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2讲 体液调节(含解析)
展开[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学讲义 必修3]
第22讲 体液调节
考点一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1.促胰液素的发现: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它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激素调节。
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调节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这就是激素调节。
人体内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知识拓展:激素的化学本质与使用方式:有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肤,其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消化酶降解而失去作用,一般只能注射不能口服;也有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或固醇,可口服。
腺体:(1)腺体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是独立存在约器官或是存在于某些器官内。
(2)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作用,如唾液腺、胃腺、肠腺、汗腺、皮脂腺、乳腺、泪腺、肝脏等。
(3)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管和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输送到靶细胞、靶器官,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等生命活动,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胸腺、胰岛等
(4)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腺的大部分属于外分泌部,只有胰岛属于内分泌部。
考点二 血糖、体温、水盐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0.8~1.2 g/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知识拓展: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的原因
肌肉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当肌糖原分解为6—磷酸葡萄糖后,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循环到肝脏,以乳酸为原料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并释放入血补充血糖(间接)。肝细胞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肝糖原分解为6—磷酸葡萄糖后,可直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二者依靠这种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着反馈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人体的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来源和散出: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其他器官在总产热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骨骼肌产热量剧增,可占总产热量的75%~80%。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此外有少部分热量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散失,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和粪便的排出散失。
(2)体温调节的过程: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调节,机体实现了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了体温的恒定。
①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②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在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仅神经调节起作用
③参与产热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产热方面起协同作用,而且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既升高血糖浓度又增加产热。
④增加产热的两条途径(产热方式):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战栗。产热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热量。增加散热的两条途径:汗腺分泌加强,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3.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摄人量/ml | 排出量/ml |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 由肾以尿液形式排出 1500 由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 500 由肺以呼出气体形式排出 400 由大肠以类便形式排出 100 |
共计 2500 | 共计 2500 |
(2)盐平衡的调节
①人体内Na+的来源主要是食物,Na+的排出包括汗液、粪便、尿液;K+的来源主要是食物,K+的排出包括粪便、尿液。
②Na+和K+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的,其排出特点分别是Na+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K+表现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③正常情况下,人体对K+需求量较少,对Na+需求量较大,因此人体内更容易缺Na+,而病理状态(长期不进食)下则会缺K+。
④水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而盐平衡的调节只有体液调节。
(3)水盐平衡调节机制:水盐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负反馈调节。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表示机体相对缺水;渗透压降低时,水则相对过剩。
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③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④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分→尿量减少。
⑤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储藏于垂体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排尿减少;反之,重吸收能力减弱,排尿增多
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5.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位于调节中轴的最上位,它的下一级是垂体,再下一级是内分泌腺,最后是靶细胞,前三者构成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中轴系统,基本模型如下图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反馈方式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①负反馈调节
a.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b.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
②正反馈调节
a.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b.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等。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加剧污染。 |
(3)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存在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相似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考点三 激素调节的特点和激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具有特异性。
注意说明:①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功能上是一种信息分子,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起调节作用,改变靶细胞的代谢。
②激素发挥调节作用后即被灭活,同时又源源不断地产生,从而保证机体适应多变的环境。
③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产生相应的生理活动。
④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只有靶细胞表面才有相应的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
(1)激素凋节中,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包括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①协同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提高血糖含量的调节中是协同作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中是协同作用。
②拮抗作用: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来说明。
2.激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动物激素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①促进人体健康:如人体适量补碘是为了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②治疗疾病: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③避孕等。
(2)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给人工养殖的雌、雄亲鱼注射促性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的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
②让蝌蚪快速发育为一只小青蚌的原理: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③阉割催肥的原理:割除牲畜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易驯良,利育肥。
④给牲畜注射生长激素以促进生长,缩短生长周期。
(3)激素的不正当应用
①使用瘦肉精(激素类物质)提高猪的瘦肉率,人食用该物质后,会引起心悸、肌肉震颤、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症状
②运动员服用睾酮衍生物(一种兴奋剂),可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比赛成绩,但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
考点四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注意说明:
①激素调节的研究对象只有激素;体液调节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激素,还包括参与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其他调节因子,如CO2—、H+、组织胺等。
②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
③在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送化学物质的体液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在激素调节过程中,传送激素的体液主要是血浆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作用途径 | 反射弧 | 体液运输 |
反应速度 | 迅速 | 较缓慢 |
作用范围 | 准确、比较局限 | 较广泛 |
作用时间 | 短暂 | 比较长 |
结构基础 | 反射弧 | 主要是内分泌腺 |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这种情况又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①甲状腺激素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②性激素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动物性行为的控制。
(3)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一般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4.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1)一般思路:⇒⇒⇒
(2)方法示例:
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a.饲喂法:
b.摘除法和注射法:
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小白鼠
1.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C.[解析]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垂体,所以②过程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实现,A错误;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是高浓度血糖刺激血管壁上的血糖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某一区域,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胰岛B细胞,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是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到达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强新陈代谢,使体温升高,在该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兴奋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且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D错误。
2.下列关于下丘脑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下丘脑对垂体的调控,是通过分泌各种促激素释放素实现的
②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③下丘脑中有参与水盐调节的中枢
④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
⑤下丘脑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⑥下丘脑中的某些细胞能传导兴奋
A.1 项 B.2 项 C.3 项 D.4 项
[答案]D.[解析]①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①正确;②人体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②错误;③下丘脑中有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③正确;④人体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④正确;⑤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⑤错误;⑥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⑥正确。综上正确的有
①③④⑥,共四项。
3.下图是促胰液素产生和发挥作用过程的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胃酸→→促胰液素→→胰液
A.器官X为小肠,器官Y为胰腺
B.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器官Y
C.促胰液素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
D.胃酸直接刺激器官Y也可促进胰液分泌
[答案]D.[解析]A、由分析可知,X是小肠,Y是胰腺,A正确;B、促胰液素调节胰腺分泌胰液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B正确;C、促胰液素是动物激素,其本质是蛋白质,和靶细胞结合后调节细胞代谢,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外,C正确;D、胃酸直接刺激器官Y(胰腺)不能使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故选D。
4.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人失水过多时,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
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解析]A、当人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正确;C、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D、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5.2020年夏季,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迅速冲向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在战士与洪水长时间搏斗的过程中身体发生多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时间饥饿,血浆中血糖浓度下降会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
B.长时间饮水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C.战士长时间搬运物资,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可发生在组织液中
D.战士体液中肾上腺素增加能促进细胞代谢过程、应对紧急情况
[答案]D.[解析]A.长时间的饥饿血浆中血糖浓度下降会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误;B.长时间饮水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B错误;C.体内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D.战士体液中肾上腺素增加能促进细胞代谢过程、应对紧急情况,D正确。
6.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后可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包含神经和体液调节
B.早上不吃早餐时,机体内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D.肾上腺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一定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D.[解析]A、盐酸进入小肠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有体液调节的过程,又有神经调节的过程,A正确;B、上不吃早餐时,肝糖原会分解补充血糖。该过程可受到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B正确;C、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故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C正确;D、肾上腺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也可能是神经调节,D错误。
7.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答案]B.[解析]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A错误;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如口腔上皮细胞,C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错误。
8.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答案]C.[解析]如果代表的是骨骼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糖原后分解的葡萄糖不会到达血液中,A错误;如果表示的是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但不
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的,而不到血液中,B错误;如果表示的是下丘脑,其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过高时又抑制下丘脑激素的分泌,所以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如果表示的是性腺,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D错误。
9.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
B.信息分子B和C都是由垂体合成分泌的
C.成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过少时表现为精神兴奋
D.信息分子E、溶菌酶及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答案]A.[解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神经递质、E淋巴因子,A正确;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成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过少时表现为精神萎靡,C错误;溶菌酶不是只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几乎每个细胞都有溶菌酶(如溶酶体中就有),D错误。
10.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若A表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只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来维持体温恒定
D.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答案]A.[解析]若 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①⑥过程为神经调节,④过程为体液调节,所以①⑥④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垂体控制,血糖调节过程可表示为①⑥④,B错误;若A表示寒冷环境,组织不受⑤控制,寒冷环境下进行体温调节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⑦,C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D错误。
11.某实验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与5%的葡萄糖溶液相等,给该实验动物静脉注射一定量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该实验动物体内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B.组织液中的水加速流向血浆
C.在下丘脑产生渴觉
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答案]C.[解析]A.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血糖浓度会升高,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更多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以降低血糖浓度,A不符合题意;B.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会加速流向血浆,B不符合题意;C.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C符合题意;D.高渗葡萄糖溶液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D不符合题意。
12.三阴乳腺癌(TNBC)是指没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类乳腺癌亚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TNBC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B.ER、PR、HER2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糖蛋白
C.TNBC细胞容易分散转移是由于乳腺细胞之间的黏着性较低
D.TNBC细胞内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导致其能无限增殖
[答案]A.[解析]A、与正常细胞相比,TNBC细胞(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A正确;B、ER、PR、HER2的本质都是糖蛋白,糖蛋白中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但糖类不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C、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是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并非乳腺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C错误;D、乳腺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其成为TNBC细胞,D错误。
13.将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均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战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
B.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小于对照组动物的产热量
C.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
D.实验组动物参与体温调节腺体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
[答案]B.[解析]A、实验组动物处于0℃环境中,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A正确;B、实验组动物所处温度较低,其产热量大于对照组动物的产热量,B错误;CD、实验组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此时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CD正确。
14.稳态的原则之一是:激素的释放由需要其作用的环境所刺激。下图为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对健康成年人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与血浆渗透压呈正相关
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有集合管上皮细胞
C.饮用大量清水后,下丘脑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D.健康成年人快饮1L生理盐水后,血容量暂时性增加
[答案]C.[解析]A、识图分析可知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与血浆渗透压呈正相关,A正确;B、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C、饮用大量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因此下丘脑合成经过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错误;D、生理盐水与血浆属于等渗溶液,因此健康成年人快饮1L生理盐水后,导致血容量暂时性增加,D正确。
15.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B.[解析]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错误;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正确;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16.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假说认为,视前区一下丘脑(PO/AH)的热敏神经元与冷敏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当流经PO/AH的血液温度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引起机体散热加快,产热减少;当流经PO/AH的血液温度低于37℃时,则相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能参与体温调节。Ach作用于下丘脑后,最终引起______等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为了验证5-HT是否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用相关试剂对兔子(体温为38℃)进行灌脑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3)受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的ⅡL-1β、TNF等内源性致热物质会引起机体发热。这些物质可能在PO/AH区增加了____________的放电频率,机体____________,从而使体温升高。
[答案] (1)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 (2)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分别用38℃的5-HT溶液和38℃的生理盐水对生理状况等相同的两组兔子进行灌脑实验,记录并比较灌脑前后两组兔子体温的变化 (3)冷敏神经元 产热增多、散热变慢(或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解析](1)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有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所以Ach作用于下丘脑后,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实验目的是验证5-HT是否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其自变量为是否用5-HT进行灌脑实验,所以实验思路为:分别用38℃的5-HT溶液和38℃的生理盐水对生理状况等相同的两组兔子进行灌脑实验,记录并比较灌脑前后两组兔子体温的变化。(3)受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的ⅡL-1β、TNF等内源性致热物质会引起机体发热。由于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可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所以这些物质可能在PO/AH区增加了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变慢,从而使体温升高。
17.氯丙嗪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研究氯丙嗪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进行科学研究。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体温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C组腹腔注射氯丙嗪,B、D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B两组小鼠置于4℃环境中,C、D两组置于25℃,30min后,测定每组小鼠体温。回答下列问题:
(1)腹腔注射氯丙嗪的量与小鼠的体重有关。不同体重的小鼠注射量应不同,因此腹腔注射氯丙嗪的量应按照_______来计算。
(2)若A组小鼠的平均体温低于B、C、D组,说明氯丙嗪的作用是____________。A组小鼠体温持续处于某一低温值时,小鼠的产热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3)实验过程中,B组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小于”)D组,形成该结果的原因是:当体表的________受到寒冷等刺激后产生的________沿着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_______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1)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 (2)在低温条件下,氯丙嗪能明显降低小鼠体温 等于 (3)高于 温度感受器 神经冲动或兴奋或局部电流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
[解析](1)根据题意,腹腔注射氯丙嗪的量与小鼠的体重有关。不同体重的小鼠注射量应不同,因此腹腔注射氯丙嗪的量应按照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来计算。(2)根据题意可知,A、C组腹腔注射氯丙嗪,
B、D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B两组小鼠置于4℃环境中,C、D两组置于25℃,30min后,测定每组小鼠体温。A组小鼠既注射了氯丙嗪又放在低温条件下,若A组小鼠的平均体温低于B、C、D组,则说明氯丙嗪的作用是在低温条件下,氯丙嗪能明显降低小鼠体温。A组小鼠体温持续处于某一低温值时,那么小鼠的体温维持稳定,故小鼠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实验过程中,B、D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且B组放在低温条件下,而D组放在25℃条件下,因此B组小鼠在寒冷条件下,位于皮肤的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B组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D组。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4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4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含解析),共26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3讲 免疫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3讲 免疫调节(含解析),共17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1讲 神经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1讲 神经调节(含解析),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