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试卷.zip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原卷版).docx
    • 解析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解析版).docx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原卷版)第1页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原卷版)第2页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原卷版)第3页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解析版)第1页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解析版)第2页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试卷.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9 诗词曲阅读-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诗词曲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诗词曲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诗词曲鉴赏

    2022·期中真题汇编
    (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D.这首诗角度新颖,语言自然精炼,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颔联两句均为虚写。选项表述有误;故选B。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诗句中描绘了边塞独有的壮丽景象: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直”字在荒凉孤独中透着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在苍茫壮阔中营造出亲切温暖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把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中。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壮阔的感觉。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落日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据此选择回答即可。
    3.(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颈联“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一,说说这个字好在哪里。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感;“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苍茫之感。
    (2)飘飞的蓬草飞出大唐的边塞,北归的大雁进入胡人居住的地方。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和北归的大雁,写蓬草飘出汉塞,归雁进入胡天,表达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以及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培正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颈联被王国维称赞为“千古奇观”。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赏析。
    【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入胡人境地。描绘了一幅奇丽的边塞风光图。
    (2)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宇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示例四:“直”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写。“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所以在描写画面时,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修饰性词语以表达环境的旷远,从而凸显作者的孤寂之情。
    【小题2】本题考查炼字。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这两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5.(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描述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
    (2)山水有大美,诗心在其中。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李白怎样的诗心?
    【答案】(1)月亮像是一轮飞在天上的明镜,云的深处,云儿变幻莫测,结起了海市蜃楼,描绘了一幅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全诗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
    【解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理解及画面描绘。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作答时,要抓住“月”“云”两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绘了自己所见到壮阔之景,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则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据此概括作答。
    6.(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写出了一幅奇妙的江上夜景图。
    (2)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1)本题考查画面描绘。在描绘诗文画面描绘时可先理解诗句含义,在多用修饰性词语加以描绘,在总体概括图景即可。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示例: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明月映照在江水之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傍晚时分,空中层层的彩云飘飞形成绮丽的海市蜃楼。描绘了一幅奇妙的江上夜景图。
    (2)考查赏析诗句,本题可从修辞、内容、诗歌情感三个角度切入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怜”的意思是怜爱,是人所有的情感,所以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水拟人化,“怜”和“送”赋予江水以人的浓厚感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7.(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校考期中)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最后一联中的“行不足”是什么意思?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行不足:百游不厌。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写出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初春的勃勃生机。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思是: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行不足”的“不足”就是“不满足”之意,“行不足”,就是说,钱塘湖百游不厌,表现出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喜爱。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遮没马蹄。这一联写俯察所见花草,描绘了春花初绽,春草吐绿,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渐欲”和“才能”,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表现出了春天的发展变化,“乱”“浅”“渐欲”“才能”突出初春的勃勃生机。
    8.(2022秋·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尾联,诗人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022·其他地市期中真题汇编
    (2022秋·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9.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颔联。
    【答案】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的树叶枯黄之景,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色,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思。(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两句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山山、树树,秋色、落晖中展现的画面是漫山遍野树叶枯黄,夕阳的余晖笼罩群山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抑郁,落寞惆怅的情怀。
    10.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诗歌尾联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他们那样的人交朋友了,抒发了诗人在现实生活里苦闷孤独的情感,表达了其避世退隐的愿望。(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为: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作者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在现实生活里的苦闷、孤独、惆怅和抑郁。运用典故表明了作者避世退隐的愿望。
    (2022秋·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之感。
    【答案】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依据“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句意可知,句中的“空”是只,只有”的意思。形象描绘了鹤去楼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孤独寂寞的情感。依据“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句意可知,句中的“空”“空”是“徒然,只不过”的意思。令诗人生发了世事沧桑的惆怅之情。据此,填写寂寞孤独、怅然若失、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皆可。
    12.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写景的精妙之处。
    【答案】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解析】本题考查借景抒情及其作用的能力。依据“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可知,这主要描绘作者登上黄鹤楼所见的景色;依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日暮”“乡关”“愁”可知,这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2022秋·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这首诗角度新颖,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故选B。
    14.古代诗人常借“落日”抒写内心,请分析《使至塞上》中的“长河落日圆”和《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使至塞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景观的赞叹。《黄鹤楼》:夕阳西下,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句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美景的由衷赞叹和喜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日暮”描绘出夕阳西下江边的苍茫景象,黄昏日落与江面上的烟波融为一体,此情此景不禁引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2022秋·湖北咸宁·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①谢朓:南齐杰出诗人。谢脁北楼:即谢朓楼,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首联点题,概写登楼总体印象,黄昏时分登上谢朓北楼,望见晴空下的宣城就像一幅画,总领全篇之景。
    D.【乙】诗颈联中的“寒”“老”二字显得新鲜而贴切,因为“寒”“老”二字既写出了秋色的苍凉,也写出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惆怅、落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有误。“渡远荆门”交代远渡的地点,“楚国游”写的是此行的目的,没有交代时间、人物;故选A。
    16.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解析】本题考查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17.两诗的尾联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甲】诗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故乡水送别诗人的行舟,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尾联诗人通过怀念谢朓这位前代诗人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的意思“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抒发自己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情。
    (2022秋·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颔联。
    【答案】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符合律诗特点,读来朗朗上口。
    【解析】考查诗句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由此可知,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生动形象描绘出一幅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的描绘,流露出诗人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西湖早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考查情感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来抒发了自己早春游湖的喜悦,以及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2022秋·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20.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庭树叶绿花开,主人公折花欲赠远人,持花无所致而思念的画面。(或:见花一折花一赠花一深思的画面。观、折、赠、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借着花儿表达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据此分析进行描述即可。
    21.请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写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借着花儿表达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据此分析可知,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2022秋·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告诉我们,与神龟的长寿、腾蛇的通灵相比,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B.诗人自比衰老的骏马,即使年迈,仍有志在千里的雄心。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诗人强调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
    D.这是一首抒怀咏志诗,书写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A.“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意思是: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本项“与神龟的长寿、腾蛇的通灵相比,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表述有误;故选A。
    23.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本诗中哪句诗是诗人看待暮年的观点?他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答案】诗人认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要有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诗人看待暮年的观点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此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强调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2022秋·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中)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4.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反衬手法,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B.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突出风之大,第二个突出青松雄健挺拔。
    C.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一问一答作结。诗人把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
    D.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答案】A
    【解析】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有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应为:以“谷中风”的迅疾反衬出“山上松”的坚韧;故选A。
    25.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美,突出了松柏的挺立不屈。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亭亭”是指松树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一词形容寒风的声音。作者运用两个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象,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26.诗题目是“赠从弟”,为什么全诗却在写松呢?
    【答案】刘祯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坚定的人格追求。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大意: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是一首激励别人的诗,可诗的内容都是谈青松的,青松在大风中保持雄健挺拔、在严冬冰霜的摧残中保持“端正”,这正是松柏的本性。由此可知,作者不仅仅是赞扬松柏,其实是借松柏喻自己,像松柏一样保持高洁的本性,当然也希望从弟也做一个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品格的人。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咂。
    (2022秋·宁夏银川·八年级银川市第三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干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2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写自然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迥异。
    B.第二联通过写海边人民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来说明海边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
    C.海边人民因为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生存空间,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尾联通过对狐兔等动物的描写,写出狐兔在屋中自在游走,表现我的惬意开怀。
    【答案】D
    【解析】D.“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本项“表现我的惬意开怀”赏析不当。故选D。
    28.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白描手法;全方位描写了海边人们的贫困生活,表现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本诗后三句描写了边海民的悲惨生活,并无过多的修饰,纯为客观描绘,他们生活在草野山林之中,与狐兔为伴。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边海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曹丕上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这首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白描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29.(2022秋·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全诗来看,诗人的情感是跌宕起伏的:诗人在开篇即以一个“① ”字,透露出失意的情绪;继而以“征蓬”“孤雁”自比,表达了② 的内心感受;最后,这种心情被雄浑的大漠风光所净化,当听到“都护在燕然”时,诗人的情绪已然高涨起来。
    (2)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1)单 抑郁激愤
    (2)示例: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一轮又大又圆的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单车”指单人单车,形容孤独寂寞。一个“单”字,透露出失意的情绪;“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颔联借“征蓬”和“归雁”传达出诗人抑郁激愤的内心感受。
    (2)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先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然后结合诗句意思“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以及四个意象前后的修饰词展开想象,将其连缀成画面。
    示例:荒凉广袤的沙漠之中,一缕狼烟升起,笔直有力直插云天。绵延的黄河横亘在沙漠之上,奔流不息,远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落日的余晖洒满大地。
    (2022秋·北京·八年级101中学校考期中)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度荆门望楚①
    (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②。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③。
    今日狂歌客④,谁知入楚来。
    【注释】①陈子昂,四川人,这首诗是他在唐高宗年间初次出川赴长安应试途经荆门时所作,此时的作者意气风发,即将走向人生的新天地。②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③隈(wēi):山水尽头或曲深处。“白云隈”,即天尽头。④“狂歌客”是指春秋时期楚国隐士陆通,此人性格狂傲不 羁。
    30.甲诗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的行程;颔联和颈联写景,颔联描写了景物 的特点,颈联描写了景物 的特点;尾联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壮阔、宏大; 奇丽、奇幻、变幻多姿。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甲诗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壮阔、宏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的奇景。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31.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在手法运用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1)李诗:①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万里送行舟”,这是拟人(移情于物)。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惜别眷恋、依依不舍的深情。
    (2)陈诗:①借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狂歌客)自比,这是运用典故。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志趣(向往新世界、开拓新生活的思想\乐观自信、豪爽奔放、激昂慷慨\入楚时的惊奇、激动、兴奋、愉快、热烈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运用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比较。甲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乙诗尾联“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意思是: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楚天中来。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是位隐士,平时“躬耕以食”,佯狂避世不仕。孔子来到楚国,他唱着“凤兮”之歌讥讽孔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气象开阔舒展。因此诗人兴奋地、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起来:“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这里,作者以楚狂接舆自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春秋人陆通,字接舆,见时局动荡,便佯狂不仕,被时人称为楚狂。他曾在《凤兮歌》中,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来讽刺孔子,并拒绝与孔子交谈。陈子昂引以自比,充分表达了他傲世的激昂之气。古有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今有狂歌入楚之客,歌而过荆门。但“今日狂歌客”却显非昔日对现实不满的楚狂,而是对前途充满了美好憧憬的“狂歌”之“客”。“狂”字是对初次离乡“入楚”,走向人生广阔新天地的诗人欣喜欲“狂”的感情的集中揭示。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相关试卷

    【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 名著阅读 -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 名著阅读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名著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名著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4 名著阅读-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4 名著阅读-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4名著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4名著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 诗词曲阅读-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 诗词曲阅读-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诗词曲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诗词曲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