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5 看月亮教案
展开《看月亮》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要求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而设计。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观察月相盒里的月亮和用望远镜看月亮,以不同的方式加深对月相变化的感知,并从观察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过渡到观察月亮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画出记忆中的月亮,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月亮形状的认知,教材呈现了四幅典型的月亮形状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展示。第二个活动是看月相盒中的月亮,让学生能够通过月相盒看到月亮形状的变化,补充头脑中对于月亮形状的认知,同时初步建立月亮形状变化的全过程。第三个活动是夜晚实际观察月亮,了解月亮是如何移动的,与太阳位置的移动实现关联。第四个活动,通过了解望远镜发明前后人们对月亮的认识的变化,知道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并由此鼓励学生用望远镜去看真实的月亮,培养观察天空中的星体的兴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
二、学情分析
天空中的星体对于儿童来说既近且远。天气晴好的情况下,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天空中的月亮,观察到它们的变化。但由于距离的原因,更由于观察立场、工具的局限,儿童对月亮存在许多错误的朴素认识,因此有必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帮助儿童对天空中的月亮建立一些正确的基本概念。例如,儿童可能认月亮始终是一个形状或者是随即出现不同的形状;还有儿童可能由于童话故事,认为月亮上生活着嫦娥、月兔等。
三、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月亮以及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通过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知道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愿意观察月亮,感受月相变化的神奇。
通过阅读人类观察月亮的科学史,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观测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难点:能够观测月亮的移动,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五、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月相盒、简易望远镜。
教师准备材料:教学ppt、教学视频、双筒望远镜
六、教学过程
(一)画出记忆中的月亮
1、出示猜谜小诗引入课堂: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提问: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呢?(板书:月亮)
2、你们对月亮还有哪些了解呢?
3、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呢?画一画记忆中的月亮。
教师将部分学生画的月亮张贴在黑板上
4、进行分类比较,选择出不同的月亮形状并进行描述:月牙;半圆;圆等。
【意图解析】说到月亮,每个学生都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这个环节的设计就在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月亮形状的认知,并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将其具象,推动聚焦本课研究的主题,突破重难点。
(二)看月相盒中的月亮
1、教师出示月相盒,介绍使用及观察的方法。
2、将月相盒里看到的月亮形状画出来,比较哪些是看到过的,哪些是没看到过的。
3、给刚才分类的记忆中的月亮按照在月相盒里看到的形状进行排序。
4、出示:月相图。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月亮的形状是会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意图解析】利用教具完善学生头脑中对于月亮形状的认知,在课堂上经历一次从月初到月末完整观看月亮的过程。
(三)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
1、提出问题:在一个月当中,月亮有形状的变化,在一天当中,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也会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吗?
2、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时也要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位置。
3、观察任务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如观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月亮的位置会不会变化,课上进行交流。
4、小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意图解析】能够在晚上实际观察月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月亮与太阳运动方向相反的前概念。但是此项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布置,甚至进行一些奖励和督促,效果更佳。
(四)像科学家一样观察月亮
1、播放视频,介绍人类认识月亮的科学史。
视频解说词: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古代,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一探究竟,只能依据月亮上的景色进行想象。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直到1609年夏天,科学家伽利略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就是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伽利略发现月球表面有崎岖不平的现象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介绍望远镜: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一个是物镜,还有一个是目镜。
教师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物镜要对准观察物,第二步目镜对准自己的眼睛,第三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图像。
注意: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光源,尤其是太阳,会对眼睛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
4、布置学生课后利用望远镜将看到的月亮表面的样子画出来,与伽利略当时绘制的月亮表面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5、对学生实际观察后画下的月亮要做一些分析,教师要特别针对学生可能点出的黑点或凹凸面要进行肯定,以纠正学生认为月球表面光滑洁净的错误概念。
【意图解析】利用视频进行科学史教育,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人类认识、探索月球的历程。像伽利略那样,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增强学生观察天空中星体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看月亮
不同的形状:月牙→半圆→圆→半圆→月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5.看月亮
实验一:观察月相盒中的“月亮”的形状
实验目的 | 通过看月相盒中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
实验类型 | 探究性分组实验 |
实验器材 | 月相盒、记录单。 |
实验步骤 | 1.出示并介绍月相盒:①小灯泡代表太阳②盒中间的小球代表月亮③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到的月相。 |
2.按照从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并画出来。 | |
3.比较画出来的月相哪些是你看到过的,哪些是你没看到过的。 | |
4.按照从月初到月末的顺序展示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 |
5.收拾与整理桌面。 | |
注意事项 | 1.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盒是如何模拟月相变化的。 2.注意月相盒上时间的变化。 |
实验现象 | 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
实验结论 | 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
反思与拓展 | 观察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并能理解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5.看月亮
实验二:观察一天中月亮位置的变化
实验目的 | 通过观察、记录生活中的月亮一天中位置的变化,知道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
实验类型 | 探究性分组实验 |
实验器材 | 记录单。 |
实验步骤 | 1.在一个月当中,月亮有形状的变化,在一天当中,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吗? |
2.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观察点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情况。 | |
3.指导学生提前观察,并适当记录。 | |
4.展示学生观察的结果,并进行交流,明确月亮也想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 |
5.收拾与整理桌面。 | |
注意事项 | 观察月亮时,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观察与记录。 |
实验现象 | 夜晚,月亮从东方升起,西风落下。 |
实验结论 | 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有东升西落。 |
反思或拓展 |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观察一个月的月亮。 |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5.看月亮
实验三:像伽利略一样观察月亮
实验目的 | 像伽利略那样,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增强学生观察天空中星体的兴趣。 |
实验类型 | 探究性分组实验 |
实验器材 | 每组简易伽利略望远镜1个、记录单1份,天文望远镜1个。 |
实验步骤 | 1.指导学生使用建议伽利略望远镜:物镜对准要观察的物体,目镜对准自己的眼睛。 |
2.选择身边较远处的物体,对准观察物,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 |
3.课后利用伽利略望远镜观察月亮,并记录。 | |
4.收拾与整理桌面。 | |
注意事项 | 1.观察月亮时,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观察与记录。 2.及时评价,要肯定学生观察中可能出现的黑点或凹凸面现象,以纠正学生认为月球表面光滑洁净的错误概念。 |
实验现象 | 利用望远镜可以观察到月亮的表面不光滑。 |
实验结论 | 月亮的表面不光滑。 |
实验原理 | 如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那么看到的图像是倒立的;如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那么看到的图像是正立的。 |
反思或拓展 | 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并比较什么时候观察月亮更清楚。 |
5.看月亮
整理:锦州市义县留龙沟学校陈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月亮以及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2.通过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3.愿意观察月亮,感受月亮形状变化的神奇。
4.通过阅读人类观察月亮的科学史,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点】
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观测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够观测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观星天文望远镜。
学生材料:月相盒、月相卡片、伽利略望远镜、月相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画出记忆中的月亮
1.(出示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圆圆的月亮)你对月亮有哪些了解?
2.画出你记忆中的月亮,说说你记得是在哪一天看到过这种月亮的?
3.学校在卡片上画一画记忆中的月亮。
4.将画出的月亮的形状贴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与比较,选择出典型的月亮形状。
二、探索实践,看月相盒中月亮
1.月亮的形状到底会怎样变化了?(出示视频)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工具,(出示月相盒)这是月相盒,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间的不同月亮的形状。(向学生介绍月相盒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球,并画出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比较哪些是你看到的,哪些是你没看到的。
3.给刚才画的记忆中的月亮按照在月相盒里看到的形状进行排序。
三、联系生活,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
1.在一个月当中,月亮有形状的变化,在一天当中,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吗?
2.生交流汇报。(提前一至两天布置学生观察月亮形状、位置移动情况等(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家长陪同)(同时提醒学生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时也要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位置))
3.课件出示一天当中月亮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月亮的位置变化。
四、阅读科学史,像科学家那样用望远镜看月亮
1.(出示视频: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西风有月亮女神的故事,月亮上真的有嫦娥、有月亮女神吗?
2.(出示月亮图片)直接观察月亮的图片,你觉得月亮上会有什么了?古人每天遥望月亮,产生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好想象。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四百多年前,人们终于发明了可以看得更远的望远镜,有了望远镜,人们终于看清了月亮的脸,你想看一看吗?
3.(出示简易望远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望远镜,我们可以用它来看月亮。(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看到的是倒像,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4.布置作业: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注意观察的时间),并画下月亮表面的样子,与伽利略当时绘制的月亮表面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5.时光在流失,100多年来,人们的科技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脚步终于踏上曾经遥不可及的月球,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视频)。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了?
五、小结全课,激发学生观察月亮的兴趣
月亮既美丽又神秘,科学的发展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但美丽的月亮仍有许多的奥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究。
【板书设计】
5.看月亮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 《天空中的星体》单元 5.看月亮 教学设计及反思 | ||||||||
单元 | 《天空中的星体》 | 课题 | 5.看月亮 | 课时 | 1 | |||
核心 概念 | 9.宇宙中的地球 | |||||||
学习内容及要求 | 9.4 月球时地球的卫星 1~2年级③知道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 |||||||
科学观念 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探究实践 分析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态度责任 对大自然和生物的爱护、保护意识,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 ||||||||
教学 重点 |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 |||||||
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观测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 ||||||||
教学 难点 |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 |||||||
能够观测月亮的移动,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 ||||||||
教学 准备 | 学生分组材料:月相盒、简易望远镜。 | |||||||
教师准备材料:教学ppt、教学视频、双筒望远镜。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思路 | 教学备注 | |||||
上课仪式
|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看月亮。 |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
| |||||
一、画出记忆中的月亮 | 1、出示猜谜小诗引入课堂: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提问: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呢?(板书:月亮) 2、你们对月亮还有哪些了解呢? 3、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呢?画一画记忆中的月亮。 教师将部分学生画的月亮张贴在黑板上 4、进行分类比较,选择出不同的月亮形状并进行描述:月牙;半圆;圆等。 【意图解析】说到月亮,每个学生都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这个环节的设计就在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月亮形状的认知,并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将其具象,推动聚焦本课研究的主题,突破重难点。 |
|
| |||||
二、看月相盒中的月亮 | 1、教师出示月相盒,介绍使用及观察的方法。 2、将月相盒里看到的月亮形状画出来,比较哪些是看到过的,哪些是没看到过的。 3、给刚才分类的记忆中的月亮按照在月相盒里看到的形状进行排序。 4、出示:月相图。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月亮的形状是会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意图解析】利用教具完善学生头脑中对于月亮形状的认知,在课堂上经历一次从月初到月末完整观看月亮的过程。 |
|
| |||||
三、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 | 1、提出问题:在一个月当中,月亮有形状的变化,在一天当中,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也会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吗? 2、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时也要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位置。 3、观察任务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如观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月亮的位置会不会变化,课上进行交流。 4、小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意图解析】能够在晚上实际观察月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月亮与太阳运动方向相反的前概念。但是此项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布置,甚至进行一些奖励和督促,效果更佳。 |
|
| |||||
四、像科学家一样观察月亮 | 1、播放视频,介绍人类认识月亮的科学史。 视频解说词: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古代,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一探究竟,只能依据月亮上的景色进行想象。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直到1609年夏天,科学家伽利略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就是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伽利略发现月球表面有崎岖不平的现象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2、介绍望远镜: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一个是物镜,还有一个是目镜。 教师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物镜要对准观察物,第二步目镜对准自己的眼睛,第三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图像。 注意: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光源,尤其是太阳,会对眼睛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 4、布置学生课后利用望远镜将看到的月亮表面的样子画出来,与伽利略当时绘制的月亮表面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5、对学生实际观察后画下的月亮要做一些分析,教师要特别针对学生可能点出的黑点或凹凸面要进行肯定,以纠正学生认为月球表面光滑洁净的错误概念。 【意图解析】利用视频进行科学史教育,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人类认识、探索月球的历程。像伽利略那样,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增强学生观察天空中星体的兴趣。 |
|
| |||||
五、练一练 | 一、选择题 1.下边有对于向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月相的变化没有规律 B.月亮自己会发光,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才是亮的 C.弦月只在上半月出现 D.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和地球运动有关
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D.一天
3.阴历十五时的月相叫做 ( ) A.新月 B.娥眉月 C.满月 D.上弦月
4.上弦月是在一个月的 ( )时候出现 A.每个月开头两天 B.每个月最后两天 C.每个月前十天左右 D.每个月后十天左右
5.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月亮距离地球太远
二、判断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发光也不透明。( )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 3.月球上至今没有发现生命存在。( ) 4. 月球有圆缺的变化。农历的月初时,月球是圆的,以后就慢慢残缺下去,到月底时就看不见月球了。( ) 5. 农历二十以后观察月亮,要在早晨观察。( )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B 1.√ 2.√ 3.√ 4.× 5.√ |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
| |||||
六、整理 |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
| |||||
七、板书设计 | 看月亮
不同的形状:月牙→半圆→圆→半圆→月牙…… |
|
| |||||
八、课堂反思 |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 |||||||
| 通过设计观察、绘画、讲述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学生们的认知被调动起来,聚焦于月亮的形状这一主题。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月亮一个月内的形状变化规律,还能够通过课前观察任务,认识到月亮像太阳一样,一天中在天空的位置也在东升西落。这些活动设计得有条理,学生的探究逐渐深入。
课前学生的观察实践活动为本课程的高效完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活动,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月相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月相每天都不同?”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视频,他们了解到了月相变化的原因,感到非常兴奋。本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前的观察活动对于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提前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中,学生通过交流课前观察月亮的情况,了解到月相的变化规律;课堂上通过微视频知识,知道了月相变化的原因,这为学生后续继续学习月亮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课前的观察记录为学生的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们都基本养成了观察月相的习惯,可以说本课的学习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
| ||||||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5 看月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5 看月亮教学设计,文件包含苏教版2上第2单元第6课-数星星docx、04苏教版2上第2单元2-6-1美丽的星空mp4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12 玩玻璃纸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12 玩玻璃纸教案,文件包含苏教版2上第4单元第12课-玩玻璃纸docx、03苏教版2上第4单元4-12-1常见材料之玻璃mp4、12《玩玻璃纸》-1千手观音mp4、4-3视频mp4、舞蹈wmv、视频mp4等6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11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二年级上册11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包含苏教版2上第4单元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docx、02苏教版2上第4单元4-11-1比较装饰材料的性能mp4、11《透明与不透明》-1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mp4、11《透明与不透明》-2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mp4、沙画wmv等5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