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5)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29153/0-16981658983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5)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29153/0-16981658983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5)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29153/0-16981658984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5)
展开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5),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语,引入新课,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画线段,联系应用,拓展认识,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学生指名回答:毛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情境引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请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设计意图:通过小法官对不同线的对比判断,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1)到生活中找线段。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指名一人板演)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了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2)到图形中找线段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3)折线段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提问:下面请大家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提问:拿出第三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设计意图:当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寻找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来加深理解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利用“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通过“折”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加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知识。]三、学习画线段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1、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2、想想做做第4题师:好,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3、想想做做5题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设计意图】趣味的“连”线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几点连线的方法,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3),共5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6),共4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线段的初步认识_冀教版 (2),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语,引入新课,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