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提能作业(28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1节电离平衡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盐类的水解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4节沉淀溶解平衡第2课时盐类的水解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4页。
第三章 第二节 第3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活塞C.滴定前应首先排出尖嘴部分的气泡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解析:连有橡皮管的是碱式滴定管,A错误;滴定时,左手操作滴定管活塞,右手操作锥形瓶,B错误;两眼应观察锥形瓶内颜色变化,D错误。2.如图曲线a和b是常温下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P点时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由图知,未加NaOH时pH=1,c(HCl)=c(H+)=0.1 mol·L-1,A项错误;P点时强酸盐酸与强碱氢氧化钠恰好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B项正确;由图知,a曲线始点pH=1,说明原溶液是盐酸,是NaOH滴定盐酸的实验,C项错误;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且变色现象较明显,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D项错误。3.(2020·浙江1月选考)室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D.V(NaOH)=30.00 mL时,pH=12.3解析: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呈中性,室温下pH=7,故A正确;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外,误差更大,故C错误;V(NaOH)=30.00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且c(NaOH)==0.02 mol·L-1,即溶液中c(OH-)=0.02 mol,则c(H+)=5×10-13 mol·L-1,pH=-lg c(H+)=12.3,故D正确。故选C。4.常温下,用0.01 mol·L-1硫酸滴定0.01 mol·L-1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硫酸;②少加了1滴硫酸(设1滴为0.05 mL)。则①和②中c(H+)之比是( B )A.5×103 B.104C.50 D.10解析:①多加了1滴硫酸时,溶液呈酸性,则c(H+)==1×10-5mol·L-1;②少加了1滴硫酸时,NaOH剩余的物质的量为0.05 mL H2SO4所少中和的那部分,溶液呈碱性,c(OH-)==1×10-5mol·L-1,c(H+)=mol·L-1=1×10-9mol·L-1,所以①和②中c(H+)之比为=104,故选B。二、非选择题5.现有下列仪器或用品:①铁架台(含铁圈、各种铁夹);②锥形瓶;③滴定管(酸式与碱式);④烧杯(若干个);⑤玻璃棒;⑥天平(含砝码);⑦滤纸;⑧量筒;⑨漏斗。有下列药品:①NaOH固体;②0.100 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③未知浓度的盐酸;④Na2CO3溶液;⑤蒸馏水。试回答以下问题:(1)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的试剂是_指示剂__。(2)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往两支试管均加入4 mL 0.01 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和2 mL 0.1 mol·L-1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冷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褪色所需时间tA_<__tB(填“>”“=”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 。(3)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①配制250 mL溶液:准确称量5.000 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 mL溶液。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 0 mol·L-1KMn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进行滴定操作;当_滴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30_s不褪色__说明达到滴定终点。③计算:重复操作3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20.00__ mL,此样品的纯度为 90.00% 。(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序号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10.0020.0121.0020.9930.0021.20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A__。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C.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解析:(1)在酸碱中和滴定的过程中,需要的试剂有酸液、碱液和酸碱指示剂,需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和锥形瓶,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的试剂是指示剂。(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褪色时间越短,褪色所需时间tA<tB。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能氧化草酸生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生成锰离子,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3)②进行滴定操作,当滴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30 s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③第三次消耗体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差较大,所以要舍去,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mL=20.00 mL,根据反应: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n(H2C2O4)=n(KMnO4)=2.5×10-3L·mL-1×20.00 mL×0.100 0 mol·L-1=5.000×10-3 mol,m(H2C2O4)=nM×=5.000×10-3 mol×90 g·mol-1×10=4.500 g,此样品的纯度为×100%=90.00%。④误差分析: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浓度偏小,需要高锰酸钾体积偏大,测定值偏大,故A正确;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B错误;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导致测定高锰酸钾体积偏小,测定值偏小,故C错误。故选A。6.现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有关数据记录如下:滴定序号待测液体积/mL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滴定前滴定后消耗的体积125.000.5026.8026.30225.00 325.005.0031.3426.34(1)用_酸__式滴定管盛装0.250 0 mol·L-1盐酸标准液。如图表示第二次滴定前后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该次滴定所用标准盐酸体积为_24.60__mL。(2)现实验室中有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该实验应选用_酚酞__作指示剂。(3)根据所给数据,该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0.263_2_mol·L-1__。(4)若操作过程中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则会造成测定结果_偏低_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解析:(1)盐酸应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据图可知初读数是0.30 mL,末读数是24.90 mL,故消耗盐酸的体积是24.90 mL-0.30 mL=24.60 mL。(2)石蕊变色不明显,中和滴定实验中不选石蕊作指示剂。(3)因为三次实验中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是26.30 mL、24.60 mL、26.34 mL,因为第2次实验误差较大,不能代入数据计算,应据第1次和第3次数据计算,得出消耗盐酸的平均值是26.32 mL。烧碱与盐酸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是11,故有c(HCl)·V(HCl)=c(NaOH)·V(NaOH),即0.250 0 mol·L-1×26.32 mL=25.00 mL×c(NaOH),则c(NaOH)=0.263 2 mol·L-1。(4)操作过程中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此时滴加的盐酸不足,因此计算所得烧碱的浓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