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展开《梦回繁华》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浏览,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通过精读,掌握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 并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3、增进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
增进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幅了不起的画作,它被誉为是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国宝级画作,无价之宝”;在它身上还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它5次进宫,4次被盗,成为无数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就是享誉世界的千古传奇——《清明上河图》
PPT资料补充:
据统计,《清明上河图》共有人物千人之多,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都要多。此外,还有各类船只、楼宇、车辆、树木等数以百计。——齐藤谦《拙堂文化.卷八》
二、图回繁华
既然这幅画如此传奇,同学们想不想亲临现场,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同学们可要细致地欣赏,一会我要请你来谈观后感。
播放清明上河图最繁华片段,请学生用一两个形容词或一句话谈观后感。
预设:内容丰富,尺幅巨大,壮观 宏伟 震撼,
过渡:的确,这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的巨画是因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细节描绘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如果要用文字来介绍这样一幅巨画,你觉得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三、文回繁华
(一)说明顺序 井然有序之“繁华”
预设:这样巨大的一幅画怎样介绍清楚?内容如此丰富,怎么介绍才能面面俱到?——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同学们考虑到的困难,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画作尺幅巨大,内容繁多,怎样才能有条不紊地介绍;二是这么繁多的内容,怎样才能面面俱到,而且还要扣住画作的特点。老师把两个问题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述出来,就是“井然有序之繁华”和“细腻具体之繁华”。
设问:我们首先来解决“井然有序”的问题?要说“井然有序”,回扣到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就是说明顺序,本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画作?
老师在同学们的预习作业里,挑了一位同学画的括号图,我觉得她的这幅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作者的解决方法就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顺序,全文总体按照由社会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画作具体内容和价值的逻辑顺序,详细介绍画卷内容时,主体部分,由开卷处——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使读者一路走来,如在画前,清晰了然。
(二)说明语言 细腻具体之“繁华”
说明文介绍说明对象,一定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这幅《清明上河图》,从画面内容上来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繁华)可是这个“繁华”是我们从图中所见,图中之繁华是如何由“画”转“文”呢?
我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繁华”?繁华是指“城镇、街市繁荣、热闹”
我们不妨着眼文中的“繁华”之处,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
。
现在请同学们回到课文,看看那些词句特别强调了当时繁荣、热闹的场面。
预设:1。“在进入达到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人多热闹,权贵出门排场)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2.“巨大的(经济繁荣,才会用这么大的船来运粮食)漕船,舳舻相接(船一艘接着一艘,很多)”
“舳舻”船头和船尾相接,一艘接着一艘,说明这里非常热闹。
3.“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4.“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车辆往来不断),热闹非凡”里的“车水马龙”和“热闹非凡”都表现了繁荣。
5.“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6.“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这段。船在过桥的时候,生怕桅杆撞住桥,桥上的人都在围观,非常热闹。
7.舟楫相连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过虹桥,而由于来不及降下桅杆,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桥 ;船上手忙脚乱,岸上大呼小叫。
“宛如飞虹”把拱桥比作飞虹,即写出了拱桥色彩明丽、造型精美,还能体现拱桥富有气势的特点,给人以美感。
对于画卷的精彩之处,作者毫不吝惜笔墨,通过摹状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用文字为我们再现了画面,让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
学生活动:请你当导游(出示课文里相关内容的画面)
假如你是省博的星级讲解员,刚好《清明上河图》到四川省博物馆展出,请你为游客们介绍这一帧画面。
要求: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优美生动的说明语言
请以:“现在呈现在各位眼前的是 ”开始你的讲解。
Ppt出示图片,学生口头介绍
再出示课文相应的句段:“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碳的毛驴驼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对比学生的描述介绍:点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课文的语言精炼,“疏林薄雾......”12个字就涵盖了整幅画面的环境描写。
这样的四字短语在文中还多处使用,
PPT:“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在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学生诵读,感受、归纳:
古典风韵的文言范
精炼有力的概括性
总结出语言特点:优雅生动,使“典雅”的特点和内涵更加丰富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平实、准确、简明,那本文的优美、生动、古典的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呢?
说明语言要贴合说明对象的特点。本文优美、生动、古典的说明语言更能体现《清》古典、优美的气韵。
小结:通过合理的说明顺序,严谨准确又典雅生动的说明语言,恰切的说明方法,准确、典雅生动的说明语言,毛宁教授为我们再现了属于一个时代的繁华。也使得一幅本来只能诉诸视觉欣赏的画卷,转化成了笔尖一篇精炼的文章,让无数读者能借此文赏名画、赞盛世。
四、谁“梦回”?
作者将《清明上河图》介绍地精美绝伦,却发出了“梦回”的感慨,为何是“梦”,究竟又是谁在“梦回”?
预设:①是南渡的北宋遗民的“梦回”:“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画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历史学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时一个美好的时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无论从市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还是从文化和政治文明发达的程度来看,都处于华夏历史的高峰,并开启了世界最早的近代史,就像黄帝梦中的华胥国一样,折射了宋人的理想之梦。但《清明上河图》成画仅二十余年后,东京便被金兵铁蹄踏破,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看到昔日的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和无奈。
正如《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慨叹:“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
②作者“梦回”:作者从北宋遗民的视角,揣摩其观画的心绪,挖掘出画面背后的历史内涵,解读出画作独特的意味。同时也是在梦回北宋社会的繁华,艺术的繁华!这正是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赞美之情的自然流露。
③(选讲)张择端的“梦回”
《清明上河图》以其精心的写实构图被誉为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但其实这也是一幅盛世危机图,背后隐藏着诸多细节(饱食安坐的士兵 繁华街市里的乞丐)都在折射出徽宗时期的北宋王朝所潜伏的深刻危机。
张择端也想通过这样的盛世危图,向宋徽宗委婉谏言,他相信深谙艺术的徽宗怎能不解画中深意?作者曲谏讽世的良苦用心。
③读者的“梦回”
昔日繁华已逝,在那个没有捕捉时间的机器的时代,所幸,还有描绘时间的画笔。它透过一座城,一条河,一家店,甚至是一只鸟,将神秘而又无比真实的历史,尽数呈现在我们眼前。把我们带回那个清明盛世,一睹那过去的繁华。
PPT:此时此刻,汴河仿佛渐渐变成由时间的过去和时间的现在所汇聚成的河流,河上有桥,宛如飞虹,连着彼岸的他们,与此岸的我们。
希望同学们记住这繁华,也珍惜所拥有的繁华。愿回忆依旧,愿繁华永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