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贯穿了高中生物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学习遗传与分化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本节内容包括: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在以后学习DNA的复制和生物遗传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难点:
(1)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总结细胞的物质组成,了解各物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学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等,认识到“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原理,从而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在前概念的基础上,采用概括、推理和建模的方法自主构建概念模型,概括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这一重点内容;通过评价概念模型,培养批判性思维。
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每个生命的特征体现都是其核酸携带相应遗传信息的结果”,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培养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以及爱惜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演示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引出“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根据课本“问题探讨”,并要求同学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1、2、3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设下疑问:到底正确答案是什么?让我们学习完这一节后试着自己寻找一下答案吧。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讲授
1.展示学习目标。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
出示思考题: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原因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问题。小组讨论总结。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了解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及组成结构等。
小组代表思考并回答。
能根据核酸的基本单位及组成结构等知识了解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原因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问题。
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表述储备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知识点。
学生复述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点。
总结是对本节课的归纳与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课堂作业
带领学生当堂做几道练习题。
认真思考并答题。
通过当堂检测题了解学生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