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高频选择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试卷.zip
展开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精选高频考题30题·选择题
涉及考点
考点01 秦统一中国
考点02 秦末农民大起义
考点0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考点0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统一中国
1.(2022秋·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中)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措施,废除了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文字。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
A.解决王国问题 B.形成多元文化 C.巩固统一局面 D.扩大疆域面积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了重大作用,C项正确;秦朝并没有实行分封制,因此,秦朝并不存在王国问题,排除A项;统一文字与多元文化的发展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统一文字与疆域面积扩大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秋·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该思维导图反映出秦始皇施政措施的作用是( )
A.加速统一进程 B.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经济管理 D.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加强经济管理;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文化控制;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军事方面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在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得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因此题干思维导图反映出秦始皇施政措施的作用是巩固国家统一,B项正确;题干思维导图是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不是加速统一进程,排除A项;加强经济管理是统一货币,度量衡的作用,排除C项;加强文化控制是统一文字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表格中,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后的行政区划(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
郡名 | 建置时代 | 郡治 |
象郡 | 始皇置 | 今广西崇左县境 |
桂林郡 | 始皇置 | 今广西贵港境内 |
南海郡 | 始皇置 | 今广东广州 |
A.设立中央管理机构 B.实现全国的统一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扩大地方的权力
【答案】C
【详解】由表格中“象郡”、“桂林郡”、“南海郡”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天下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设立中央管理机构,实现全国的统一以及扩大地方的权力,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周朝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这样,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C项正确;夏朝、 商朝、 周朝均是早期国家,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2022秋·广东佛山·七年级统考期中)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还存在,中国永为统一国家,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甚大。梁启超认为郡县制( )
A.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为国家分裂的产生埋下隐患
C.促进统一国家巩固和发展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详解】由“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家”可知,材料强调郡县制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A项;郡县制使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不是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秋·广东湛江·七年级统考期中)梁启超曾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统一趋势 B.秦朝统一天下只是历史的巧合
C.天下统一是秦朝的历史功绩 D.当时其他国家也具备统一条件
【答案】A
【详解】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依据材料“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可知,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统一并不是必须由秦来完成,A项正确;本题B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2022秋·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中)“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下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巩固统一的措施,A项正确;西晋、隋朝和元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8.(2022秋·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中)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靹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为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靹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秋·广东佛山·七年级统考期中)田余庆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写道:秦统一后,迁徙七种共50万身份低下或犯了的人到岭南去戍守,叫做“七科谪”。这次行动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把长江和珠江之间大片的还没有开发的土地和各族人民,一次圈到中国范围里面来。他认为这一措施
A.标志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繁荣
C.扩大了中国的统治疆域 D.完成了南北方民族交融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这次行动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把长江和珠江之间大片的还没有开发的土地和各族人民,一次圈到中国范围里面来”可以看出这一措施扩大了中国的统治疆域,C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繁荣”,排除B项;该措施有利于促进南北方民族交融,但是“完成”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秋·广东揭阳·七年级统考期中)古人赋予虎勇猛刚强的含义,兵符也多铸成虎形。下图分别是战国时期的秦国“ 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 B.秦朝开创了虎符制度
C.秦国将军不受君主节制 D.秦国与秦朝制度上有传承
【答案】D
【详解】秦朝时期使用的兵符与战国是秦国的较为相似,体现出秦国与秦朝制度上有传承,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商鞅变法的信息,排除A项;虎符制度战国时期就存在,排除B项;材料中虎符信息说明将军还是受到君主节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2秋·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材料说明了
A.秦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C.秦朝实行非常残酷的法律 D.秦朝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特有的称谓显示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说明了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B项正确;材料与秦朝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秦朝与各地的文化交流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2秋·广东韶关·七年级统考期中)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段表述反映了秦统一的( )
A.原因 B.特点 C.经过 D.影响
【答案】D
【详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段表述反映了秦统一的影响。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D项正确;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御史大夫,选项D正确;丞相是中央最高的行政长官,太尉掌握军事,郡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选项ABC排除。
14.(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观察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漫画上的文字信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与秦朝有关,秦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正确;首创县制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期间,A排除;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B排除;西汉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D排除。故选C。
15.(2022秋·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中)秦统一后,政府为解决先秦“文字异形”影响政令推行的状况,制定出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根据民间习惯整理出了更为简便的新书体一隶书,并在全国推广。据此可知( )
A.隶书是中国最为简便的文字 B.秦朝通过文化手段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小篆是秦朝唯一的标准文字 D.秦朝通过统一文字实现对文化的专制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政府为解决先秦“文字异形”影响政令推行的状况,制定出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实现统一文字来强化国家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隶书并非是最便捷的文字,A排除;秦朝民间流行着隶书,C排除;秦朝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是焚书坑儒,D排除。故选B。
16.(2022秋·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中)主父偃在《谏伐匈奴书》书中写道:“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材料中的“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
A.统一六国 B.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灵渠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可知“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是指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各诸侯国,即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选A;BCD都是统一六国后的进行统治的具体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
17.(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思想统一 B.加强经济管理
C.巩固国家统一 D.恢复社会经济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促进各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车同轨,书同文”实现国家统一,因此材料所述都是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秦始皇为实现思想统一而采取的措施,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秦始皇实现大一统,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措施,而不仅仅是为加强经济管理,B项错误;材料所述内容和措施的实行,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不是为恢复社会经济,D项错误。
18.(2022秋·广东佛山·七年级统考期中)《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
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本有趋于统一之势”“特收其成功”可知,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B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是在秦朝成立后,排除。故选B。
19.(2022秋·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中)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朝“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一记载可以印证( )
A.秦朝赋税徭役沉重 B.秦始皇对百姓残酷镇压
C.秦朝经济得到发展 D.秦朝大力推行统一措施
【答案】A
【详解】根据“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概括可知,秦朝徭役、田赋、盐铁税等远高于前代,说明秦朝赋税徭役沉重,A项正确;秦始皇对百姓残酷镇压、经济得到发展、统一措施在材料中都没有提及与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秦末农民大起义
20.(2022秋·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传统观点多认为秦朝灭亡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地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 )
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 B.后期研究比前期研究可信度更高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逐渐偏离了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由于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说明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趋于全面,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多种研究角度,不能说明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都存在一定道理,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1.(2022秋·广东韶关·七年级统考期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远古传说 D.秦初和汉初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之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发生在巨鹿之战中。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吴国、越国争霸相关。故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秦和春秋。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2022秋·广东佛山·七年级统考期中)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仓律》可知:秦粮仓管理有广会籍制度、核验制度、负偿制度、行政人事制度、宿卫制度等,在粮食仓储的虫害,鼠害防治上也制定了相关的防治法律规定。这说明秦朝( )
A.法律体系严密 B.刑法残酷 C.徭役繁重 D.赋税很重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粮仓管理有广会籍制度、核验制度、负偿制度、行政人事制度、宿卫制度等”、“在粮食仓储的虫害,鼠害防治上,不仅开展了防治技术和方法的探索,也制定了相关的防治法律规定”,分析可知,秦朝粮仓管理与防治相结合,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刑法残酷,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粮食管理,不能得出“徭役繁重、赋税很重”,排除CD项。故选A项。
23.(2022秋·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中)秦始皇三十二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刑徒共226人,占当年户籍总数的1/4。这说明秦朝的迁陵县
A.徭役繁重 B.征战频繁 C.治安混乱 D.刑法严苛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刑徒共226人,占当年户籍总数的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刑徒数量众多,反映了秦朝的迁陵县刑法严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徭役繁重、征战频繁、治安混乱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4.(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汉文帝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赋税,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景帝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父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财政收入 B.稳定社会局势 C.缓和阶级矛盾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详解】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巩固政权,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D项正确;AB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故选D项。
25.(2022秋·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中)汉文帝即位后,把田赋从“什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他还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这段史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 )
A.以德化民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取信于民 D.推行尊卑礼乐制度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把田赋从‘什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他还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可知,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体现了西汉减轻农民负担,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以德化民”,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君王通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B项;取信于民是强调获得百姓的信任,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汉时期统治者以德化民的信息,而不是取信于民,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汉初的统治者推行尊卑礼乐制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6.(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汉初”,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B正确;秦国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A排除;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鼎盛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C排除;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币;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盐铁官营。D排除;故选B。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7.(2022秋·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中)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汉文帝 D.分封制―秦始皇
【答案】B
【详解】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推恩令”——汉武帝。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主旨与汉景帝、汉文帝、秦始皇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28.(2022秋·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中)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141年 | 公元前136年 | 公元前129年 | 公元前127年 | 公元前118年 | 公元前 87年 |
即皇帝位 | 置五经博士 |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 颁布“推恩令” | 下令铸造五铢钱 | 崩,葬于茂陵 |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
29.(2022秋·广东韶关·七年级统考期中)《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记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建立刺史制度 D.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取主父偃的建议,采用推恩令措施,成功的解决了地方王国问题,A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文化专制,与材料无关,B排除;刺史制度与监察有关,和材料无关,C排除;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加强经济上中央集权的措施,D排除。故选A。
30.(2022秋·广东韶关·七年级统考期中)汉武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答案】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汉朝地方政府在汉武帝以前可以自己铸货币、民间可以自己经营盐、铁业。汉武帝将上述产业收归中央,不允许地方及民间私自经营,以此控制全国经济命脉,实现中央政府对全国经济的统一控制。C符合题意。ABD也是汉武帝采取措施的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高频非选择题 1—12课(解析版):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高频非选择题 1—12课(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高频非选择题 1—12课(答案版):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高频非选择题 1—12课(答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两个区域,用途,标志,目的,甲骨文,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高频非选择题 1—12课(原卷版):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高频非选择题 1—12课(原卷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