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30329/0-16982014283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30329/0-16982014283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30329/0-16982014283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31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__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课时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__钠和氯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课时1铁的单质和铁的氧化物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课时2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思维发展,关系式法,极值法——极端假设的计算方法,5 ml Na和0,4 g MgCO3 和8,12%、K2CO3 2,5 g,则合金的组成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章末整合提升1.知识网络2.思维发展(1)铁及其化合物。(2)铝及其化合物。 (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专题1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1.守恒法2.差量法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方法。如Fe+CuSO4Cu+FeSO4 固体质量增加量56 g 64 g 64 g-56 g=8 g x m g则=,x=7m g。3.关系式法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如:把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CO2+Ca(OH)2CaCO3↓+H2O。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CO~CaCO3。4.极值法——极端假设的计算方法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主要应用于:(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某组分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2)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逐个单一反应。【例1】(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放上质量相等的A、B两烧杯,调至平衡,然后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盐酸,继而在A、B两烧杯中放入下述各组物质,结果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填字母,下同)。 A.0.5 mol Na和0.5 mol MgB.0.1 mol Zn和0.1 mol AlC.8.4 g MgCO3 和8.4 g NaHCO3D.10 g CaCO3和10 g Na2CO3(2)有一份在空气中放置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中含水7.12%、K2CO3 2.88%、KOH 90%,若将1 g此样品加入46.00 mL 1 mol·L-1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 mol·L-1 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为 。 A.1.71 g B.3.43 g C.5.14 g D.6.86 g(3)某温度时CuSO4的溶解度是25 g,若温度不变,将32 g无水CuSO4粉末撒入 m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时,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18≤m≤128 B.36≤m≤180 C.18<m<128 D.36<m<180【思维提示】(1)以计算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Δm)为切入点。A项,0.5 mol Na(11.5 g)可制取H2 0.25 mol(0.5 g),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1.5 g-0.5 g=11 g,0.5 mol Mg(12 g)可制取H2 0.5 mol(1 g),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2 g-1 g=11 g,所以可以保持平衡,同理推测B项不能保持平衡;C项,8.4 g MgCO3(0.1 mol)加入后产生CO2 4.4 g(0.1 mol),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8.4 g-4.4 g=4 g,8.4 g NaHCO3(0.1 mol),加入后产生CO2 4.4 g(0.1 mol),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为8.4 g-4.4 g=4 g,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相同,可以保持平衡,同理推测D项不能保持平衡。(2)仔细分析可知:蒸发溶液后所得固体为氯化钾,其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在整个过程中Cl-守恒,即n(KCl)=n(HCl), B项正确。 (3)m g水一部分作为溶剂水,一部分作为结晶水。可采用极值思想,用假设的方法讨论m的上限和下限,从而确定m的取值范围。答案:(1)AC (2)B (3)C专题2 平均值法解决混合物的组成问题1.平均值法及其优点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断xA和xB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速解巧解。2.解题关键平均值法解题的范围很广,适用于二元混合物的有关计算,特别适合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混合物判断题。其关键是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考题需要先根据条件确定平均值,然后再作出判断。平均值法常用于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计算等。(1)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摩尔电子质量是指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所引起的质量改变。通常指在反应中提供单位物质的量的电子所需要的物质的质量,单位:g/(mol e-)。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某混合物在反应中共转移1 mol电子所引起的质量改变。计算思路:已知条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单一组分的摩尔电子质量—得出答案。(2)平均分子式法。对于混合物来说,其“平均分子式”也可以通过计算1 mol该混合物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来确定。如由CH4和C2H6组成的混合气体,通过计算1 mol该混合物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x)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y)来确定其平均分子式“CxHy”,且1<x<2、4<y<6。 【例2】某合金15 g,在足量氯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5.5 g,则合金的组成可能是 ( )A.Fe、Al B.Mg、AlC.Cu、Zn D.Fe、Zn【思维提示】在此反应中,Fe、Mg、Al、Cu、Zn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8.67 g/(mol e-)、12 g/(mol e-)、9 g/(mol e-)、32 g/(mol e-)、32.5 g/(mol e-),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l原子的质量,35.5 g 氯原子为1 mol,转移 1 mol电子,所以合金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 g/(mol e-),由平均值法可知A项正确。答案:A专题3 定量测定合金组成与含量的两种方法1.定量集气法定量集气法是指通过测定合金中某种物质溶于酸或碱溶液时所产生的气体的量,应用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来判断合金的组成。其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注意收集气体的读数方法。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有以下几种:A B C D E F 2.沉淀法沉淀法测定物质含量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沉淀法时涉及的基本实验操作和主要问题有称量、溶解(溶解试剂)、沉淀(重点是沉淀剂的选择)、过滤、沉淀的洗涤、沉淀的干燥、称量及数据的处理(包括测定结果的误差分析)。【例3】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试剂为 。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3)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试剂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平视外,还应 。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若实验中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思维提示】本题考查了混合物中成分质量分数的测定,掌握镁、铝性质是关键,铝能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铝、镁的表面容易形成氧化膜。学会阅读、分析实验中的关键点便能轻松作答。解析:(1)根据铝和镁的化学性质,铝和镁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铝还能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要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应选择NaOH溶液。(2)铝和镁的表面都容易形成一层氧化膜,在实验前必须除去。(3)实验时,记下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再加入NaOH溶液开始反应,待反应完毕并冷却至室温后,记录量气管中C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量气管读数时为使里面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必须使D和C两管中液面相平。(4)B管中发生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5)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B中剩余固体镁的质量为c g,则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a-c)g,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2Al+2NaOH+6H2O2Na[Al(OH)4]+3H2↑2M 3×22 400 mL(a-c)g b mL解得:M=。(6)铝的质量分数为,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c值偏大,铝的质量分数偏小。答案:(1)NaOH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①④③② 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6H2O2Na[Al(OH)4]+3H2↑ (5) (6)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状况下,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