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一中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一中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mm。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70.0cm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为66.7cm。经过分析,导致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 。
2.(3分)如图所示,是中华龙舟大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精彩比赛画面,龙舟上运动员相对于岸上观众是 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越大。
3.(3分)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4.(2分)在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步伐整齐的三军仪仗队中的任意两个战士都是相对 的;在训练中某战士用了2min行进了约150m,则该战士的行进速度约为 m/s。
5.(2分)《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6.(2分)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7~12题的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的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2分)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立定跳远成绩为5mB.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
C.女子800m成绩为40sD.掷实心球成绩为6.5m
8.(2分)郑州市农业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东西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东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西运动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9.(2分)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下列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最接近的是( )
A.姗姗来迟B.风驰电掣C.离弦之箭D.一日千里
10.(2分)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B.v1+v2
C.v1v2D.
11.(2分)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A.大海的深度
B.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C.相距很远的两高山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长
12.(2分)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多选)13.(2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
(多选)14.(2分)2019年6月8日,张信哲2019长沙演唱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三、实验与探究题(15题5分,16题10分,17题6分,共21分)
15.(5分)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 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 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 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
16.(10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7.(6分)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请你帮她回答一下:
(1)琴声、歌声是通过 传播到小红耳朵的;
(2)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 ;
(3)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 ,发声的音调越 。
四、综合应用题(18题9分,19题9分,共18分)
19.(9分)某同学郊游时,遇到大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你从此现象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
(3)声速与和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分)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 1 mm。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70.0cm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为66.7cm。经过分析,导致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刻度尺的量程太小 ,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答案】1;刻度尺的量程太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1cm长度被平分成10等份,即其分度值为1mm;
测量长度和实际长度相差很大,一定是测量错误导致,纠正错误后,还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故答案为:2;刻度尺的量程太小。
2.(3分)如图所示,是中华龙舟大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精彩比赛画面,龙舟上运动员相对于岸上观众是 运动 的,相对于 鼓 是静止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 响度 (选填“响度”或“音调”)越大。
【答案】运动;鼓;响度。
【分析】(1)判断龙舟的运动状态,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岸上站立的观众”和“鼓”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的。
【解答】解:(1)以“岸上站立的观众”为参照物,龙舟与观众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鼓”(或船)为参照物,因此是静止的。
(2)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
故答案为:运动;鼓;响度。
3.(3分)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20.0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1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首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读出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
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1m/s;
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不相等。
故答案为:20.2;1;变速直线。
4.(2分)在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步伐整齐的三军仪仗队中的任意两个战士都是相对 静止 的;在训练中某战士用了2min行进了约150m,则该战士的行进速度约为 1.25 m/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该战士的行进速度。
【解答】解:步伐整齐的三军仪仗队中的任意两个战士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任意两个战士都是相对静止的;
该战士的行进速度:v===1.25m/s。
故答案为:静止;8.25。
5.(2分)《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传播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
(2)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1)产生;(2)传播,顺序可颠倒。)
6.(2分)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振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中的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7~12题的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的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2分)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立定跳远成绩为5mB.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
C.女子800m成绩为40sD.掷实心球成绩为6.5m
【答案】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一般在2m左右;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成绩是10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百米世界纪录的成绩是10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初中男同学投掷铅球的距离一般在8m左右。
故选:D。
8.(2分)郑州市农业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东西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东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西运动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答案】D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A.司机与汽车的相对位置不变,司机是静止的;
B.汽车行驶过程中,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故B错误;
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东行驶,司机向东远离,故C错误;
D.该司机与桥上路灯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故选:D。
9.(2分)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下列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最接近的是( )
A.姗姗来迟B.风驰电掣C.离弦之箭D.一日千里
【答案】D
【分析】判断哪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就看哪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
【解答】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其中“风驰电掣”、“一日千里”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但这四个成语中,因为这个成语中,“千里”指的是路程,“一日千里”与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最接近。
故选:D。
10.(2分)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B.v1+v2
C.v1v2D.
【答案】D
【分析】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得出全程用的时间,再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1===,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6===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t=t1+t7=+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v===;
故选:D。
11.(2分)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A.大海的深度
B.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C.相距很远的两高山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长
【答案】B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但真空不能传声。
根据这个特点,对本题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无法进行传播。
故选:B。
12.(2分)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答案】B
【分析】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
【解答】解: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再次拨动钢尺,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从而改变音调。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从而改变鼓声响度,B符合题意。
故选:B。
(多选)13.(2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
【答案】BD
【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
(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4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且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乙>v甲,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甲还在匀速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所以在5s末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故选:BD。
(多选)14.(2分)2019年6月8日,张信哲2019长沙演唱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答案】A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2)在同样的环境下,同种介质里,声速是相同的;
(3)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但不能提高音调;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解答】解:A、在演唱会上,故A正确;
B、在同样的环境下,故B错误;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故选:AD。
三、实验与探究题(15题5分,16题10分,17题6分,共21分)
15.(5分)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 静止 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 乙 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 3 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或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图像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常用工具,也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可以是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也能使动态变化过程更为清晰,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更加明确,还可以恰当的表达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
【解答】解:(1)观察图像可知,丙车在10﹣15s这个时间段内经过的路程始终为20m,
所以可判断丙车在AB段处于静止状态;
(2)观察图像可知,前5s内甲车和丙车在经过的路程都是10m,
所以乙车运动的较快;
v===2m/s;
(3)观察图像可知,甲或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故答案为:(1)静止;(2)乙;3。
16.(10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 大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大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25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7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根据公式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4)已知一个小车的长度和木板的长度,用除法计算出小车的数量,但要注意数量是整数时要减1。
【解答】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小些。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其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相同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8m==0.25m/s;
(4)已知木板长为120.7cm,小车长15.0cm﹣1=7个。
故答案为:
(1)时间;(2)大;大;(4)5。
17.(6分)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请你帮她回答一下:
(1)琴声、歌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小红耳朵的;
(2)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 它们的音色不同 ;
(3)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音调 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响度 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 快 ,发声的音调越 高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
(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3)物理学中的高低是指音调的高低,响度用大小来描述。
(4)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振动的频率和弦的长短、粗细、以及松紧程度有关。
【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琴声。
(2)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3)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响度小,但响度大。
(4)提琴、吉它、粗细,弦张的越紧,发声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1)空气;(2)它们的音色不同;响度;高。
四、综合应用题(18题9分,19题9分,共18分)
19.(9分)某同学郊游时,遇到大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你从此现象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
(3)声速与和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传播的速度远低于光传播的速度,所以人们一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根据速度公式,对路程s=vt进行具体计算。
雷声在空气中直接传播到人耳;声呐发出的超声波经海水传递到海底处,再反射回海面,注意要把总距离和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单程距离进行区分。
【解答】解:人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是固定的,它和传播介质有关,在液体次之。
同时,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传播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
(1)光速比声速快些吗
(2)已知:t=3s,V=340m/s
求:S=?
解:S=Vt=340m/s×3s=1020m。
答:该同学距闪电处1020m。
(3)传播介质、介质温度
已知:V=1530m/s,t=6.6s
求:S=?
解:声音通过的路程为S1=Vt=1530m/s×5.6s=918m
∴海底到障碍物的距离是S===459m。
答: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459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3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