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辽宁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展开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三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滴灌实现了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膜下滴灌则是在地膜下应用滴灌技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地区最适宜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是( )
A. 两广丘陵 B. 河套平原 C. 三江平原 D. 云贵高原
2. 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采用膜下滴灌可能导致表层土壤( )
A. 湿度降低 B. 肥力降低 C. 盐度降低 D. 温度降低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膜下滴灌属于节水农业的灌溉技术。河套平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最适宜推广膜下滴灌技术,B对。两广丘陵、三江平原和云贵高原都位于湿润区,水源比较丰富,不是最适宜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地区,A、C、D错。故选B。
2题详解】
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膜下滴灌可以保温保墒,会使得土壤表层温度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湿度增加,A、D错。覆盖地膜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保温保墒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增加土壤肥力,B错。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可以降低表层土壤的盐度,C正确。故选C。
【点睛】与我国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膜下滴灌除省水、省肥外,还有抗灾、抗盐碱、增产、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
高技能人才主要指大专学历或以上的劳动人口。高技能人才的迁入能显著提高地方创新产出水平。下图为1995—2015年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高技能人才迁入迁出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1995一2005年,三个省级行政区整体上高技能人才( )
A. 迁入几乎没有变化 B. 迁入人口逐年上升
C. 迁出明显少于迁入 D. 迁出迁入比值上升
4. 图中2005年后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这些省级行政区( )
A. 城市生活成本增加 B. 经济发展日趋缓慢
C. 生态建设投入增加 D. 缺少优惠政策扶持
5. 高技术人才迁入能显著提升迁入地创新水平,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数量增多 B. 提高了生产效率 C. 参与当地的教育 D. 促进知识的共享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在1995一2005年,三个省级行政区整体上高技能人才迁出明显少于迁入,C正确;1995一2005年,三个省级行政区整体上高技能人才迁入人数明显上升,A错误;从图中不能看出三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能人才迁入人口逐年上升,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一2005年,北京和上海的高技能人才迁出迁入比值是下降的,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图中2005年后,三个省级行政区高技能人才迁入人数下降,迁出人数增加,原因是城市消费水平高,人们生活成本增加,A正确。2005年后,三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能人才依然以迁入为主,经济还是快速发展的阶段,B错误。生态建设投入增加不会导致三个省级行政区高技能人才迁入人数下降,C错误。三个省级行政区并不缺少优惠政策扶持,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高技术人才迁入主要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A错误。提高生产效率是高技术人才迁入显著提升迁入地的创新水平后所导致的结果,B错误。高技术人才并不一定参加当地的教育,C错误。高技术人才迁入能显著提升迁入地的创新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能促进知识的共享,D正确。故选D。
【点睛】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汉州志》中记载,清代成都平原汉州以水源和交通为依据将田地分为上等田、中等田及下等田。下图是《汉州志》中清代成都平原汉州的田地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三块田地等级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一下等田 B. 乙一上等田 C. 乙一中等田 D. 丙一中等田
7. 当时成都平原通过沟进行田地排灌可以( )
A. 减少洪涝灾害 B. 改善生产条件
C. 减轻土地盐碱化 D. 调节地表温度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成都平原汉州以水源和交通为依据将田地分为上等田、中等田及下等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中的田地沟垄纵横,且靠近道路,耕作方便,排灌条件好,为上等田,乙只有沟,没有路,耕作不便,为下等田,丙图中的田地有沟垄,也有道路,但是沟垄数量不及甲,因此为中等田。故正确选项为D。
【7题详解】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水多,加上地势平坦导致的,成都平原通过沟进行田地排灌并不会减轻洪涝灾害,A错误;有了渠沟可以改善灌溉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B正确;利用沟进行田地排灌会加剧土地盐碱化,C错误;也没有起到调节地表温度的作用,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分不足可以通过灌溉来缓解,若灌溉不当,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氮含量(mg/L) | 11.0 | 11.6 | 8.8 | 7.9 | 8.2 | 43 | 5.6 | 7.7 | 9.6 | 7.9 | 7.3 | 5.5 |
8. 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
A. 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B. 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 冬季高于其他三季 D. 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9. 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
A. 浮游植物长势迅猛 B. 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 水中微生物活动弱 D. 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10. 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
A. 农业生产 B. 工业废水 C. 生活污水 D. 路面径流
【答案】8. C 9. A 10. A
【解析】
【8题详解】
我国北方河流丰水期在夏季,枯水期在冬春季节,由表中数据可知,夏季该河流氮含量低于冬季,A错误;春秋季差异不明显,B错误;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明显低于南方河流,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为夏季,夏季气温高,浮游植物长势迅猛,水中微生物活动强,A正确,C错误;我国北方河流夏季降水量大,降水稀释作用强,D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伙氮排放量少,B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该河流氮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水中的氮主要为硝酸根,而硝酸盐是是氮肥的主要成分,因此可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A正确;如果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则不会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BC错误,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大,路面径流量大,但夏季该河流氮含量低,D错误。故选A。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终碛堤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多条终碛堤标志冰川的变化。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其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为冰川终碛堤、冰水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终碛堤1比终碛堤2( )
A. 形成时间早 B. 冰水侵蚀强 C. 碎屑粒径小 D. 堆积时间短
12. 气温最低的时间出现在( )
A. 终碛堤1形成之前 B. 终碛堤1形成之后
C. 终碛堤2形成之前 D. 终碛堤2形成之后
13. 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 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 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答案】11. A 12. A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终碛堤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所以终碛堤的位置应该就是冰川的最外侧边缘。从图上看,冰川在终碛堤2上方,终碛堤1和2之间没有冰川分布。从位置看,终碛堤1位于终碛堤2下方,如果是终碛堤2先形成,后来冰川面积扩大,终碛堤1才形成的话,终碛堤2应该会被后形成冰川侵蚀而不复存在。综上分析,终碛堤1形成于终碛堤2之前,堆积体更大,堆积时间更长,A对,D错;从图中看,终碛堤1较2处地势平缓,冰水侵蚀弱,B错;冰川侵蚀对碎屑物粒径没有分选性,C错。故选A。
【12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终碛堤2是冰川收缩后在更高位置形成的,可见冰川是在向上萎缩,应该是环境在变暖之中,时代越靠前气温越低。终碛堤1形成于终碛堤2之前,四个选项中给出的时间,终碛堤1形成之前是最靠前的时间,A对,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冰水扇是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1和2之间时,侵蚀、搬运地面物质,到终碛堤1之下堆积而成,因此首先是冰川侵蚀、堆积形成两个终碛堤之间的物质,再由流水侵蚀、堆积而成,D对,A、B、C错。故选D。
【点睛】冰川侵蚀会破坏沿途的地貌,形成冰蚀地貌,削高填低,观察两个终碛堤位置,可以判断上面的是后形成的。冰川上发育的河流也有侵蚀和堆积的作用,在山麓处形成扇形堆积物,和冲积扇形成的原理相似。
位于天山西部的新疆果子沟有“伊犁第一景”之称。2022年6月22日一辆旅游大巴行驶至G312公路甲路段时,车内右排(车行方向为前方)游客感觉阳光刺眼。下图为果子沟附近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区域中G312公路隧道段的总长约为( )
A. 3千米 B. 6千米 C. 9千米 D. 12千米
15. 旅游大巴行驶至乙地时游客发现公路两侧植被( )
A. 南疏北密 B. 南密北疏 C. 南北皆密 D. 南北皆疏
16. 大巴行驶至甲路段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 1:40 B. 14:00 C. 15:20 D. 21:00
【答案】14. A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G312公路两段隧道段跨纬度不足0.03°,根据1°纬度经线长约为111km可估算出隧道长度约为3km,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乙处位于谷地中,南侧为阴坡,光照弱,气温低,水分蒸发少,土壤含水量较高,植被茂密;北侧为阳坡,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土壤含水量较低,植被稀疏,故旅游大巴行驶至乙地时游客发现公路两侧植被南密北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由“大巴行驶至G312公路甲路段时,车内右排(车行方向为前方)游客感觉阳光刺眼”可知,若大巴朝东行,车内右排游客觉得阳光刺眼,说明太阳在东南方向,时间应为上午,选项时间均为下午,说明车辆不是向东行的。若大巴朝西行,车内右排游客觉得阳光刺眼,说明太阳约位于西北方向,此时甲路段地方时约为18时左右,根据图中经度可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快约两个半小时,故大巴行驶至甲路段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21: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北极圈内:正北升,正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南极圈内:正南升,正南落;太阳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南方天空;南回归线以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北方天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水龄是指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长短,与水体的流动性呈负相关,深层海水水龄一般大于表层。若海水水龄较大,对水质会造成一定影响。巴斯海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洋流流向随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为巴斯海峡1月份洋流分布示意图。
(1)图中巴斯海峡洋流整体自东向西流动,描述其形成过程。
(2)从海洋水龄角度分析甲处全年水质较差的原因。
【答案】(1)巴斯海峡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当地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盛行东南风:在风力作用下,海洋表层海水形成由东到西的洋流。
(2)甲处东、南为岛屿,夏季当地吹东南风,形成离岸风,出现补偿性上升流,深层水龄较大的海水上泛;冬季巴斯海峡洋流流向转为从西向东,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海水偏向澳大利亚大陆,甲处洋流较弱;受东部岛屿阻挡,从西向东的洋流受阻,东部东澳大利亚暖流也被隔离在外,甲处冬季海水流动性较差,水龄较大,所以全年水质较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巴斯海峡海水水岭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海水运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洋流的流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巴斯海峡位于南半球,一月份的时候是当地的夏季,巴斯海峡东侧为海洋,西侧为澳大利亚大陆。可知一月份夏季的时候,同纬度东侧的海洋温度低于西侧的陆地,使得海洋空气下沉,形成高压,陆地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最后风从东部的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风,海洋表层的海水在海风的吹拂下,自东向西流。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海水的水龄主要与海水的流动性有关;巴斯海峡位于塔斯马尼亚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中间,海域相对封闭,水流相对缓慢,水体的更新速度较慢;夏季,该地盛行东南风,对该地而言是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将底层水龄较大、更新缓慢的深层海水带至表层;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和西风漂流的影响,洋流沿巴斯海峡北部自西向东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海水偏向澳大利亚大陆,甲处洋流较弱;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巴斯海峡东南部以东岛屿的阻挡,无法进入巴斯海峡,对该地影响相对较小;该地东南部以东有岛屿阻挡加之位于较封闭的巴斯海峡内,海水流动性更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特产贵南黑藏羊四肢端正、体质结实,胸部宽深、心肺功能强大,四肢高长,蹄质坚实,全身黑色,羊毛较厚,公羊形态奇异的羊角是种群中力量的象征。2013年贵南县成立黑藏羊养殖协会;2015年成功注册“贵南黑藏羊”地理标志:2017年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审核,贵南县黑藏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南县在强化黑藏羊遗传资源保护、选育工作的同时,加快建立品种、繁育、检疫、屠宰加工、肉制品检验、冷鲜冷链运输等一套黑藏羊产业标准体系,制定有机羊肉生产操作规程,加快黑藏羊收购标准化、数据化、透明化网络建设,使黑藏羊全产业链得到健康融合发展。
(1)结合区域特征,说出贵南黑藏羊体格特征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2)分别指出2013年至2017年贵南县针对黑藏羊产业的三种做法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的作用。
(3)说明全产业链的打造对增强贵南黑藏羊市场竞争力起到的作用。
【答案】(1)青海省贵南县地处山地高原地区,地形崎岖,起伏较大,黑藏羊四肢端正、体质结实,蹄质坚实,适应当地山地地形;海拔较高,空气稀薄,黑藏羊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心肺功能较为强大,利于呼吸: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黑藏羊毛较厚,利于保暖:高原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种群规模较小,黑藏羊羊角可抵御天敌且利于求偶繁衍后代。
(2)协会的成立有利于制定较为统一的黑藏羊品质标准,提升黑藏羊品质,促进公平竞争:注册地理标志有利于提升黑藏羊知名度,降低宣传成本,形成品牌效应,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利于当地进一步开拓黑藏羊销售市场,促进畜牧业发展。
(3)成本:有利于形成工序上的生产联系,降低流通与加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延长黑藏羊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对黑藏羊进行多样化开发,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黑藏羊市场竞争力;产品品质:有利于提升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黑藏羊品质;市场:有利于延长黑藏羊的保鲜时间,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畜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知识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青海省贵南县地处山地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空气较稀薄,气温较低,晴天多,昼夜温差较大,自然环境整体较为恶劣。结合材料“黑藏羊四肢端正、体质结实,胸部宽深、心肺功能强大,四肢高长,蹄质坚实,全身黑色,羊毛较厚,公羊形态奇异的羊角是种群中力量的象征”可知,黑藏羊四肢端正、体质结实,四肢高长,蹄质坚实的特征,可以适应当地崎岖的地形;胸部宽深、心肺功能强大可以适应空气较稀薄的高原环境;羊毛较厚,利于保暖,可以适应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环境;为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黑藏羊的种群规模较小,公羊有力量的羊角可以抵御天敌,利于繁衍后代。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成立黑藏羊养殖协会,协会往往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标准,而较为统一的质量标准可以提升黑藏羊品质,同时有利于当地畜牧业实现公平竞争;2015年注册地理标志可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黑藏羊的知名度,从而降低宣传成本,同时品牌的形成也有利于打击假冒产品;2017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从而进一步开拓黑藏羊的销售市场,最终促进当地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产业链的打造,有利于在繁育、检疫、屠宰加工、肉制品检验、冷鲜冷链运输等生产环节形成工序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流通与加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产业链的打造,也能够增强当地对黑藏羊的深加工能力,增加黑藏羊附加值,同时可以对黑藏羊进行多样化开发,生产出更多样化的产品,充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从而提升黑藏羊的市场竞争力;由材料“加快建立品种、繁育、检疫、屠宰加工、肉制品检验、冷鲜冷链运输等一套黑藏羊产业标准体系,制定有机羊肉生产操作规程,加快黑藏羊收购标准化、数据化、透明化网络建设,使黑藏羊全产业链得到健康融合发展”可知,全产业链的打造同样有利于提升黑藏羊生产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从而提升黑藏羊产品的品质,提升黑藏羊市场竞争力;产业链条上冷链运输环节的发展,也有利于延长黑藏羊的保鲜时间,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提升黑藏羊市场竞争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形成过程,雾可以分为辐射雾、平流雾等类型。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成。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某年5月1日—6日,福建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次连续性海雾天气。大雾期间多地水平能见度在200米以下,某些时段甚至降至50米以下。结合气温、风向、风速的演变,此次海雾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图1为当地某测站该年5月1日14时一6日14时气温变化及海雾天气的阶段划分。图2为该年5月1日20时、4日20时、6日11时的近地面气压场。
(1)概括此次海雾天气的特点。
(2)判断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雾的主要类型并依据图文资料说明理由。
(3)第三阶段海雾消散过程中能见度先降后升,请说明原因。
【答案】(1)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
(2)第一阶段:辐射雾据1日20时气压分布可知,1日夜晚风速较小,天气稳定,且20时后气温较低,说明夜间地面辐射较强,降温明显,近地面水汽凝结成雾。
第二阶段:平流雾为主据4日20时气压分布可知,近地面风向以偏南风为主,风速较强,几个大雾时段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偏南风带来了充足的暖湿气流,途径北部较冷海面后,下部冷却形成平流雾。
(3)第三阶段后期气温明显下降,结合6日11时的气压分布可知,风向由偏南风转变为偏北风,弱冷空气对大雾有加强作用,使能见度下降:随着风力增强,持续的偏北风对大雾有减弱作用,能见度上升。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图文材料来考查大气知识,涉及雾的形成原理和行程条件,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海雾天气持续的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大雾期间多地水平能见度在200米以下,某些时段甚至降至50米以下说明海雾的强度大。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1日20时的气压分布图可以看出,此时等压线稀疏,说明1日夜晚风速小,天气稳定,20时以后气温较低,说明夜间时地面的辐射较强,降温明显。又根据材料可知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成的,因此此时海雾的类型为辐射雾。第二阶段主要看4日20时气压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此时等压线较密集,且近地面主要以偏南风为主,风速较强,出现大雾的时段温度整体上升,说明该地有大量的暖湿气流,带来暖湿气流的主要是偏南风,途径北部较冷的海面时,海面冷却形成平流雾,因此第二阶段主要为平流雾。
【小问3详解】
主要通过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变化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阶段后期气温明显下降,根据6日11时的气压分布图来看,风向发生的明显变化,由偏南风转成了偏北风,二偏北风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具有干冷的性质,因此为该处的大雾有加强作用,导致大气的能见度降低;随着冷气流的不断南下,风力的增强,加快了大雾的扩散,使大气的能见度提高。
【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