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同时它也是一节概念课。作为空间与图形中的一部分,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基础上设置的。本单元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抽象角的过程也是学生建立角的表象的重要过程,教材是以三角尺、剪刀和钟面为例,通过用红色线条描出物品面上的角,隐去实物图留下角的图形来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抽象过程的。思考1:如何建立角的几何模型,如何把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自由切换,做到准确认识角的特征。思考2:如何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教学中,不能把这个过程直接简化为教学演示,而要将其演绎成学生亲历的知识建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自主完成角的抽象过程。要恰当处理好活动感受和数学思考的关系,要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促进他们适时、适度地展开数学思考,增强对活动的感受与体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角”这个词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也能找到角,但对角的概念还是模糊的,学生通常认为生活中物品尖尖角的部分就是“角”,他们感知的是角的顶点。对于几何图形“角”的认识还有局限性。二年级学生只是结合具体图形初步认识角,还不知道“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也不知道“什么是射线”,没有足够的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去支撑这个结论,所以在图形的初步认识阶段,要注意拿捏好教学要求的度,把握好活动体验的分寸。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应该是感受什么是角的大小,由于角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学生常常会受到边的长短、角两边中间所夹的“面”的大小等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经历拉一拉、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4.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培养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三角板、活动角、两个角度相近的角。
学生准备:三角板、不规则纸、长方形纸、格尺。
关键问题:
1.认识角、角的各部分名称
2.怎样画角
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老师带来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们认识吗?教师展示三角尺和五角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尺吗?看来三角尺和五角星的身体里面都藏着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剪刀和钟表上也有角。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纤纤的奇幻旅行,去研究数学上的角。(揭示课题)
(二) 认识角 摸角
纤纤是数学家族的一员,长得直直的,她不会弯曲,喜欢旅行。现在她想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在旅行途中,纤纤交到了一位名叫小丁的好友。她俩手牵手,决定结伴同行。手牵手后,她们变成了另一种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呢?
“角”,认识角的顶点和边。再呈现一些不一样的角,学生快速找到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让学生找身边的角,并摸一摸。强调角尖尖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三)辨析角 找角
纤纤和小丁手牵手来到了一处森林小屋。在这里,她们发现了许多角一样的图形,你能找到吗?在房子上找角。
纤纤和小丁手牵手进入了小屋。她们发现了一只饥饿的食角猪,你快来把角找出来给它喂饱吧。
(四)创造角 画角。
同桌合作:与同桌一起,利用手中的圆片,创造出角。
动手画角:1.用笔画个点。2.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
展示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介绍想法、开展评论、辨析,初步意识到角要有两条直的线,与长短无关,与开口方向无关……
两个角比大小:
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五)活动角 比角
纤纤和小丁手牵手来到了夹娃娃比赛现场,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夹娃娃的吗?
角的本领很大,两边张大,角就变大;两边靠拢,角就小。如果角的两边延长,角会变大吗?
总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两边的张口大,角就大;两边的张口小,角就小。
如果角的边继续延长,冲出地球,进入太空会怎样?
总结:角的边长延长,不会改变角的大小。
如果角的边长缩短,角会变小吗?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没有关系。
课堂活动:
1.让学生将自己的胳膊手臂弯曲成角,然后转动手臂,体会角的大小跟什么什么有关,当角变大时,胳膊是否变长了?
2.通过动画演示角的两边夹角变大变小来展示角的大小。
3.最后小结:角的大小由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决定,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六)思考角 数角
角是认识平面图形的关键。千千和小尖新交了一位好友,他们仨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留下了各种美妙的图形。请你来数一数这些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纤纤和小丁现在被困在一个密室里,请你协助她们逃脱困境。依次数出图形分别有几个角,即可破解密码。
(七)感悟体验,谈收获
多亏了我们班聪明的孩子们,是你们让纤纤有了个愉快的旅行,你觉得纤纤的旅行精彩吗?老师觉得你们的表现更精彩。谁来说一说,你在这场旅行中有什么收获?孩子们的收获可真不少,纤纤为了感谢大家,送给孩子们一首歌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角儿角儿尖又尖,一个顶点两条边。想知角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也藏着很多角,希望孩子们下课后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我们身边的角。
教学反思
一节公开课上完,留下了很多遗憾,也留下了很多思考。我在本节课中创设“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玩一玩”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1.教师的语言过多,学生的展示不够。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角,课堂上就要把角的组成和特点让学生反复说,多多表达。要想突破教学重难点,就要从知识的本质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深入。“活动角”这一课堂活动,学生在活动角变大和变小的操作体验中,感受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通过创造大小相等的角,感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经历了以上环节,学生已经感受到比较角的大小就是要比较两条边开口的大小,学生会忽略边的长短这一非本质属性,从本质上把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促进学生对角这一概念的深度理解。
2.课堂的及时练习很充分,但是缺少最后的课堂检测。
在知识学完后,应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题目,对学生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课堂检测。
3.板书还要再精简,低年级孩子的注重点集中在词语上,黑板上语言过多会引起孩子注意分散,不清楚重点知识。
4.利用情景串,动画,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建构角的概念时,学生对角的认知尚停留在生活经验中,因此对角的特征认识需要反复抽象才能逐步建立。本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感觉”探寻角的特征,从而概括出“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角的特点,对角的表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为角的概念的形成打下了一个很好基础。
5.玩中求知,动态感受角的变化。
低年级学生往往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和必要的动手操作,通过内化去获得表象,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尽管有画的角、有折的角,但还是静态的,通过让孩子玩一玩角,很自然地将静态角度转成动态的角度。静态角在于让学生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组成部分,动态角能促使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变化。在教学中,既关注了对实物、图形上角的抽象,也关注了动态角的变化过程展示,让学生在多种素材中初步感受角。
下一次再教学这节课,我会在画角的时候,给孩子留够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探索不同方向的角怎么画,怎么确定。在认识角时,还要让更多的孩子多多的指一指,说一说角的顶点和角的边。在孩子们创造角时,多提供一些素材,不局限于圆片,对孩子们创造出来的角,让他们多说一说是如何创造的。把课堂留给学生,老师少说,学生多展示,多交流,多动嘴。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a href="/sx/tb_c8437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提升,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唤醒旧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动手操作,自主构建,全课总结,畅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情景图上的角,实物上的角,用纸折角,判断题,用卡纸条做角,比较角的大小,三道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