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堂检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在暑假夏令营活动中,张老师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你认为其中最可信的是哪一项?( )
A.来自海南省的同学说:“我经常去游泳、滑雪、打雪仗”
B.来自内蒙古的同学说:“我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骑马”
C.来自新疆的同学说:“我经常去家乡海边冲浪”
D.来自黑龙江的同学说:“我们家乡一年四季都可以去河里洗澡
2.一个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降水稀少 C.寒冷干燥 D.降水丰沛
3.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这反映了当地( )
A.为山坡地区B.气候湿热,多河流
C.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D.热带草原气候,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4.降水量会影响建筑形式。依据下列建筑推断,当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B.
C.D.
5.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以方便行人过往休憩,建在交通要道上的侗族独特建筑是( )
A.茶马古道B.风雨桥C.广济桥D.赵州桥
6.如下所示的四幅聚落景观图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B.
C.D.
7.下列四幅民居邮票图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特点的是( )
A.B.
C.D.
8.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气温低,冬季酷寒、烈风B.②—夏季温和多雨
C.③—终年湿热D.④—夏季炎热潮湿
9.东南亚的乡村聚落常见双层竹楼或木楼,下层空着或堆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说明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干燥B.低温少雨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牌坊衔的骑楼是我国岭南的特色民居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下图为“潮州古城骑楼景观图”。据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
10.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
11.保护潮州古城骑楼的合理措施是( )
A.只保留牌坊街骑楼,其余拆除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
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
二、判断题
12.我国山西平遥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现在,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地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 )
14.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不同,一般来说,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 (判断对错)
15.聚落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16.我们把人们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差异较大。( )
三、填空题
17.聚落的含义:人们 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18.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的 、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 、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 、安徽省的 和西递等。
19.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聚落多建在 的地区。
20.读图秦岭周边区域示意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猕猴桃属于阔叶果树,喜光、喜湿怕早、喜水怕涝,宜土壤深厚、湿润、疏松、排水良好处栽种。原产地在湘西地区,它们的野生种类分布很广,北方的陕西、甘肃和河南,南方的两广和福建,西南的贵州、云南、四川,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尤以长江流域最多。
1997-2000年汉中、西安平均气温(°C)统计资料:
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图中城市沿 和 分布。
21.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山西省 ,云南省 ,安徽省 ,澳门 等
四、解答题
22.完成地理探究活动。
探究主题:“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探究过程:
(1)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水源的有无远近影响农业灌溉,以及人类生活饮用水,例如,世界文明多为大河文明,以中国为例,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河流孕育农业和人类;又如沙漠中聚落选择在大河绿洲沿岸;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 交汇处;
(2)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聚居的人口多,聚落也较多,且规模较大;气候寒冷的两极、干燥的 地区和气候 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少,聚落也少。说明聚落的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东南亚热带地区生活的人们,其民居特点最有可能是 ( )
(3)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在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 状,在山区多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读“某地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由图可知,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坡度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4)其他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例如,从下图中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影响其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条件;
探究结论: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拓展提升:
(5)我国西北部的聚落分布比较分散的主要原因是 ( )
A.山地面积大 B.交通便利 C.水源不足 D.平原广阔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请简单分析其原因 (至少两点)。
(2)图中①地区主要分布着 人种,居民主要信奉 教;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 (语言)。
(3)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
(4)④地的传统民居为下图中的( )。
A.B.C.D.
(5)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 (两条即可)。
2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在下图所示区域的人们交流的语言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里农民们有的种植庄稼,有的种植果树。在作物或果实成熟的时候,把农产品卖到附近的聚落。
(1)当地居民属于 人种,使用的语言是 。
(2)仅从地形条件考虑,区域1和区域2中,区域 可见大片农田,区域 多见成排果树。
(3)描述图中聚落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海拔多在 米以下,平均海拔低;等高线 (选填“稀疏”或“稠密”),地形起伏小。
(4)根据下图可判断,该区域位于 (选填“北”或“南)半球,依据是 。每年7、8月份时,聚落2沿河居民会在政府安排下暂时迁往其他地方,试着推测原因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西安
-0.1
2.9
8.1
14.7
19.8
24.8
26.6
25.3
19.9
18.9
6.9
1.3
汉中
2.4
4.3
9.2
15.2
19.6
23.3
25.2
25.0
20.1
14.8
8.7
8.6
典型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寒冷
冰块构筑,低矮无窗,利于保温
黄土高原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门窗小,土层厚,利于保温隔热
竹楼(干栏式建筑)、东南亚高脚屋
气候湿热
墙体单薄,利于通风散热、防潮
西亚村庄
昼夜温差大,终年炎热干燥
窗小墙厚,利于保暖隔热,防风沙
江南地区的民居
雨热同期,夏季降水丰富
墙体高,房屋尖顶,方便排水
北方地区房屋
冬季寒冷且降雪多
墙厚窗小或双层窗户,屋顶高耸
冰屋
西亚村庄
窑洞
江南地区的民居
高脚屋
北京四合院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B
6.D
7.D
8.A
9.C
10.B 11.C
12.A
13.正确
14.正确
15.错误
16.正确
17.集中
18. 威尼斯城 巴西利亚 平遥古城 宏村
19.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20. 河流 交通线
21.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皖南古村落 历史城区
22. 河流 沙漠 湿热 C 团块 10~15º 交通 C
23.(1)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开发早,经济发达等
(2) 白色 基督教 英语
(3)气候炎热干燥
(4)D
(5)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24.(1) 黄色 汉语
(2) 1 2
(3) 100 稀疏
(4) 北 当地7月平均气温高、1月平均气温低 7、8月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威胁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