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第3课时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阶段重点突破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共价键第1课时共价键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
展开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第二电离能是气态基态+1价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B.硫的第一电离能比磷的第一电离能小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元素的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
解析:第二电离能是由+1价气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的能量,故A正确;第三周期中P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半满稳定,所以元素P的第一电离能比元素S的第一电离能大,故B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同一族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所有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He元素,故C错误;电离能可以表示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小,表示越容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故选C。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核外电子只有1种运动状态,Y、W的2p轨道均含有2个未成对电子,M的单质被称为“国防金属”,N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负性:Z<Y<W
B.Y的氢化物沸点不一定低于W的氢化物
C.第一电离能:M<N
D.N的单质可以在高温下还原M的氧化物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核外电子只有1种运动状态,可知X是H;Y、W的2p轨道均含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Y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2,W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因此Y、W分别是C、O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N;M的单质被称为“国防金属”,M是Mg;N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N是Al。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电负性C<N<O,A错误;C的氢化物是烃类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烃类的沸点也逐渐增大,比如十七烷常温下是固态,因此C的氢化物沸点不一定低于水的沸点,B正确;Mg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s轨道全充满,则第一电离能Mg>Al,C错误;Al的活泼性比Mg弱,因此在高温下不能还原Al的氧化物,D错误。故选B。
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第一电离能:C<N<O<F
B.电负性:C<N<O<F
C.最高正化合价:C<N<O<F
D.原子半径:O>F>Na>Mg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ⅤA元素原子最外层呈现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C<O<N<F,故A错误;非金属性C<N<O<F,则电负性为C<N<O<F,故B正确;F、O无正价,故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O>F、Na>Mg,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Na>Mg>O>F,故D错误。故选B。
4.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
| X |
| Y |
|
Z |
|
|
A.X的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
B.Z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C.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的氢化物稳定性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解析:X最外层电子数为2,若X为第ⅡA族元素,则其左侧不可能有两个族,所以X的核外电子只有两个电子,为He元素,则Y为F元素,Z为S元素。X为He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大,A错误;S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F,则电负性Z<Y,B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Y>Z,C正确;Y为F元素,没有最高价氧化物,D错误。故选C。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焰色试验与电子跃迁有关
B.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C.Cu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ⅠB族,d区
D.根据对角线规则,H3BO3是弱酸
解析:金属的电子在火焰的能量作用下会激发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会跃迁回基态,以光能的形式释放能量,故焰色试验与电子跃迁有关,A正确;元素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B正确;Cu是第29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ⅠB族,属于ds区,C错误;根据对角线规则,B与Si的性质相似,H2SiO3为弱酸,故H3BO3也是弱酸,D正确。故选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B.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C.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位于钾元素后面的第五位
D.电负性大于1.8的一定是非金属,小于1.8的一定是金属
解析:氢元素位于s区,但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一般来说,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第ⅡA族和第ⅤA族反常,故不能用来判断金属性强弱,B错误;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为Cr,位于第ⅥB族,C正确;电负性大于1.8的不一定是非金属,如铅元素为金属,电负性是1.9,D错误。
7.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e>f>g>h
B.与x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y>z>d
C.y、z、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不一致
D.e、f、g、h四种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均能发生反应
解析: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位于第一周期,为H元素;y、z、d位于第二周期,y为C,z为N,d为O元素;e、f、g、h位于第三周期,则e为Na,f为Al,g为S,h为Cl元素。根据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关系为S2->Cl->Na+>Al3+,故A错误;常温下,水为液体,甲烷、氨气为气体,水的沸点最高,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则简单氢化物的沸点:d>z>y,故B错误;碳、氮、氧的电负性依次增大,但是氮元素为半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故第一电离能顺序为氮>氧>碳,二者大小顺序不一致,故C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f、g、h四种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硫酸、高氯酸,氢氧化铝和其他三种都能反应,但硫酸和高氯酸不能相互反应,故D错误。故选C。
8.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
I | I1 | I2 | I3 | I4 | …… |
R | 740 | 1 500 | 7 700 | 10 500 | …… |
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
A.R的最高正价为+2价
B.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ⅢA族
C.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
D.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解析:由电离能数据可知,R元素的第三电离能与第二电离能相差最大,则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由分析可知,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故A正确;由分析可知,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故B错误;由分析可知,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C错误;由分析可知,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ⅡA族,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能为1s22s2,故D错误。故选A。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同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步增大
B.第五能层(O层)中含有5种能量不同的能级,最高的能级可容纳18个电子
C.简并轨道中处于自旋平行的电子,其空间运动状态可能相同
D.两种原子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
解析:同族元素中,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核内质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第一电离能越小,故A项错误;能层序数=该能层的能级数,因此第五能层有5种能量不同的能级,同一能层中能量由低到高的能级最多所容纳电子数为1×2,3×2,5×2,7×2,9×2,因此第五能层最高的能级可容纳18个电子,故B项正确;简并轨道中处于自旋平行的电子,所处空间延伸方向不同,故C项错误;两种原子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形成化学键时不一定是离子键,如H的电负性为2.1,F的电负性为4.0,二者形成的H—F键为共价键,故D项错误。故选B。
10.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原子半径:A>B>C>D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3->D->B+>A2+
D.元素的电负性:A>B>C>D
解析: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大致为,说明A与B同周期,C与D同周期,且A、B处于C、D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半径:B>A>C>D,原子序数:a>b>d>c;电子层结构相同,随原子序数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减小,离子半径:C3->D->B+>A2+;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则元素的电负性:D>C>A>B,故选C。
11.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M层只有一个电子;Y、Z位于同一主族,且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Z>X>Y
B.第一电离能大小:Y>Z>X
C.元素的电负性大小:Y>Z>X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解析: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M层只有一个电子,X是Na元素,Y、Z位于同一主族,且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Z是Cl元素,Y是F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而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Cl->F->Na+,A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故第一电离F>Cl>Na,B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F>Cl>Na,C正确;元素非金属性F>Cl,故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D正确。故选A。
12.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63s23p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C )
A.含氧酸的酸性:③>①>②
B.原子半径:③>②>①
C.第一电离能:③>②>①
D.电负性:③>②>①
解析: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63s23p5分别为S、P、Cl元素,这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S<Cl,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③>①>②,但其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遵循该规律,如酸性:H3PO3>H2SO3>HClO,故A错误;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S、P、Cl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Cl>S>P,则原子半径:②>①>③,故B错误;同一周期元素,其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ⅤA族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S、P、Cl依次位于第ⅥA族、第ⅤA族、第ⅦA族,所以第一电离能:③>②>①,故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③>①>②,故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元素⑩的二价离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该元素属于 ds 区元素。
(2)基态原子⑦核外电子总共有 5 种能量,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 3p 。
(3)在标号的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Na (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是 O 。
(4)写出由①④⑨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将该化合物溶于水,破坏的作用力有 离子键 。
(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②与元素⑤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请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e(OH)2+2NaOH===Na2BeO2+2H2O 。
解析:表中编号①~⑩依次为H、Be、B、O、Al、P、S、Ar、Na、Cu元素。
(1)元素⑩为Cu,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其外围电子排布图为;Cu属于ds区元素。
(2)元素⑦为S,基态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核外电子共有5种能量,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3p。
(3)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ⅡA、ⅤA族比相邻的元素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则在标号的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Na;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则在标号的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
(4)①④⑨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NaOH的电子式为Na+[H]-;NaOH中含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NaOH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NaOH溶于水破坏的作用力为离子键。
(5)⑤为Al,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Al(OH)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②为Be,Be(OH)2与Al(OH)3有相似的性质,则Be(OH)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e(OH)2+2NaOH===Na2BeO2+2H2O。
14.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0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 Al | Be | Mg | C | Cl | Na | Li | N | Si | O | H |
电负性 | 1.5 | 1.5 |
| 2.5 | 3.0 | 0.9 | 1.0 | 3.0 | 1.8 | 3.5 | 2.1 |
已知:
ⅰ.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价键。
ⅱ.在水等强极性溶剂中,成键原子电负性的差异是影响化学键断裂难易程度的原因之一。水化物M—O—H结构中,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异越大,所成化学键越容易断裂,电离出OH-或H+。
(1)通过分析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的最小范围 0.9~1.5 。
(2)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A.Li3N B.BeCl2
C.AlCl3 D.SiC
①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填字母)。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 测定Li3N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 。
(3)HClO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显碱性的依据是 元素Cl与O元素的电负性相差0.5,而H与O的电负性相差1.4,故O—H键容易断裂,在水中电离出H+,显酸性 。
Ⅱ.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呈周期性变化,请解释:
(4)N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Li,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Li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Na>Li,原子半径Na>Li,失电子能力Na>Li,因此,电离能为Na<Li 。
(5)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结合价电子排布式解释其原因 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3,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4,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p轨道达到半充满状态 。
解析:(1)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Na<Mg<Al,则电负性:Na<Mg<Al,所以Mg元素电负性的最小范围为0.9~1.5。
(2)①A.Li元素和N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0=2.0>1.7,所以为离子化合物;B.Be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为共价化合物;C.Al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为共价化合物;D.Si元素和C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2.5-1.8=0.7<1.7,为共价化合物;综上所述离子化合物为A。
②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从而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则不能,所以可以测定Li3N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
(3)根据题给数据,元素Cl与O元素的电负性相差0.5,而H与O的电负性相差1.4,故O—H键容易断裂,在水中电离出H+,显酸性。
(4)越容易失去电子,电离能越小,Li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Na>Li,原子半径Na>Li,失电子能力Na>Li,因此,电离能为Na<Li。
(5)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3,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4,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p轨道达到半充满状态,所以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
15.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代号 | I1 | I2 | I3 | I4 |
Q | 2 080 | 4 000 | 6 100 | 9 400 |
R | 500 | 4 600 | 6 900 | 9 500 |
S | 740 | 1 500 | 7 700 | 10 500 |
T | 580 | 1 800 | 2 700 | 11 600 |
U | 420 | 3 100 | 4 400 | 5 900 |
(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 E 。
A.Q和R B.S和T
C.T和U D.R和T
E.R和U
(2)电解它们的熔融氯化物,以下过程最可能正确的是 D 。
A.Q2++2e-→Q B.R2++2e-→R
C.S3++3e-→S D.T3++3e-→T
(3)它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最可能正确的是 B 。
A.QCl2 B.RCl
C.SCl3 D.TCl
E.UCl4
(4)S元素最可能是 A 。
A.s区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p区元素 D.准金属
(5)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Q元素的是 A 。
A.氦(1s2) B.铍(1s12s2)
C.锂(1s22s1) D.氢(1s1)
解析:根据得失电子规律,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离能依次递减,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离能依次递增。根据元素的电离能可知,Q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很可能是稀有气体。R和U的第2电离能均远远大于第一电离能,因此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个,最有可能处于同一主族。S的第三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二电离能,所以S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同理分析T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由于最外层2个电子属于全充满,稳定性强,所以第一电离能大于T的,因此金属性强弱顺序为U>R>S>T>Q。
(1)R和U的第一电离能较小,最外层电子数为1,二者位于同一族。故选E。
(2)电解它们的熔融氯化物,阴极电极反应式为相应价态的阳离子得电子被还原,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
(3)由分析可知根据R、S、T、U最高化合价为+1、+2、+3、+1,所以各氯化物分别是RCl、SCl2、TCl3、UCl,故选B。
(4)S的第一、第二电离能较小,最外层电子数为2,可能为s区元素,故选A。
(5)Q的电离能很大,可能为0族元素,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氦,故选A。
16.Ti、Na、Mg、C、N、O、Fe等元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钠在火焰上灼烧产生的黄光是一种 B (填字母)。
A.吸收光谱 B.发射光谱
(2)下列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能量最高的是 b ,能量最低的是 d (填序号)。
a.1s22s22p43s13p3p3p
b.1s22s22p33s23p3p3p
c.1s22s22p63s13p
d.1s22s22p63s2
(3)Ti原子核外共有 22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最高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形状为 球形 。与Ti同周期的所有过渡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写出任意一种最外层电子数与钛不同的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 3d54s1或3d104s1 。
(4)N、O、Mg元素的前3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X、Y、Z中为N元素的是 Z ,判断理由是 N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3,N与O相比,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故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较大 。
元素 | I1/ kJ·mol-1 | I2/ kJ·mol-1 | I3/ kJ·mol-1 |
X | 737.7 | 1 450.7 | 7 732.7 |
Y | 1 313.9 | 3 388.3 | 5 300.5 |
Z | 1 402.3 | 2 856.0 | 4 578.1 |
(5)琥珀酸亚铁片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的常见药物,临床建议服用维生素C促进“亚铁”的吸收,避免生成Fe3+,从结构角度来看,Fe2+易被氧化成Fe3+的原因是 Fe3+的3d5半满状态更稳定 。Fe3+与Fe2+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Fe3+ 小于 Fe2+(填“大于”或“小于”),原因为 核电荷数相同,但是Fe3+核外电子数少 。
解析:(1)钠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就是将多余的能量以黄光的形式放出,属于发射光谱,选B。
(2)基态原子具有的能量最低,得到电子后,电子发生跃迁,从低能级轨道跃迁到高能级轨道,所以能量最高的是b,能量最低的是d。
(3)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每个电子运动状态都不同,所以原子中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共有22种;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最高能层为4s能级,电子云轮廓形状为球形;与Ti同周期的所有过渡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钛不同,结合构造原理与洪特规则,符合条件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3d104s1。
(4)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I1小于非金属元素,则第一电离能I1最小的X为镁元素;N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3,N与O相比,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故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较大,则I1较大的Z为N元素。
(5)Fe2+价电子为3d6,失去1个电子形成更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的Fe3+;因为Fe3+与Fe2+核电荷数相同,但是Fe3+核外电子数少,所以核对电子吸引能力大,半径小。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3课时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3课时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