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38134/0-16983748801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38134/0-16983748801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38134/0-16983748801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精品同步讲义 (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精品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精品一课一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
(1)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活动。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影响: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
(1)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影响: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最终形成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的财富。
②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影响: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微点拨】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按输出资本的类型,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如开设银行、建立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
【知识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即学即练1】
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没有垄断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排除A项; 17世纪中叶,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B项时间错误,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
【即学即练2】
2.19世纪70年代以后,因出口的需要,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得以扩展;国际市场对花生的需求,则促使90年代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增加,清末山东花生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这反映出
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B.传统农业仍有抵制能力
C.外商逐渐占据中国市场D.中国逐渐卷人世界市场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外贸需求扩大的刺激下,-些经济作物在华种植面积增加,这表明中国受世界市场影响比较大,所以选择D项;这一时期自然经济出现解体现象,但并没有完全解体,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农业的信息,所以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中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外商占据中国市场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故选D项。
知识点0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
(1)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②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商品品种的增多
①原因: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②表现
a.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b.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c.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
d.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①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a.形成: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b.表现: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②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微点拨】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即学即练3】
3.1669年,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86年,即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饮茶习惯的日趋普遍B.贫富差距的不断缩小
C.工业革命的影响扩大D.东西方贸易日益频繁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流通量的增加促使茶价下跌,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够消费得起,而这得益于东西方贸易的频繁,所以D正确;茶叶价格的下跌促使饮茶风俗普遍,A选项因果颠倒,所以A错误;工业革命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所以B错误;工业革命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不会导致“即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的现象,所以C错误。
能力拓展
考法0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1】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答案】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出口的原料体现的是印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说明的是印度经济殖民地化加深,C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这些原料是否流入中国或者其他地区,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印度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D排除。故选C。
【典例2】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离开中国: 1978年12月 13 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 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反对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初期反倾销和抵制咖啡因等,说明可口可乐数次被勒令退出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导致,C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正式启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B项错误;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是促进因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
考法02 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 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形成。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商路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来独占欧洲与东方贸易的意大利城市,商业地位日趋衰落。英国的伦敦、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的商业地位日趋重要。
【典例3】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西欧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英国在哪一方面更加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A.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B.开展圈地运动
C.开展海外贸易D.积极发展工商业
【答案】D
【详解】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各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故AC不是英国与西欧各国的区别,排除;开展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发展,但这不是“趋势”,排除B;此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正确。故选D。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即西印度群岛,故选C;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517年麦哲伦环球航行,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关于季风和洋流的知识丰富,航海中使用星盘定位,这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备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条件,然而海上的艰难险阻并不曾减少半分,牺牲仍是巨大的。 首个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487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故选A,排除BCD。
3.在世界海洋文明史上,如果说15、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世纪,18世纪到二战前夕是英国的时代的话,17世纪就其总体而言,可以说是荷兰的世纪。“荷兰的世纪”主要依赖于( )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商业贸易D.工业革命
【答案】C
【详解】
荷兰在17世纪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主要是由于它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故选C;早期新航路开辟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荷兰,排除A;殖民扩张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共同因素,不是荷兰的主要依赖的方式,排除B;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应该是英国,排除D。
4.托玛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当中写到:“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材料中的“新大陆”指的是
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大陆”指美洲,故选A;BCD不符合“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排除。
5.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A.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得益于新型远洋航线的开辟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答案】A
【详解】
材料“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体现的是15世纪出现了简单的国际分工,A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技术的渴求,B排除;新航路开辟是在16世纪,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如表是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导致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控制了大西洋上的贸易
B.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广阔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D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1786年—1860年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降低商品税率,取消贸易限制法令,取消贸易垄断权,鼓励自由贸易。依据表格时间可知,当时英国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D正确;英国打败荷兰是在17世纪,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在17世纪,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B;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是在18世纪中期,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C。
2.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这种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民族工业的发展D.实业救国的影响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因此A正确;B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
3.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D.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答案】D
【详解】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世界商路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纷纷出现交易所,使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D正确;A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B是在18世纪中叶后,排除;当时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是暴力掠夺,C排除。故选D。
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答案】A
【详解】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美洲、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商品流通,丰富了各地人们的生活,A项符合题意;BD与材料无关,排除;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排除。
5.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格局概况如下:中国的茶叶从陆路经欧洲传到北美,从海路经非洲传到拉美;欧洲的马、牛、橄榄、葡萄等经海路运往北美;美洲的玉米、番茄、花生等经海路传到欧洲、亚洲等地。这反映出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C.世界市场雏形出现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答案】C
【详解】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C项正确;A项中“从此开始”说法错误,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D项中“开始出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4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以入股形式进行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莫斯科公司”。该公司成立当年,即进行航行白海的冒险尝试,要发现新的地区和岛屿,深入俄国内地。最初把整个公司的资本分为240股,每股25金镑,每人投资一部分,由6人分担风险。开始时规定,公司营业只限一次行程,每次远航归来,按股份分配所有的利润。并连股本一起发还。后来随着贸易活动的频繁和规模扩大,就把原来投入的股份全部或一部分留在公司,作下次航行使用。到1604年该公司股东增加到160人,15人董事管理整个业务。继之而起的,有1557年成立的西班牙公司、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兰公司、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1588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1600年又组织了东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
材料二 187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据统计,从1877年到1883年,先后有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相继采用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中的19家企业采用公开招股形式,形成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高潮。总体看,晚清时期股份制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体制。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至17世纪英国股份制公司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起步的特点。
【答案】
(1)背景: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或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兴起;贸易活动频繁、规模扩大。
(2)特点:借鉴西方经验;政府主导;以“求富”为目的;官僚地主阶级推动;采用“官督商办”形式;集中在工矿、交通运输业。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一“1554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以入股形式进行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莫斯科公司’。”“每次远航归来,按股份分配所有的利润。并连股本一起发还。后来随着贸易活动的频繁和规模扩大,就把原来投入的股份全部或一部分留在公司,作下次航行使用”“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或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兴起;贸易活动频繁、规模扩大等角度进行分析。
(2)特点:根据材料二“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体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借鉴西方经验;政府主导;以“求富”为目的;官僚地主阶级推动;采用“官督商办”形式;集中在工矿、交通运输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成,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
A.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B.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答案】C
【详解】
材料反映了美第奇银行采取联合经营、独立核算的新模式,成为一家国际性的银行企业。结合所学可知,美第奇银行的跨国经营方式,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有利于促进欧洲的长途贸易发展,故选C;工业革命加速工业资本的积累,而不是15世纪意大利银行业的发展,故排除A;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说法过于夸张,故排除B;材料无法说明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会造成贫富差距悬殊,故排除D。
2.纹章瓷始于16世纪,盛行于I8世纪,18世纪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各类纹章瓷约60万件,其中1722年运到英国的40万件瓷器中多数为纹章瓷。据瑞典学者统计,曾有300多个欧洲家族到中国订制过纹章瓷。纹章瓷的大量西传,得益于
A.中西合璧制瓷技术高超B.东西方贸易联系的密切
C.中国积极拓展海外贸易D.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答案】B
【详解】
纹章瓷产于中国,主要销售于欧洲,尤其是英国,结合纹章瓷盛行时期为18世纪可知,这一时期英国逐步确立了殖民帝国,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因此纹章瓷大量西传,B正确;制瓷技术高超不是纹章瓷大量西传的主要原因,排除A;18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D。
3.16世纪以来,欧洲商人把来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以及欧洲的枪支等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这一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商业地位日益重要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交通运输日益便捷D.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详解】
根据时间“16世纪以来”,内容“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欧洲的枪支”可知此时,把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的商品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说明世界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世界商品的交流范围,而不是商业地位的高低,A项错误;交通运输的便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所述为贸易范围的扩大,不是贸易中心的转移,D项错误。
4.如图为《1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走势》(单位:百万英镑)。据如图可知当时英国
A.大力加强资本输出B.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D.工业革命推动外贸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其对外贸易额整体上升,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外贸发展,D正确;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与题干中的外贸走势图不符,排除B;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外贸整体上升,排除C。
5.1997年,世界上前100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世界贸易额的1/3。这反映了
A.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B.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
C.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贸易D.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贸易额“集中”在跨国公司,即反映了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资本流动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贫富差距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贸易额只是“集中”在跨国公司并非垄断全球贸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首先是以资讯的形式传入欧洲。西方社会对茶的了解逐渐加深,茶作为实物亦开始传入。荷兰人先采取以货易货继而改为购买的方式创始了中西茶贸易。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将茶作为贸易目标。进入18世纪,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中产阶级开始加以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走私茶从欧洲大陆不断流入。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英国本土化论析》
材料二 英国国内外茶叶等食品掺假问题给公众健康以威胁,为此,英国19世纪70年代先后颁布了《反食品掺假法案》和《食品与药品销售法》。英国海关根据这两个法案,在进口环节加大稽查力度,华茶出口遇到阻力。清政府和中国茶商开始感受英国法令的压力,并意识到英商开始向印度转移市场,但并未出台改善华茶质量的系统方案。
1865—1919年中国茶对英国出口数量(不包括走私茶)统计图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叶贸易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对英茶叶出口状况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影响。
【答案】
(1)背景:西方社会对茶的认识不断深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荷兰商人的推动;饮茶之风的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变化:前期曲折上升,后期有大幅度萎缩。
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世界茶叶市场的冲击;中国制茶技术有待提高;走私茶猖獗影响。
(3)影响:加强中英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两国经济结构发生变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西方社会对茶的了解逐渐加深,茶作为实物亦开始传入”可知,西方社会对茶的认识不断深人;根据材料“荷兰人先采取以货易货继而改为购买的方式创始了中西茶贸易。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荷兰商人的推动;根据材料“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将茶作为贸易目标。进入18世纪,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中产阶级开始加以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走私茶从欧洲大陆不断流入”可知,饮茶之风的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变化:根据统计图的走势情况可知,前期曲折上升,后期有大幅度萎缩。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865—191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列强的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根据材料“清政府和中国茶商开始感受英国法令的压力,并意识到英商开始向印度转移市场,但并未出台改善华茶质量的系统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茶叶市场的冲击;中国制茶技术有待提高;根据材料“英国国内外茶叶等食品掺假问题给公众健康以威胁,为此,英国19世纪70年代先后颁布了《反食品掺假法案》和《食品与药品销售法》。英国海关根据这两个法案,在进口环节加大稽查力度,华茶出口遇到阻力”可知,走私茶猖獗影响。
(3)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英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两国经济结构发生变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概括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影响。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2.近代东西方航路、三角贸易、马尼拉帆船、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等。
3.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创立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百货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贸易公司
为了有效地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近代银行的建立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
股份制企业出现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证券机构出现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大型百货公司的出现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至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7-18世纪中期
殖民掠夺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优秀当堂检测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长度的区别,马克思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优秀一课一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商业贸易的起源,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商人地位低下,商业信贷发展,商业契约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精品课后测评,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耕作工具,灌溉工具,畜牧业生产工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