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巧算(一)_沪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32726/0-16982787197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巧算(一)_沪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巧算(一)_沪教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应用拓展,小胖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巧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将两位数运算中的巧算迁移到三位数。 过程与方法:加法中的交换率与结合律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迁移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括号中先算”的方法。教具及其它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小亚搬新房,爸爸和小亚一起去买家电。(1)出示实物图:第一次买了电话、台灯和电风扇。爸爸请小亚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小亚列出算式:389+163+237 你同意吗?第二次买了微波炉、电熨斗和榨汁机,478+243+222(2)小胖说这是两道三位数连加题,计算蛮复杂的。他对两位数连加的有些知识已经有些模糊了。小丁丁说没关系,让我们先做一些口算题,帮小胖回忆一下。2、出示:32+17+48 19+26+34 40+12+5 25+22+15 11+24+19 9+13+20(1)举例交流算得快的理由。板书:凑整十数(2)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板书:个位数相加是102、小胖想起来了,连加可以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些特殊的两位数连加可以巧算。那么三位数连加会不会也会遇到特殊情况?出示课题;三位数连加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389+163+237 478+243+222(1)选一题试算(2)交流:389+163+237 478+243+222板书:凑整百数2、分步出示竖式计算:(1)小胖算了这道题后感觉三位数计算太难了,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计算要非常仔细。(2)小丁丁也是列竖式计算,把163和237先加起来,也是为了凑整百数。(3)虽然每人采用不同的计算形式,而计算结果相同,说明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判断:能不能巧算A、278+374+226B、62+279+135C、117+184+129D、146+126+254(1)为什么可以巧算?三位数连加巧算的关键是什么?(2)146+126+254,哪两个数是好朋友?讨论:凑成整百数的两个三位数有什么特点?板书:个位数相加是10十位数相加是9整百数个位十位都是0。那为什么个位数相加是10,十位数相加是9呢?(板书:小1)(3)小结:你们真聪明,用两位数巧算凑整十数的方法,又发现三位数巧算的关键是凑整百数,并找到凑整百数的两个三位数的特点,不仅要看个位,还要看十位。两个四位数巧算最好凑整千数,要看个位、十位、百位。4、过去用连线表示巧算的过程。现在要求用递等式把巧算的过程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看书自学。(1)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新发现?(2)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三位数连加一般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了小括号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3)用什么方法让163和237先算?(交换加数的位置,按照运算顺序就是它先算,所以这里不用小括号)(4)比较小结:第一题好朋友已经在一起,不要交换位置,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算,第二题好朋友不在一起,交换位置后再按照运算顺序计算。三、应用拓展1、独立练习:(1)278+374+226 (2) 146+126+254书写时要注意:好朋友已经在一起的,要添上小括号先算。好朋友不在一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依次计算。2、将117+184+ 改编成巧算题。(1)改编后的加数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么想的?(2)117+184+116117+184+183117+184+116+183任选一题练习四、小胖总结: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发现三位数连加巧算的关键是凑整百数,以及能凑成整百数的两个三位数的特点。通过看书自学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格式,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括号,知道小括号里要先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巧算精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授与探究, 练习与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练习_沪教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在中,填写合适的数,联系实际,综合练习,巩固有关时间的计算,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位值图上的游戏_沪教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感知位值的概念,学习数的表达式,组织游戏活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