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1.(2分)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起一个荔枝,如题图所示( )
A.0.1cmB.3cmC.0.3mD.1m
2.(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夜空中的彗星
B.飞奔的猎豹
C.盛开的荷花
D.爬行的蜗牛
3.(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选择分度值越小的越好
C.不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用被拉伸的塑料尺去测量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4.(2分)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 )
A.校车驾驶员B.沿途的路灯
C.路旁的树木D.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
5.(2分)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4秒,甲车在乙车前方2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2米
B.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C.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4米
D.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6.(2分)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2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5 m/sB.1.6 m/sC.2 m/sD.2.5 m/s
7.(2分)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均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甲1分钟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8.(2分)小明用最小刻度是 1mm 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厚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6cm、2.45cm、2.66cm、2.44cm、2.47cm,则科学课本的测量值应取( )
A.2.455cmB.2.46cmC.2.496cmD.2.47cm
9.(2分)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1B.9:4C.2:3D.4:9
1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物体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二、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1.(2分)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
12.(2分)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相向匀速行驶,已知乙车从s1处出发,t1时刻与甲车相遇,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请在该图中作出乙车的s﹣t图象。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3.(10分)(1)如图甲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缩,则所测结果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2)甲、乙两辆汽车都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从图象可知, 车的速度大;甲车的速度是 m/s,乙车的速度是 m/s;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3)如图丁所示,将20匝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那么20匝铜丝的长度为 cm,铜丝的直径为 cm。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5分)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1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
(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 tBC(选填“<”、“=”、“>”);
(2)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
15.(7分)如图所示,这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实验过程中除了图甲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由图甲可得sAB= cm,测得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 (选填“大”或“小”)。
(4)测得小车从A到C所用时间tAC=3s。如图乙所示的三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5)如表是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则“?”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9分,第17小题7分,共16分。
16.(9分)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3)过了隧道,导航提示到下一个服务区还有32km,若以标志牌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行驶
17.(7分)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表。列车长200m,中途以21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经过一个隧道,经过30s列车完全出隧道
(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2)该隧道的长度。
五、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8.(8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区间测速”的原理可以用公式 表示。
(2)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3)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km/h,轿车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4)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1.(2分)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起一个荔枝,如题图所示( )
A.0.1cmB.3cmC.0.3mD.1m
【答案】B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进行估测。
【解答】解:由生活常识可知,一般荔枝的直径约为3~5cm,故ACD不正确。
故选:B。
2.(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夜空中的彗星
B.飞奔的猎豹
C.盛开的荷花
D.爬行的蜗牛
【答案】C
【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A、彗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猎豹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盛开的荷花是一个生长过程,故C符合题意;
D、蜗牛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选择分度值越小的越好
C.不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用被拉伸的塑料尺去测量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D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等原因;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测量物体长度时,而不是分度值越小的越好;
C、不遵守实验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不是实验误差;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D。
4.(2分)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 )
A.校车驾驶员B.沿途的路灯
C.路旁的树木D.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
【答案】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A、小明坐校车上学,小明与校车驾驶员没有位置变化,小明是静止的;
BCD、小明坐校车上学,小明与沿途的路灯、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路边的树木,小明是运动的。
故选:A。
5.(2分)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4秒,甲车在乙车前方2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2米
B.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C.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4米
D.v甲<v乙,出发时两车相距6米
【答案】D
【分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2)由题知,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10s,利用s=vt求甲、乙走的路程,根据此时甲车在乙车前方3m处确定出发时哪辆车在前面。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s甲=12m时,t甲=6s;s乙=18m时,t乙=6s;
则甲的速度:v甲===2m/s;
乙的速度:v乙===7m/s甲<v乙,故AB错误;
(2)由题知,甲、乙两车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v甲t=2m/s×4s=5m,
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v乙t=3m/s×4s=12m,
若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乙车在甲车前方5m处,
要想甲车在乙车前方2米处,则出发时甲车在乙车前面6m处,C错误。
故选:D。
6.(2分)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2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5 m/sB.1.6 m/sC.2 m/sD.2.5 m/s
【答案】A
【分析】根据v=求出前300m所用的时间t1,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即可判断。
【解答】解:根据v=可知1==250s;
又知后半程用时t7=150s,则全程用时t=t1+t2=250s+150s=40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
故选:A。
7.(2分)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均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甲1分钟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答案】B
【分析】(1)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为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由图象可求得乙物体的速度,由左图可知甲的速度,进而进行甲乙速度大小的比较;
(3)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图可知,说明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D.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3m/s,乙在t=2s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5m乙==5m/s可知,
v甲>v乙,
因甲和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而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即乙向西运动,D错误;
C.甲的速度v甲=3m/s,时间t甲=60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
s甲=v甲t甲=3m/s×60s=180m,故C错误。
故选:B。
故选B。
8.(2分)小明用最小刻度是 1mm 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厚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6cm、2.45cm、2.66cm、2.44cm、2.47cm,则科学课本的测量值应取( )
A.2.455cmB.2.46cmC.2.496cmD.2.47cm
【答案】B
【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解答】解:分析5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66cm这个数据与其他7个相差太大;
所以其它4次测量的平均值为:≈2.46cm,故B正确。
故选:B。
9.(2分)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1B.9:4C.2:3D.4:9
【答案】D
【分析】已知路程之比与运动时间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故选:D。
1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物体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答案】C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v=可知,
(1)物体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路程大,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不一定大;
(2)在相同时间t内,路程s越长,故C正确;
(3)路程s相同时,所用时间t越短,故D错误;
故选:C。
二、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1.(2分)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
【答案】
【分析】结合图甲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速度,在v﹣t图像中画出即可。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0m/s,
在v﹣t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12.(2分)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相向匀速行驶,已知乙车从s1处出发,t1时刻与甲车相遇,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请在该图中作出乙车的s﹣t图象。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斜直线,确定图象上两个已知点的位置后,连接两个已知点即可作出该图象。
【解答】解:由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知其s﹣t图象是斜直线,由乙的起始端点在s1处,与甲车相遇点在甲图象上的t1时刻位置,故连接起始端点和相遇点做直线即为乙车的s﹣t图象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3.(10分)(1)如图甲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5min37.5s ;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50 cm,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缩,则所测结果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2)甲、乙两辆汽车都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从图象可知, 甲 车的速度大;甲车的速度是 20 m/s,乙车的速度是 12 m/s;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东 运动。
(3)如图丁所示,将20匝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那么20匝铜丝的长度为 1.60 cm,铜丝的直径为 0.08 cm。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5min37.5s;2050;大于;(2)甲;20;12;东;(3)1.60;0.08;偏小。
【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刻度尺遇冷收缩判断刻度尺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
(2)明确s﹣t图象中图线的含义,然后再结合图象中的数字信息,可求甲、乙两车速度大小,进而进行比较;根据甲、乙速度关系,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判断物体间的运动情况;
(3)20匝铜丝的长度可依照刻度尺的读数规则读出,再除以匝数就是铜丝的直径。铜丝重叠说明少测了长度,因经计算结果将偏小。
【解答】解:(1)图甲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37.5s;
图乙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2.50cm对齐;
刻度尺遇冷收缩会使分度值的实际长度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2)从图丙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20m/s;
乙的速度为:v乙===12m/s,
故甲的速度大;
由于甲、乙两辆汽车都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若以甲车做参照物;
(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4mm,螺线管左端与5.0cm刻度线对齐,螺线管右端与7.6cm刻度线对齐,螺线管的长度L=6.60cm﹣6.00cm=1.60cm==7.08cm;
因为重叠使长度的测量结果变小,所以最终计算出的铜丝直径也偏小。
故答案为:(1)5min37.5s;2050;(2)甲;12;东;3.08。
14.(5分)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1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
(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 = tBC(选填“<”、“=”、“>”);
(2)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变大 ,判断的依据是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 ;
(3)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20.0 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0.2 m/s。
【答案】(1)=;(2)变大;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3)20.0;0.2。
【分析】(1)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照相机拍照时,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2)在时间相同时,根据路程判定速度的大小变化;
(3)根据图示读出路程的大小,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拍照时,即tAB=tBC;
(2)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相等,由图可知,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可知;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照相机每秒拍照1次,则EF之间的时间为t=3s==3.2m/s。
故答案为:(1)=;(2)变大;(3)20.0。
15.(7分)如图所示,这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实验过程中除了图甲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秒表 。
(2)由图甲可得sAB= 40.0 cm,测得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0.2 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 大 (选填“大”或“小”)。
(4)测得小车从A到C所用时间tAC=3s。如图乙所示的三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5)如表是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则“?”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 平均速度v/(m/s) 。
【答案】(1)较小;秒表;(2)40.0;0.2;(3)大;(4)c;(5)平均速度 v/(m/s)。
【分析】(1)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设置的小一些;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路程,用秒表测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2)弄清楚刻度尺的分度值后再去读数;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会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计算出的速度会偏大还是偏小;
(4)根据小车的运动时间,判断速度的变化;
(5)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解答。
【解答】解:(1)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在该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通过公式,所以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5cmAB=100.0cm﹣60.6cm=40.0cm,则AB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会偏小可知AB会偏大;
(4)测得小车从A到C所用时间tAC=3s,已知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则tBC=tAC﹣tAB=7s﹣2s=1s,由图可知,用时短,所以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c;
(5)本实验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所以测量出路程和时间算出平均速度,
所以“?”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平均速度v(m/s)。
故答案为:(1)较小;秒表;3.2;(4)c v/(m/s)。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9分,第17小题7分,共16分。
16.(9分)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3)过了隧道,导航提示到下一个服务区还有32km,若以标志牌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行驶
【答案】(1)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为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通过计算可知,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3)若以标志牌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行驶,需时间0.4h到达下一个服务区。
【分析】(1)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
(2)由图可知隧道的长度,又知道通过隧道的时间,利用v=求出小丽开车的速度,然后与限速相比较判断是否超速;
(3)知道速度和路程,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可求到达下一个服务区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由图可知,隧道全长s=3600m=3.6km,
则小丽开车的速度v===72km/h<80km/h,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3)根据速度公式得,到达下一个服务区需要的时间为:t′==。
答:(1)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为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通过计算可知,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3)若以标志牌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行驶,需时间5.4h到达下一个服务区。
17.(7分)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表。列车长200m,中途以21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经过一个隧道,经过30s列车完全出隧道
(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2)该隧道的长度。
【答案】(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为170km/h;
(2)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
【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隧道的长度等于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与列车长度之差。
【解答】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路程s1=102km,所用的时间t=8:31﹣5:55=36min=0.6h,
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v===170km/h;
(2)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2=216km/h=60m/s,
由v=可知8=v2t2=60m/s×30s=1800m,
隧道的长度:s隧=s2﹣L车=1800m﹣200m=1600m。
答:(1)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为170km/h;
(2)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
五、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8.(8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区间测速”的原理可以用公式 v= 表示。
(2)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轿车(李明)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3)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150 km/h,轿车 会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4)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 。
【答案】(1)v=;(2)轿车(李明);地面;相对;(3)不会;150;会;(4)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
【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分析;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3)根据轿车在A与B处的速度及限速要求,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根据图示求出轿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该速度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4)本小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标语能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解答】解:(1)“区间测速”的原理可以用公式v=表示;
(2)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他选择的参照物是轿车(李明),是静止的;
(3)因为vA=100km/h<120km/h,vB=110km/h<120km/h,所以不会被判为超速;
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
t=10:43﹣10:31=12min=0.2h,
则轿车的平均速度:
v===150km/h>120km/h;
(4)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
故答案为:(1)v=;(2)轿车(李明);相对;150;会,请勿超速行驶。路程s/m
时间t/s
?
AB段
BC段
AC段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友时间
停留时间
路程
广州南
﹣﹣
7:55
﹣﹣
0km
虎门
8:12
8:14
2分钟
﹣﹣
深圳北
8:31
8:36
5分钟
102km
香港西九龙
8:55
﹣﹣
﹣﹣
141km
路程s/m
时间t/s
?
AB段
BC段
AC段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友时间
停留时间
路程
广州南
﹣﹣
7:55
﹣﹣
0km
虎门
8:12
8:14
2分钟
﹣﹣
深圳北
8:31
8:36
5分钟
102km
香港西九龙
8:55
﹣﹣
﹣﹣
141km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共8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