 ______ 。
(2)⑦与骨的支持和承重功能有关,其主要成分有 ______ 、无机盐和有机物,青少年的骨中 ______ 多于,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3)骨的结构④中含有③,幼年时呈红色,有 ______ 功能,成年后被脂肪取代,失去该功能。13.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如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资料二:若干年以前在英格兰,人们发现一只大山雀有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并偷饮了牛奶,它的这一活动,被其他的大山雀细心地观察过,后来过了不久,其他地区的大山雀也模仿学会了偷饮牛奶。
资料三:成年黑猩猩能够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如下雨时,它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于是,它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就能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了。
(1)年幼的黑猩猩和大山雀在进行学习时是通过 ______ 的方式,而成年猩猩已经能够利用 ______ 来解决问题了。
(2)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动物越高等,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 ______ ,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 ______ 。(本题两空选填“强”或“弱”)
(3)资料中动物的三种学习行为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花坛边发现一群蚂蚁正在搬运一些糖,爱思考的同学们想到一个问题:难道蚂蚁喜欢取食甜食?于是他们抓了一些蚂蚁带回实验室,并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槽中设立A、B、C三个互相远离的区域,A处放置冰糖,B处放置菜豆,C处作为蚂蚁临时聚集处,并用两根木棒作桥连接AC和BC,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以上描述,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做出的合理假设应该是 ______ 。
(2)实验中,所有的蚂蚁应该保持 ______ (选填“饥饿”或“饱食”)状态,且蚂蚁的数量不能太少。有同学认为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会较为准确,其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3)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某次实验结果中,趋向B处的蚂蚁较多,你对此结果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______ 。
(4)如果在第1次实验完成后,换一批蚂蚁,并交换桥1和桥2,很多蚂蚁趋向B处,你做出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哺乳动物比鸟类高等,但蝙蝠的飞行能力比鸟弱,错误。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不一定都用鳍来游泳,如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错误。
C、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用鳃呼吸。后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所以青蛙的运动方式有游泳和跳跃,错误。
D、滑翔飞行这是鸟类最简单和最原始的飞行形式,鸟类在降落过程中,以滑翔为主,正确。
故选:D。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运动结构或器官。2.【答案】A 【解析】解:A、家兔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强键而有力,适于跳跃,A错误。
B、袋鼠前肢短小,后肢发达,有利于跳跃,B正确。
C、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C正确。
D、大雁属于鸟类,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行,D正确。
故选:A。
动物的种类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也千差万别,包括奔跑、爬行、行走、跳跃、飞行、游泳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运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3.【答案】B 【解析】解: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寒风刺骨”主要是刺激了骨结构中的神经,神经能对外界寒冷的刺激做出反应。
故选:B。
以下是骨的结构图: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3骨膜、6、7骨质和4骨髓三部分组成;
骨膜内有2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对骨起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神经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骨质包括6骨松质和7骨密质,前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后者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
4骨髓填充在5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幼年时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失血过多时会转化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掌握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B 【解析】解:A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错误,D错误。
B、单板滑雪时,运动强度增大,此时运动员肌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耗氧量加大,B正确。
C、在单板滑雪中,关节不仅保证运动系统的灵活性,还能保证运动系统的牢固性,C错误。
故选:B。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骨本身是不能运动。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5.【答案】C 【解析】解:将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故鱼骨中被烧去的物质和粉末中所含有的物质分别是有机物、无机物。
故选:C。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骨胶原蛋白)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
熟记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6.【答案】D 【解析】解: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青蛙冬眠、涡虫在强光下身体舒展、水蛭逃避盐水刺激都属于动物行为,人体受伤后流血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动物行为。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掌握动物行为的特点及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你正确答题。7.【答案】C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大马哈鱼洄游产卵属于繁殖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动物的本能。可见C正确。
故选:C。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行为的分类。8.【答案】D 【解析】解:A、骨膜起着营养和神经作用,主要由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B、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C、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
D、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
故选:D。
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明白动物体的不同组织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A 【解析】解: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和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因此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最好的场所是野外自然状态。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探究实验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解答此题要掌握观察法的相关知识。10.【答案】C 【解析】解:廷伯根在自然环境中研究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通过长时间的现场观察,发现幼银鸥饥饿时,会去啄成鸟的喙,触发成鸟反吐食物,饲喂幼鸟。利用模型研究表明,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模型建构过程对动物施加了一定的影响,采用了实验法,并且结合观察法分析得出结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很多动物行为的研究问题都来源于对动物的长期观察,因此说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2.调查法是指通过考查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解答此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答案】收缩 舒张 肱三头肌 关节 功能 【解析】解:(1)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图A屈肘时,以①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图B伸肘时,以①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
(2)伸肘和屈肘模型中,皮筋3相当于肱三头肌,螺钉5相当于关节。
(3)在锻炼过程中,该同学发现单腿站立时,腿部的基本运动方式与伸肘和屈肘类似,这说明运动系统的结构是与其结构功能相适应的。
故答案为:(1)收缩;舒张;
(2)肱三头肌;
(3)功能。
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1、2模拟骨;3、4模拟骨骼肌;5模拟关节。
掌握运动的产生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无机物 成骨细胞 水分 有机物 造血 【解析】解:(1)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有机物少于,则这种骨的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骨折后的修复主要依赖结构②骨膜,这因为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愈合有关。
(2)⑦骨质与骨的支持和承重功能有关,研究表明,骨质中有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在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少于,骨的弹性大,不易骨折,但是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3)④是骨髓腔,在骨髓腔中填充的是③骨髓.幼年时,呈红色,称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故答案为:
(1)无机物;成骨细胞
(2)水分;有机物
(3)造血
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①软骨层,②骨膜,③骨髓,④骨髓腔,⑤骨密质,⑥骨松质,⑦骨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识图,并说明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3.【答案】模仿 经验 强 强 有关 【解析】解:(1)年幼的黑猩猩和大山雀在进行学习时是通过模仿的方式,而成年的黑猩猩已经能够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了,这样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动物越高等,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
故答案为:
(1)模仿;经验
(2)强;强
(3)有关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则是一种学习行为。
根据学习行为的概念做出正确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是关键。14.【答案】蚂蚁喜欢取食甜食 饥饿 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会减小误差,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如实记录,并进行重复实验 说明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解:(1)实验的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根据题干信息“小明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在搬运他掉的一些糖渣”可知,本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应该是:蚂蚁喜欢取食甜食。
(2)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增加蚂蚁对食物的敏感度,刺激蚂蚁寻找食物,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且蚂蚁的数量不能太少。有同学认为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会较为准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会减小误差,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3)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某次实验结果中,趋向B处的蚂蚁较多,处理方法是如实记录,并进行重复试验。
(4)该实验通过观察蚂蚁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来判断它们是如何进行通讯的。换批蚂蚁,交换桥1和桥2,蚂蚁趋向B岛,此时B岛上没有冰糖,但蚂蚁仍然能够沿着新的“桥”从C岛到达B岛。这说明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1)蚂蚁喜欢取食甜食;
(2)饥饿;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会减小误差,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3)如实记录,并进行重复实验;
(4)说明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共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八年级(上)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五)(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