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展开(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参考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晋代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取白炭灰(熟石灰),获灰(草木灰),等分,煎令如膏……,并可与去黑子”。对于能除去黑痣的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B. 有强腐蚀性
C. 只有溶于水才能电离D. 是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制得除去黑痣的物质的反应为熟石灰与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过滤、蒸发得到氢氧化钾,则除去黑痣的物质为氢氧化钾。
【详解】A.由分析可知,除去黑痣的物质为氢氧化钾,故A错误;
B.氢氧化钾是强碱,有强腐蚀性,所以能将黑痣除去,故B正确;
C.氢氧化钾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除去黑痣的物质为氢氧化钾,故D错误;
故选B。
2. 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X可能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 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向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各反应如下:①CaO+H2O=Ca(OH)2;②可以是Ca(OH)2与碳酸盐反应,也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③CaCO3CaO+CO2↑;X可以与CaCO3相互转化,故X可能是CO2也可能是Ca(HCO3)2,则反应④可能为Ca(OH)2+CO2=CaCO3↓+H2O;⑤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⑥Ca(OH)2+CO2=CaCO3↓+H2O。
【详解】A.物质X是C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故A项正确;
B.②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故B项错误;
C.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为酸、碱、盐、酸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除了复分解反应外还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故C项错误;
D.若Ca(OH)2溶液饱和,加入CaO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3. 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原物质一定有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C. 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Cl-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则原物质中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或、,而不一定含有,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可能是BaSO4、BaCO3、AgCl等,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或Cl-等,而不一定有,B错误;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该白色沉淀是AgCl,则原溶液一定有Cl-,C正确;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该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也可能是CaCO3,因此原溶液中不一定有Ba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的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
B. 溶液中含有数目为
C. 的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
D. 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和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的溶液含Fe3+物质的量2ml,生成2mlFe(OH)3,多个Fe(OH)3结合成胶粒,故氢氧化铁胶粒数少于,A错误;
B.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Na+数目,B错误;
C.的溶液中,含0.5ml,其中氧原子2ml,但溶液中除了中的氧原子外,还有溶剂H2O的氧原子,故含有的氧原子总数大于,C错误;
D.将看作2个NO2,则NO2与的混合气体可看作NO2的若干整数倍,则含有的原子数目为,D正确;
故选D。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mlCO2气体的体积为22.4L
B. 12g镁原子的个数约为6.02×1023
C. 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1
D.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1mlCO2气体的体积为22.4L,A正确;
B.12g镁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2g÷24g/ml=0.5ml,其个数约为0.5×6.02×1023个,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等体积的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1,C正确;
D.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其单位,D正确;
答案选B。
6. 两种溶液相互滴加,反应过程中现象完全相同但离子方程式不同的是
A. 溶液与溶液B. 溶液与稀盐酸
C. 溶液与溶液D. 溶液与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的过程中会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的过程中会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现象完全相同但离子方程式不同,故A正确;
B.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无明显变化,后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到稀盐酸中立即就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现象完全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故B错误;
C.Ca(HCO3)2溶液和Ca(OH)2溶液互滴时,均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离子方程式均为:,现象完全相同,离子方程式相同,故C错误;
D.向Mg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向NaOH溶液中滴加MgCl3溶液,产生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但是离子方程式均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7. 某KCl样品中含有少量、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KCl,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搅拌、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③④的操作均是过滤B. 试剂Ⅰ为溶液
C. 试剂Ⅱ为溶液D. 步骤③目的是除去
【答案】B
【解析】
【分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除去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流程可知,需要加入试剂I为过量氯化钡溶液,然后过滤后获得含氯化钡、氯化钾溶液X,然后加入过量的试剂Ⅱ为碳酸钾溶液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钡,过滤,得到含氯化钾和碳酸钾混合液的W,再加入试剂Ⅲ为过量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钾,最后通过加热浓缩、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
【详解】A.步骤④从混合物Z中得到氯化钾晶体,其操作是蒸发结晶,选项A错误;
B.试剂Ⅰ为 BaCl2 溶液,然后过滤后获得含氯化钡、氯化钾溶液X,选项B正确;
C.试剂Ⅱ为碳酸钾溶液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钡,过滤,得到含氯化钾和碳酸钾混合液的W,选项C错误;
D.步骤③中加入试剂Ⅱ为过量盐酸,其目的是除去CO,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稀硫酸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B. 往溶液中通入少量: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
D.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硫酸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A错误;
B.往溶液中通入少量,H2CO3酸性比HCl弱,该反应不会发生,B错误;
C.漂白粉溶液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和弱酸HClO:,C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中Ca(OH)2要拆写,加入碳酸钠溶液:,D正确;
故答案选D。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的溶液中:、、、
B. 遇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C. 84消毒液中:、、、
D. 无色透明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的溶液是强酸性溶液,其中H+与生成H2CO3,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遇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H+、、、、能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84消毒液中含ClO-,其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显紫红色,不符合无色透明溶液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M2.5(微粒直径约为)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大多数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C. 用适量澄清石灰水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
D.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溶胶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PM2.5(微粒直径约为),分散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
B.“血液透析”是利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可以,“静电除尘”利用胶体的胶粒带电,B错误;
C.用适量澄清石灰水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发生反应:Ca(OH)2+ Na2CO3=CaCO3↓+ 2NaOH,过滤除去CaCO3,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NaHCO3+ NaOH =Na2CO3+ H2O,D错误;
故选C。
11. 已知与浓盐酸在常温下能反应产生。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金属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A. ①处和③处B. ②处和④C. ②处和③处D. ②处、③处和④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与浓盐酸在常温下能反应产生,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杂质HCl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通入与金属反应,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详解】①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①正确;
②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混有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会与溶液反应,故不能选择氢氧化钠溶液,②错误;
③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导管应长进短出,③错误;
④氯气与金属在试管中反应,若用单孔塞,容易造成试管内压强过大,且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④错误。
故选D。
12. 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溶液
②取白色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同时有气体产生
③取①中无色溶液,通入适量,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A. 、、KOHB. 、、NaCl
C. 、、NaOHD. 、、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水充分溶解产生Cu(OH)2和CaCO3沉淀,其中Cu(OH)2为蓝色沉淀,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取①中无色溶液,通入适量CO2产生白色沉淀,CaCl2和NaCl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不会产生CaCO3沉淀,与题意不符,B错误;
C.加水充分溶解,可得到BaCO3白色沉淀,加入稀HCl,滤渣全部溶解,有气体CO2产生,①中无色溶液中可以有BaCl2剩余,与氢氧化钠同时存在时,通入CO2气体,可以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
D.①加水产生Mg(OH)2沉淀,但加入稀HCl,没有气体产生,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选C。
13. 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 === 2Na+ + H2↑
B. 对比I、II、III可知,随着c(H+) 增大,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
C. 实验I、II、III均有白雾产生,说明Na与水或酸反应均放出大量热
D. 推测III中浓盐酸的c(Cl-)以及生成的NaCl固体对反应剧烈程度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Ⅱ中金属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为金属钠失去电子生成Na+,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因盐酸中阳离子以H+占大多数,故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写成H+形式,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A正确;
B.从三个反应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浓度的升高,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浓盐酸的溶液中Na的反应并不是很剧烈,说明随着c(H+) 增大,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当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程度会随之减弱,B错误;
C.Na与水反应放热,可以将溶液中的水分子或氯化氢分子蒸出到空气中,空气温度较低使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形成白雾或HCl溶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白雾,C正确;
D.反应Ⅲ中盐酸浓度较高,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为NaCl,反应Ⅲ的反应剧烈程度比反应Ⅰ缓慢,说明溶液中Cl-浓度和生成的NaCl都会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一定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4. 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II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II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II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I中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II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II中液面上升,但稀盐酸和氯化钙溶液不与硝酸钾溶液反应,溶液不会变混浊,故A错误;
B.在I中加入稀硫酸后,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II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II中液面上升,但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不与氯化钠溶液反应,溶液不会变混浊,故B错误;
C.在I中加入稀硫酸后,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II中有氢气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II中液面上升,稀硫酸和硫酸锌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会变混浊,故C正确;
D.在I中加入稀硫酸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II中没有气泡冒出,故D错误;
故选C。
15.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研究在不同溶液中,的浓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见下图。
注:表示溶解量,即单位体积内溶解的物质的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知,与结合生成,增大,减小
B. 由图1无法确定与氯气溶解度的关系
C. 由图2可知,增大,减小
D. 若将通入盐酸中,增大,的溶解度一定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1可知,随横坐标的增大,即c(NaCl)增大,与结合生成,溶解Cl2减少,说明增大,减小,A正确;
B.图1体现了溶解Cl2、和HClO随c(NaCl)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能体现出Na+与曲线的关系,故由图1无法确定与氯气溶解度的关系,B正确;
C.由图2中的H2SO4曲线可知,随c(H2SO4)增大,即增大,减小,C正确;
D.若将通入盐酸中,由图1可知,与结合生成,则增大,生成的越多,的浓度减小,但的溶解度不一定减小,D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5大题,共55分)
16. 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物质:①氢氧化钡固体②铁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纯醋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碳酸氢钾固体⑦碳酸钠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用上述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
(3)分别写出④和⑦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④_______;⑦_______。
(4)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Ⅰ②与③的溶液混合_______。
Ⅱ少量⑥的溶液与过量①的溶液混合_______
【答案】(1) ①. ②⑨ ②. ⑤⑧
(2) ①. ① ②. ⑥⑦⑨
(3) ①. ②. Na2CO3=2Na++
(4) ①. Fe+2H+=Fe2++H2↑ ②. HCO+Ba2++OH﹣=BaCO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存在可自由移动带电粒子的物质可以导电,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②铁丝、⑨熔融氯化钠;水溶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有⑤二氧化碳气体、⑧蔗糖晶体。
【小问2详解】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属于碱,有①氢氧化钡固体;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有⑥碳酸氢钾固体、⑦碳酸钠粉末、⑨熔融氯化钠。
【小问3详解】
④纯醋酸在水中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⑦碳酸钠粉末溶于水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2CO3=2Na++。
【小问4详解】
Ⅰ②铁丝与③氯化氢气体的溶液混合,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Ⅱ少量⑥碳酸氢钾固体的溶液与过量①氢氧化钡固体的溶液混合反应,碳酸氢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钾、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Ba2++OH﹣=BaCO3↓+H2O。
17. 实验室用63%的浓(其密度为)配制稀。
(1)此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需要量筒量取63%的浓硝酸_______mL。
(2)实验时还需选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
(3)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量取浓硝酸时俯视读数
②量取浓硝酸后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③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答案】(1) ①. ②. 8.9
(2) ①. 10mL量筒 ②. 250mL容量瓶
(3)②④
【解析】
【分析】用63%的浓(其密度为)配制240mL稀,因没有240mL规格的容量瓶,需要配制250mL该浓度的溶液。首先计算出需要量取的浓硝酸体积,再在烧杯中稀释,待冷却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再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最后摇匀再装瓶、贴签。
【小问1详解】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解得,即8.9mL;
【小问2详解】
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可知,实验时还需选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mL量筒、250mL容量瓶;
【小问3详解】
①量取浓硝酸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浓硝酸的体积偏小,则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低;
②量取浓硝酸后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会导致溶质偏多,则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
③定容时需要补加蒸馏水,则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对浓度无影响;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②④。
18.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可作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制备的一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有生成):_______。
(3)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是为了防止分解、_______。(答1条即可)
(4)用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的原因是_______。
(5)与水缓慢反应,常用作鱼塘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简单,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
【答案】(1)
(2)CaCl2 + H2O2+2NH3·H2O+6H2OCaO2·8H2O↓+2
(3)H2O2分解##CaO2·8H2O因溶解产生较大损失
(4)乙醇挥发可快速带走CaO2·8H2O晶体表面的水分,利于得到干燥的CaO2
(5)2+2H2O=2Ca(OH)2+O2↑
(6)存在较多的Ca(OH)2杂质
【解析】
【分析】大理石经过提纯得到纯CaCO3,用盐酸溶解得到CaCl2溶液,加入H2O2、NH3·H2O,置于冰水浴,析出CaO2·8H2O,洗涤、烘干得到CaO2。
【小问1详解】
步骤Ⅰ是纯CaCO3与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小问2详解】
步骤ⅡCaCl2溶液,加入H2O2、NH3·H2O,置于冰水浴,析出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有生成):CaCl2 + H2O2+2NH3·H2O+6H2OCaO2·8H2O↓+2。
【小问3详解】
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是为了防止分解、H2O2分解或CaO2·8H2O溶解损失。
【小问4详解】
用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的原因是:乙醇挥发可快速带走CaO2·8H2O晶体表面的水分,利于得到干燥的CaO2。
【小问5详解】
与水缓慢反应,常用作鱼塘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H2O=2Ca(OH)2+O2↑。
【小问6详解】
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但由于CaO与H2O反应生成微溶Ca(OH)2,导致产品存在较多的Ca(OH)2杂质。
19. 氯是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下图是几种含氯产品。
(1)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污染空气、需要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原理_______气体应该由_______(填a或b)管通入。若要吸收标准状况下,至少需要上述溶液_______mL。
(2)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同学们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不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5mL市售“84”消毒液100倍,测得稀释后溶液pH=12;
步骤2:将稀释后溶液各20mL分别加入3个洁净的小烧杯中;
步骤3:用溶液将3个烧杯内溶液的pH分别调至10、7和4.(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步骤4:在3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已知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实验现象可获得结论:溶液的pH在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_______(填“越快”或“越慢”)。
②结合图像进行分析,b、c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③预测pH=1、10min后,红纸的颜色(与a、b、c颜色相比)_______。
【答案】(1) ①. Cl2+2OH-=Cl-+ClO-+H2O ②. b ③. 20
(2)
(3) ①. 越慢 ②. b烧杯中溶液pH大于c烧杯中溶液的pH,b烧杯中HClO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慢,褪色较慢 ③. 最浅
【解析】
【小问1详解】
多余污染空气、根据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两种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气体应该由b管通入,才能与NaOH充分接触,吸收,不逸出污染空气。若要吸收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是0.01ml,从方程式系数关系可知,至少需要NaOH物质的量0.02ml,NaOH浓度为,则体积为20mL。
【小问2详解】
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3详解】
①由实验现象可获得结论:溶液的pH在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越慢;
②根据、和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图可知,b、c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b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c烧杯中溶液的pH,b烧杯中HClO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慢,褪色较慢。
③根据实验现象和曲线图分析可得到结论:溶液中HClO浓度越大,红纸褪色越快。由此结论预测pH=1、10min后,红纸的颜色与a、b、c颜色相比红纸颜色更浅。
20. 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1~18号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均含钠元素,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①X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向Z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两种化合物分别放在装置Ⅰ、装置Ⅱ,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V中气体,所需仪器装置是_______(从上图中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3)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漂白粉主要成分,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为测定X和Z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某课外小组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则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①. ②.
(2) ①. H2O2 ②. I、IV、V
(3)
(4)
【解析】
【分析】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1~18号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均含钠元素,W为无色无味气体。依据转化关系图,可确定X为NaHCO3,Y为NaOH,Z为Na2CO3,W为CO2。
【小问1详解】
①由分析知,X为NaHCO3,Z为Na2CO3,则X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向Z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Na2CO3反应生成NaHCO3,离子方程式:。
【小问2详解】
X含有的四种元素Na、H、C、O。
①由装置V可确定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的成分不反应,则其为O2,故可确定装置II中物质的化学式是Na2O2。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V中气体,则X为H2O2,应选用制气装置Ⅰ、干燥装置Ⅳ、收集装置Ⅴ,则所需仪器装置是I、IV、V。
【小问3详解】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该物质为NaClO,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4详解】
X和Z混合物即NaHCO3与Na2CO3的混合物,由反应方程式,可确定CO2、H2O的质量为bg,由此求出m(NaHCO3)=,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实验装置
实验方案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I.钠浮在水面,剧烈反应,有少量白雾
0.1 ml·L-1盐酸
II.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剧烈,有白雾产生
浓盐酸
III.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A
B
C
D
I
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II
KNO3
NaCl
BaCl2
Ba(OH)2
烧杯
溶液的pH
现象
a
10
10min后,红纸基本不褪色;4h后红纸褪色
b
7
10min后,红纸颜色变浅;4h后红纸褪色
c
4
10min后,红纸颜色变得更浅;4h后红纸褪色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认真阅读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认真阅读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