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份合集2023)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4.2-导体和绝缘体-5份教案合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024
展开
这是一份4.2-导体和绝缘体-5份教案合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024,共30页。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简单电路》单元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简单电路》
课题
13.导体和绝缘体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2 电磁相互作用
3~4年级⑦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切断闭合问路是控制电流的一
种方法。⑧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⑨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雷电、高压电、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同。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人体是导体,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不同,自来水和盐水能导电,纯净水不能导电。
科学思维
能观察具体物品的组成材料,认识材料的组成结构,对材料的导电性作出预测,能依据证据概括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实验前先预测、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探究实践
1.能安装检测装置,检测不同物品的导电性。
2.能在检测不同液体的导电性的活动中,认识改变部分条件能使实验结果变明显。
态度责任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证明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3. 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4.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的应用,结合检测实验,寻找其中的原理,并思考是否可以进行改进。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用检测装置检测不同材料,知道像铁钉、铝箔等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观察不同材料的组成结构,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导线、灯泡、电池、铅笔芯、塑料尺、竹签、铝箔、铁钉、橡皮、瓷勺、硬币、木筷、玻璃、验电球、LED灯、食盐、自来水、纯净水、烧杯。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索导体与绝缘体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用灯泡、电池、开关、导线点亮了小灯泡,你有观察过在电路里接通电路的导线吗?(这时,将准备好的导线拿出来)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2.学生观察汇报:金属、塑料。
3.教师边将导线的橡胶部分撕开,边讲解我们实验中用到的导线由金属和橡胶两部分组成。
导线的金属部分多种多样,有铜芯、铁芯、铝芯等,有单股内芯、多股内芯。提问:“导线的金属部分和橡胶部分各起到什么作用?”
4.学生思考汇报:金属可以导电,橡胶可以保护导线、防止漏电、保护人体安全。
5.揭示课题:那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导电吗?
利用旧知《点亮小灯泡》引入观察导线的各部分材料,思考不同材料的作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一)检测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1.出示铅笔芯、塑料尺、竹签、铝箔、铁钉、橡皮、瓷勺、硬币、木筷、玻璃的图片,提问:你认为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预测一下并说出理由。
2.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导电呢?口说无凭,该如何证明?
3.学生思考如何检测不同物体的导电性。引导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连接好闭合回路,断开其中一个地方,把待检测的物体接入到电路中,通过观察灯泡能否被点亮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强调:只能使用电池做实验,不能用用生活中的电)
边讲解边出示检测装置,安装检测装置,先检查检查装置能否正常工作。先预测铁钉能否导电,引导思考如果灯泡亮起说明铁钉能导电,如果灯泡不亮说明铁钉不导电,再将铁钉接入检测装置中,观察灯泡的亮起,判断铁钉能导电。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需要三次测试,判定最终结果。
其他物品能导电吗?请你们先预测,再安装检测装置,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总结。
6.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说出预测结果、检测结果,小结不同物品的导电情况。
8.播放小视频,用检测装置检测不同铅笔芯的导电性(HB铅笔芯和6B铅笔芯),发现6B铅笔芯容易导电,HB铅笔芯不容易导电。铅笔芯是由黏土和石墨做成的,HB铅笔芯中的石墨含量较少,6B铅笔芯中的石墨含量较多,证明石墨能导电。
9.小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这是指通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改变,物体的导电性发生改变。玻璃和塑料在通常情况下不导电,玻璃在高温情况下能导电,塑料在高压情况下能导电。)
(二)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出示验电笔、老式开关、电动胶带、插头和插座的图片,提问:“这些工具或电工材料,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请根据物品讨论思考。
2.学生观察实物,思考、讨论,汇报。
验电笔:金属部分是导体,金属容易导电能检测出电路里是否有电;塑料手柄是绝缘体,塑料不容易导电,保护人体安全。
老式开关:拉绳是绝缘体,保护人体安全,拉动拉绳接通和断开电路;塑料外壳是绝缘体,保护电器,保护电路安全防止漏电;里面的金属器是导体,容易导电,帮忙接通电路。
电工胶带是绝缘体,保护电路安全。
插头和插座:金属部分是导体,接通电源;塑料部分是绝缘体,保护人体安全;螺丝帮助固定物品。
螺丝刀的的金属部分主要目的是坚固耐磨。
4.小结:生活中有些工具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它们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有的帮助导电有的保护人体安全。
5.提问:生活中的电工材料为什么要设计绝缘体部分?
生:需要用绝缘体来保护人体安全。
追问:为什么人体不能直接接触导体?
(三)探究人体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
1.讨论:人体是导体吗?
2.学生讨论猜测,想办法验证。
3.人体的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压为36伏,安全电流为10毫安,超过这个数值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我们不能用生活中的电源来检测人体的导电性,需要用专门的仪器,比如验电球或者光辉球。出示验电球,这是一个验电球,可以用它来检测人体能不能导电,把手放到验电球两边的触点,如果验电球亮起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不亮说明人体不是导体。
4.请学生体验活动,几名学生手拉手,进行验证。(可以尝试抓紧手、松开手、抓衣服等情况,观察验电球的亮和灭,分析原因)
5.小结:当验电球两端接触人体,形成闭合回路时,验电球亮起,人体是导体。
6.成年人中水分含量大约占体重的70%,思考一下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水能导电吗?
7.学生预测。
8.该怎么检验水的导电性?
9.学生讨论汇报,将水接入检测装置中。
10.边讲解变演示,出示检测装置,将导线两端接入自来水中(使用LED灯和四节电池),观察发现LED灯亮起,说明水是导体。
11.思考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如何?
12.播放小视频,用检测装置检测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证明盐水能导电,纯净水不能导电。
先交流不同物品的导电性能,预测不同物品的导电性并说出理由。然后想办法证明不同物品的导电性。再安装检验装置检测物品的导线性,实验小结得出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不同,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学生通过想办法证明不同物品的导电性环节,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先预测再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科学结论。
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电工材料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分析不同物品中导体和绝缘体的作用。后提出疑问:绝缘体的作用是什么?引发学生认识用电安全,为后文讨论验证人体是不是导体做铺垫。
探究人体、不同的液体的导电性,从改进检验装置和改变被检验材料出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创新。在学生预测和设计实验的基础上,通播放检测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的视频,建立学生不同液体导电性的全面认识。
(三)拓展提高
1.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里既有导体部分又有绝缘体部分?请你举例子说一说。
2.学生汇报。
3.生活中的用电器有很多,导体部分容易导电,绝缘体部分不容易导电,保护着人们的安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部分用电器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和作用。回顾本课所学重点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和作用,把知识应该到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为后面学习生活中的电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师:如果因电引起火灾,能用水去灭火吗?生回答。
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安全用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用下列物体连接电路,可能点亮小灯泡的是( )。
A.铅笔芯
B.塑料尺
C.橡皮
D.纸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潮湿的木头不会导电
B.由于人体是导体,所以我们应该注意用电安全
C.塑料、橡胶、铅笔芯都是导体
D.塑料、橡胶、铅笔芯都不是导体
3.全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铁、铝、大地
B.干木块、铁、塑料
C.纯净水、橡胶、铜
D.铝、皮革、塑料
4.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其绝缘性能的是( )。
A.电线的外皮用塑料或橡胶来做
B.电线的芯线用金属来做
C.插座的外壳都是用硬质塑料制成的
D.用木棒挑开触电人员的手
5.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
A.胶布
B.铁片
C.铜丝
D.铝棒
二、判断题
1.家用电器开关一般都是由导体和绝缘体组成。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导体都是金属材料。
3.人体是绝缘体,所以不会发生触电现象。
4.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5.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答案
1.A 2.B 3.A 4.B 5.A
1.√ 2.× 3.× 4.√ 5.√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这一课的内容可以说是实验操作认识绝缘体和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导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可以拓展得很宽的,如何做到“有效”着实让人煞费苦心。
本课为每一个探究小组准备20种供检测的具有结构性的材料,实际就是要突出一个“多”字,我在教学时也曾想用这个“多”做点小文章。因为材料之多,才能归纳出有那么一类材料是容易导电的,如金属类;同时也能归纳出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如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为后面“导体”、“绝缘体”概念的获得提供事实证据,把学生对“导体”、“绝缘体”的感性认识在众多的现象中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可考虑到时间问题,最终选定8种不同的材料为必检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快速的小组可自由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数量不限,由时间决定。
我以教师示范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求检测的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开展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教材上提供了规范的研究步骤,我提供表格作为引导,要求学生按表格要求讨论设计研究计划,填报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利用教材并非是就教材而教教材,因为几个检测步骤,学生是可以掌握的,这里探究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规范检测,科学道理是什么。在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预测是我们自己的看法”,“检查电路检测器,可以为后面的检测做准备,如果检测器有故障,后面的检测都是白费劲”,“重复检测是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及时记录是为了获得科学结论”,“把检测过的物体放在左边,可以防止搞错”。这些讨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它可以为后面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每一个材料,先让学生猜测,再实践,这里,许多材料,例如橡皮,塑料都是绝缘体,这些学生有体会,但仍然要强调科学实验是十分严谨的,一定要去验证。这项讨论活动课堂上花了10分钟,讨论时热烈的,每个孩子都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争着做各个项目的负责人。
孩子们在明了自己该干什么之后,验证、记录的程序只花了7分钟,效率比以往提高了很多。但这节课我还是拖堂了,因为在验证水和人也是导体的游戏,以及进行用电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是很出彩,让我情不自禁的为他们延续了一些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悟。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4.13《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
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绿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3、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重点
了解常见导体和绝缘体及其应用
难点
怎么判断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提问:电池和小灯泡直接接触,小灯泡能亮吗?
归纳:
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
2、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明确:
导线是由铜丝和塑料胶皮组成。
3、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提问:
①用铜丝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②剪断铜丝,用塑料胶皮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明确:
铜丝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亮。
塑料胶皮不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不亮。
回答
观察导线结构
实验观察
从导线结构的作用入手,初步知道有的物体具有导电性,有的没有。
讲授新课
一、判断导体和绝缘体
1、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活动要求:
先预测,再安装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2、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注意事项:
爱护实验器材;
小组分工合作;
检测结果与预测比较。
3、根据检测结果,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论: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
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教师强调
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
二、导体和绝缘体应用
1、下面的工具或电工材料,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
归纳:
螺丝刀:刀头是导体。可插入螺丝钉头的槽缝或凹口内。把柄是绝缘的。手握把柄使刀头转动,拧转螺丝钉很方便。
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电工胶布是绝缘体。用于绑扎电线,防止通电后导线中的金属丝部分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2、在各种常见工具或材料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部分都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这样人在操作时才会安全。你还知道哪些?
三、人体和液体是导体吗
(一)人体是导体吗
1、生活中经常听到被电击事例,人体是导体吗?
2、介绍一款神秘武器——验电球
验电球,它能感应到非常微弱的电流,准确测出某种材料能否导电。它的外壳是用塑料做成的。
验电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
3、实验操作
首先,把两只手分别按在验电球的两个接触点上,会看到什么现象?
其次,
①几名同学手拉手。
②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球上面的触点。
③观察验电器灯是否亮起来,说明什么?
4、实验表明:人体能导电,是导体。
5、特别提醒:
不能用人体导电球检验家用电器。
(二)液体是导体吗
1、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讲解:
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水。
2、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量杯中导入自来水,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②量杯中导入纯净水,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③往纯净水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再将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注意:
电池4节以上为宜。
3、实验结果记录
4、得出结论
自然界中得水是导体。
四、课堂练习
(一)选出正确的一项
1、下列物体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
A、塑料尺 B、纸板 C、铅笔芯
2、下列物体都属于导体的是( )
A、橡皮和铁丝
B、塑料尺和干木棒
C、湿布和铜钥匙
(二)连线题
回形针
橡皮
铝丝
橡胶 导体
塑料尺子
干木条
玻璃
碳棒
布条 绝缘体
纸
硬币
塑料垫板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都是导体。( )
2、干木条沾水后能导电。( )
3、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
4、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绝缘体用处不大。( )
5、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
五、拓展提高
根据科学家不断研究发现,人体的确具有导电性,平时要安全用电,严防触电危险。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作业布置
小调查:教室或家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
预测
验证预测
填写检测结果
试图得出结论
认真听讲
讨论交流
列举
回答
阅读相关资料
交流:小灯泡亮起来
小灯泡亮起来,说明人体是导体
认识实验材料
按步骤实验观察
填写实验记录
得出实验结论
做练习
讨论
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
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绿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课堂知识检测
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同时,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绿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能过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13.导体和绝缘体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王爱彬
【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2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单元以“简单电路”这个概念为主题,通过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题,并介绍有关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本课的内容以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为主,展开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结合前一课的简单电路,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经常直接使用或熟悉的物品——木条、金属、橡皮、硬币等物品预测它们的导电性能;指导学生做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实验,总结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辨别生活中的工具或电工材料,进行推测性分析;让学生针对构造进行分析,并判断推测分析是否正确。进一步检测人体、不同的水的导电性能。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导体和绝缘会转换;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知道电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又具有危险性,电的安全使用与人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如:空调、电扇、电脑等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通过前面《点亮小灯泡》,学生知道了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知道了怎样连接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发亮。形成了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也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3.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
认识人体和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导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验电球、螺丝刀、胶布、烧杯、电池、电池盒、导线、盐、水、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芯、塑料尺、硬币、橡皮、铁钉、竹签、木筷、瓷勺、铝箔、玻璃、导线、电池、电池盒。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你们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如果爸爸在家正在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个螺丝刀,你会拿给爸爸那个呢?(一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
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
(有胶皮的不会导电)
2.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哪些材料能导电。请大家观察桌上的导线,它们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各起什么作用?
生观察并交流(导线里面的铜丝是为了导电,导线外面的塑料是为了防止漏电)
3.课件出示物品:这些物品能够导电吗?请学生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填在实验记录单里。师:请一个学生说出预测的结果,并请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质疑。
师:要知道生活中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意图解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有关电路的简单知识。这节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先预测再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
二、学习新知
(一)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我们可以利用上节课连接好的简单电路来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导电。怎么检测物品呢?(启发学生思考,并说出:拿这些物品连接两边的导线,看小灯泡是否发亮。如果灯泡发亮说明这个物品导电,如果不发亮说明物品不导电。)
提问:做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出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1)连接的简单电路只能用电池,不能用交流电(如家中电器用电)。
(2)连接检测材料前先断开开关,连接好检测材料才合上开关。
(3)连接时必须确保接触良好。
(4)尽量用新电池,确保小灯泡能发亮。
(5)注意用电安全。
【意图解析】在做实验之前启发学生思考检测方案并一起制定出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要在学生说后修改并完善,并特别强调用电安全:只能用电池做实验。
1.分小组安装检测装置。
2.安装检测装置。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安装好检测装置,确保线路连接正确,通电过后小灯泡是亮的,为下一步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做好准备工作。
3.结合同学们说的注意事项,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出示实验要求:
①每次检测前都要确认检测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看小灯泡是否发亮。
②将物品接入电路进行检测。遇到小灯泡不亮,不能马上下结论,应多接触几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③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在记录单中做好记录。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共同记录。
6.学生汇报后,教师问:我们可以把这些物品按是否导电怎样进行分类?先请学生说。
7.小结: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木筷这些物品,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板书,让学生读,教师特别强调“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
【意图解析】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出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可以直观看出导体绝缘体的共性,再次加深学生印象并引入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揭示课题,强调关键词。
8.课件出示钳子、胶布、插座等图片,请学生说出这些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它们的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酌情补充。
9.小结:凡是需要传输电流的地方,都应该用导体,通常还需要在导体外加上绝缘体。
提问:为什么要在这些人体容易接触的部分加上绝缘体呢?
(为了防止人体触电)
提问:那你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生回答。
【意图解析】明确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再次理解导体和绝缘体,说出它们的作用,从而引出“那你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能。
(二)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能
1.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
我们一起来检测人体是否是导体。学生检测装置检测,汇报检测结果。再用更加灵敏的仪器——验电球来检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验电球”检测,强调要用手接触到球上面的触点。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手拉手,再次用验电球进行检测。
最后请所有的学生手拉手(其中两人接触到球上面的触点),感受人体是否是导体。
小结: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人体是导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电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用人体直接接触交流电,如果有人触电,其他人不能直接用手去拉。
【意图解析】从一个学生用验电球检测,到一组学生手拉手检测,最后全部学生手拉手检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体也是导体,再次强调用电安全。并让学生知道,如果有人触电,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拉。
2.检验水的导电性能
教师演示实验:用四节电池的电路分别检测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
体温:这些没有点亮小灯泡的水是否真的不导电?我们用更加灵敏的仪器“验电球”来试试。
教师演示,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都是导体。
【意图解析】教师先演示用四节电池的电路检测各种水的导电性能,再用验电器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都是导体。
三、拓展延伸:安全用电教育
1.师:之前我们用小灯泡电路检测了干木条,现在我们用更灵敏的“验电球”看看它导电吗?
2.教师演示:干燥的木条用验电球进行检验;然后把它们浸湿,用验电球再次检验。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条件下会转换成导体。
补充:玻璃在高温下也会变成导体,老化的塑料也易导电。
【意图解析】前面检测了水的导电性能,再用验电器检测干木条和湿木条,顺理成章的让学生明白湿木条也导电。拓展活动导体和绝缘体的转换也就能更加容易理解。
3.师:如果因电引起火灾,能用水去灭火吗?(生:不能)
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安全用电!
4、课后思考;课件图片上的救人方法对不对?
【板书设计】
13. 导体 和 绝缘体
电流容易通过 电流不容易↓通过
铁钉、铝箔 塑料尺、干燥的木筷
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条件下会转换成导体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等等。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他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 《简单电路》单元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简单电路》
课题
13.导体和绝缘体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2 电磁相互作用
3~4年级⑦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切断闭合问路是控制电流的一
种方法。⑧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⑨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雷电、高压电、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同。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人体是导体,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不同,自来水和盐水能导电,纯净水不能导电。
科学思维
能观察具体物品的组成材料,认识材料的组成结构,对材料的导电性作出预测,能依据证据概括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实验前先预测、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探究实践
1.能安装检测装置,检测不同物品的导电性。
2.能在检测不同液体的导电性的活动中,认识改变部分条件能使实验结果变明显。
态度责任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证明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3. 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4.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的应用,结合检测实验,寻找其中的原理,并思考是否可以进行改进。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用检测装置检测不同材料,知道像铁钉、铝箔等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观察不同材料的组成结构,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导线、灯泡、电池、铅笔芯、塑料尺、竹签、铝箔、铁钉、橡皮、瓷勺、硬币、木筷、玻璃、验电球、LED灯、食盐、自来水、纯净水、烧杯。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索导体与绝缘体
一、明确任务(预设5分钟)
1.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用灯泡、电池、开关、导线点亮了小灯泡,你有观察过在电路里接通电路的导线吗?(这时,将准备好的导线拿出来)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2.学生观察汇报:金属、塑料。
3.教师边将导线的橡胶部分撕开,边讲解我们实验中用到的导线由金属和橡胶两部分组成。
导线的金属部分多种多样,有铜芯、铁芯、铝芯等,有单股内芯、多股内芯。提问:“导线的金属部分和橡胶部分各起到什么作用?”
4.学生思考汇报:金属可以导电,橡胶可以保护导线、防止漏电、保护人体安全。
5.揭示课题:那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导电吗?
利用旧知《点亮小灯泡》引入观察导线的各部分材料,思考不同材料的作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二、制定方案(预设33分钟)
(一)检测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1.出示铅笔芯、塑料尺、竹签、铝箔、铁钉、橡皮、瓷勺、硬币、木筷、玻璃的图片,提问:你认为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预测一下并说出理由。
2.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导电呢?口说无凭,该如何证明?
3.学生思考如何检测不同物体的导电性。引导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连接好闭合回路,断开其中一个地方,把待检测的物体接入到电路中,通过观察灯泡能否被点亮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强调:只能使用电池做实验,不能用用生活中的电)
边讲解边出示检测装置,安装检测装置,先检查检查装置能否正常工作。先预测铁钉能否导电,引导思考如果灯泡亮起说明铁钉能导电,如果灯泡不亮说明铁钉不导电,再将铁钉接入检测装置中,观察灯泡的亮起,判断铁钉能导电。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需要三次测试,判定最终结果。
其他物品能导电吗?请你们先预测,再安装检测装置,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总结。
6.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说出预测结果、检测结果,小结不同物品的导电情况。
8.播放小视频,用检测装置检测不同铅笔芯的导电性(HB铅笔芯和6B铅笔芯),发现6B铅笔芯容易导电,HB铅笔芯不容易导电。铅笔芯是由黏土和石墨做成的,HB铅笔芯中的石墨含量较少,6B铅笔芯中的石墨含量较多,证明石墨能导电。
9.小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这是指通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改变,物体的导电性发生改变。玻璃和塑料在通常情况下不导电,玻璃在高温情况下能导电,塑料在高压情况下能导电。)
(二)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出示验电笔、老式开关、电动胶带、插头和插座的图片,提问:“这些工具或电工材料,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请根据物品讨论思考。
2.学生观察实物,思考、讨论,汇报。
验电笔:金属部分是导体,金属容易导电能检测出电路里是否有电;塑料手柄是绝缘体,塑料不容易导电,保护人体安全。
老式开关:拉绳是绝缘体,保护人体安全,拉动拉绳接通和断开电路;塑料外壳是绝缘体,保护电器,保护电路安全防止漏电;里面的金属器是导体,容易导电,帮忙接通电路。
电工胶带是绝缘体,保护电路安全。
插头和插座:金属部分是导体,接通电源;塑料部分是绝缘体,保护人体安全;螺丝帮助固定物品。
螺丝刀的的金属部分主要目的是坚固耐磨。
4.小结:生活中有些工具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它们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有的帮助导电有的保护人体安全。
5.提问:生活中的电工材料为什么要设计绝缘体部分?
生:需要用绝缘体来保护人体安全。
追问:为什么人体不能直接接触导体?
(三)探究人体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
1.讨论:人体是导体吗?
2.学生讨论猜测,想办法验证。
3.人体的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压为36伏,安全电流为10毫安,超过这个数值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我们不能用生活中的电源来检测人体的导电性,需要用专门的仪器,比如验电球或者光辉球。出示验电球,这是一个验电球,可以用它来检测人体能不能导电,把手放到验电球两边的触点,如果验电球亮起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不亮说明人体不是导体。
4.请学生体验活动,几名学生手拉手,进行验证。(可以尝试抓紧手、松开手、抓衣服等情况,观察验电球的亮和灭,分析原因)
5.小结:当验电球两端接触人体,形成闭合回路时,验电球亮起,人体是导体。
6.成年人中水分含量大约占体重的70%,思考一下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水能导电吗?
7.学生预测。
8.该怎么检验水的导电性?
9.学生讨论汇报,将水接入检测装置中。
10.边讲解变演示,出示检测装置,将导线两端接入自来水中(使用LED灯和四节电池),观察发现LED灯亮起,说明水是导体。
11.思考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如何?
12.播放小视频,用检测装置检测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证明盐水能导电,纯净水不能导电。
先交流不同物品的导电性能,预测不同物品的导电性并说出理由。然后想办法证明不同物品的导电性。再安装检验装置检测物品的导线性,实验小结得出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不同,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学生通过想办法证明不同物品的导电性环节,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先预测再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科学结论。
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电工材料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分析不同物品中导体和绝缘体的作用。后提出疑问:绝缘体的作用是什么?引发学生认识用电安全,为后文讨论验证人体是不是导体做铺垫。
探究人体、不同的液体的导电性,从改进检验装置和改变被检验材料出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创新。在学生预测和设计实验的基础上,通播放检测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的视频,建立学生不同液体导电性的全面认识。
(三)拓展提高
1.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里既有导体部分又有绝缘体部分?请你举例子说一说。
2.学生汇报。
3.生活中的用电器有很多,导体部分容易导电,绝缘体部分不容易导电,保护着人们的安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部分用电器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和作用。回顾本课所学重点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和作用,把知识应该到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为后面学习生活中的电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师:如果因电引起火灾,能用水去灭火吗?生回答。
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安全用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用下列物体连接电路,可能点亮小灯泡的是( )。
A.铅笔芯
B.塑料尺
C.橡皮
D.纸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潮湿的木头不会导电
B.由于人体是导体,所以我们应该注意用电安全
C.塑料、橡胶、铅笔芯都是导体
D.塑料、橡胶、铅笔芯都不是导体
3.全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铁、铝、大地
B.干木块、铁、塑料
C.纯净水、橡胶、铜
D.铝、皮革、塑料
4.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其绝缘性能的是( )。
A.电线的外皮用塑料或橡胶来做
B.电线的芯线用金属来做
C.插座的外壳都是用硬质塑料制成的
D.用木棒挑开触电人员的手
5.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
A.胶布
B.铁片
C.铜丝
D.铝棒
二、判断题
1.家用电器开关一般都是由导体和绝缘体组成。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导体都是金属材料。
3.人体是绝缘体,所以不会发生触电现象。
4.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5.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答案
1.A 2.B 3.A 4.B 5.A
1.√ 2.× 3.× 4.√ 5.√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这一课的内容可以说是实验操作认识绝缘体和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导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可以拓展得很宽的,如何做到“有效”着实让人煞费苦心。
本课为每一个探究小组准备20种供检测的具有结构性的材料,实际就是要突出一个“多”字,我在教学时也曾想用这个“多”做点小文章。因为材料之多,才能归纳出有那么一类材料是容易导电的,如金属类;同时也能归纳出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如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为后面“导体”、“绝缘体”概念的获得提供事实证据,把学生对“导体”、“绝缘体”的感性认识在众多的现象中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可考虑到时间问题,最终选定8种不同的材料为必检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快速的小组可自由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数量不限,由时间决定。
我以教师示范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求检测的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开展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教材上提供了规范的研究步骤,我提供表格作为引导,要求学生按表格要求讨论设计研究计划,填报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利用教材并非是就教材而教教材,因为几个检测步骤,学生是可以掌握的,这里探究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规范检测,科学道理是什么。在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预测是我们自己的看法”,“检查电路检测器,可以为后面的检测做准备,如果检测器有故障,后面的检测都是白费劲”,“重复检测是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及时记录是为了获得科学结论”,“把检测过的物体放在左边,可以防止搞错”。这些讨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它可以为后面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每一个材料,先让学生猜测,再实践,这里,许多材料,例如橡皮,塑料都是绝缘体,这些学生有体会,但仍然要强调科学实验是十分严谨的,一定要去验证。这项讨论活动课堂上花了10分钟,讨论时热烈的,每个孩子都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争着做各个项目的负责人。
孩子们在明了自己该干什么之后,验证、记录的程序只花了7分钟,效率比以往提高了很多。但这节课我还是拖堂了,因为在验证水和人也是导体的游戏,以及进行用电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是很出彩,让我情不自禁的为他们延续了一些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悟。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4.13《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
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绿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3、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重点
了解常见导体和绝缘体及其应用
难点
怎么判断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提问:电池和小灯泡直接接触,小灯泡能亮吗?
归纳:
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
2、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明确:
导线是由铜丝和塑料胶皮组成。
3、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提问:
①用铜丝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②剪断铜丝,用塑料胶皮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明确:
铜丝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亮。
塑料胶皮不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不亮。
回答
观察导线结构
实验观察
从导线结构的作用入手,初步知道有的物体具有导电性,有的没有。
讲授新课
一、判断导体和绝缘体
1、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活动要求:
先预测,再安装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2、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注意事项:
爱护实验器材;
小组分工合作;
检测结果与预测比较。
3、根据检测结果,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论: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
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教师强调
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
二、导体和绝缘体应用
1、下面的工具或电工材料,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
归纳:
螺丝刀:刀头是导体。可插入螺丝钉头的槽缝或凹口内。把柄是绝缘的。手握把柄使刀头转动,拧转螺丝钉很方便。
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电工胶布是绝缘体。用于绑扎电线,防止通电后导线中的金属丝部分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2、在各种常见工具或材料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部分都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这样人在操作时才会安全。你还知道哪些?
三、人体和液体是导体吗
(一)人体是导体吗
1、生活中经常听到被电击事例,人体是导体吗?
2、介绍一款神秘武器——验电球
验电球,它能感应到非常微弱的电流,准确测出某种材料能否导电。它的外壳是用塑料做成的。
验电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
3、实验操作
首先,把两只手分别按在验电球的两个接触点上,会看到什么现象?
其次,
①几名同学手拉手。
②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球上面的触点。
③观察验电器灯是否亮起来,说明什么?
4、实验表明:人体能导电,是导体。
5、特别提醒:
不能用人体导电球检验家用电器。
(二)液体是导体吗
1、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讲解:
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水。
2、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量杯中导入自来水,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②量杯中导入纯净水,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③往纯净水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再将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注意:
电池4节以上为宜。
3、实验结果记录
4、得出结论
自然界中得水是导体。
四、课堂练习
(一)选出正确的一项
1、下列物体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
A、塑料尺 B、纸板 C、铅笔芯
2、下列物体都属于导体的是( )
A、橡皮和铁丝
B、塑料尺和干木棒
C、湿布和铜钥匙
(二)连线题
回形针
橡皮
铝丝
橡胶 导体
塑料尺子
干木条
玻璃
碳棒
布条 绝缘体
纸
硬币
塑料垫板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都是导体。( )
2、干木条沾水后能导电。( )
3、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
4、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绝缘体用处不大。( )
5、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
五、拓展提高
根据科学家不断研究发现,人体的确具有导电性,平时要安全用电,严防触电危险。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作业布置
小调查:教室或家里的电器设备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
预测
验证预测
填写检测结果
试图得出结论
认真听讲
讨论交流
列举
回答
阅读相关资料
交流:小灯泡亮起来
小灯泡亮起来,说明人体是导体
认识实验材料
按步骤实验观察
填写实验记录
得出实验结论
做练习
讨论
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
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绿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课堂知识检测
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同时,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绿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能过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13.导体和绝缘体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王爱彬
【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2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单元以“简单电路”这个概念为主题,通过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题,并介绍有关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本课的内容以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为主,展开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结合前一课的简单电路,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经常直接使用或熟悉的物品——木条、金属、橡皮、硬币等物品预测它们的导电性能;指导学生做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实验,总结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辨别生活中的工具或电工材料,进行推测性分析;让学生针对构造进行分析,并判断推测分析是否正确。进一步检测人体、不同的水的导电性能。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导体和绝缘会转换;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知道电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又具有危险性,电的安全使用与人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如:空调、电扇、电脑等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通过前面《点亮小灯泡》,学生知道了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知道了怎样连接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发亮。形成了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也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3.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
认识人体和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导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验电球、螺丝刀、胶布、烧杯、电池、电池盒、导线、盐、水、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芯、塑料尺、硬币、橡皮、铁钉、竹签、木筷、瓷勺、铝箔、玻璃、导线、电池、电池盒。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你们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如果爸爸在家正在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个螺丝刀,你会拿给爸爸那个呢?(一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
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
(有胶皮的不会导电)
2.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哪些材料能导电。请大家观察桌上的导线,它们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各起什么作用?
生观察并交流(导线里面的铜丝是为了导电,导线外面的塑料是为了防止漏电)
3.课件出示物品:这些物品能够导电吗?请学生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填在实验记录单里。师:请一个学生说出预测的结果,并请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质疑。
师:要知道生活中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意图解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有关电路的简单知识。这节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先预测再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
二、学习新知
(一)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我们可以利用上节课连接好的简单电路来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导电。怎么检测物品呢?(启发学生思考,并说出:拿这些物品连接两边的导线,看小灯泡是否发亮。如果灯泡发亮说明这个物品导电,如果不发亮说明物品不导电。)
提问:做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出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1)连接的简单电路只能用电池,不能用交流电(如家中电器用电)。
(2)连接检测材料前先断开开关,连接好检测材料才合上开关。
(3)连接时必须确保接触良好。
(4)尽量用新电池,确保小灯泡能发亮。
(5)注意用电安全。
【意图解析】在做实验之前启发学生思考检测方案并一起制定出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要在学生说后修改并完善,并特别强调用电安全:只能用电池做实验。
1.分小组安装检测装置。
2.安装检测装置。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安装好检测装置,确保线路连接正确,通电过后小灯泡是亮的,为下一步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做好准备工作。
3.结合同学们说的注意事项,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出示实验要求:
①每次检测前都要确认检测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看小灯泡是否发亮。
②将物品接入电路进行检测。遇到小灯泡不亮,不能马上下结论,应多接触几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③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在记录单中做好记录。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共同记录。
6.学生汇报后,教师问:我们可以把这些物品按是否导电怎样进行分类?先请学生说。
7.小结: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木筷这些物品,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板书,让学生读,教师特别强调“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
【意图解析】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出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可以直观看出导体绝缘体的共性,再次加深学生印象并引入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揭示课题,强调关键词。
8.课件出示钳子、胶布、插座等图片,请学生说出这些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它们的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酌情补充。
9.小结:凡是需要传输电流的地方,都应该用导体,通常还需要在导体外加上绝缘体。
提问:为什么要在这些人体容易接触的部分加上绝缘体呢?
(为了防止人体触电)
提问:那你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生回答。
【意图解析】明确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再次理解导体和绝缘体,说出它们的作用,从而引出“那你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能。
(二)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能
1.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
我们一起来检测人体是否是导体。学生检测装置检测,汇报检测结果。再用更加灵敏的仪器——验电球来检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验电球”检测,强调要用手接触到球上面的触点。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手拉手,再次用验电球进行检测。
最后请所有的学生手拉手(其中两人接触到球上面的触点),感受人体是否是导体。
小结: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人体是导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电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用人体直接接触交流电,如果有人触电,其他人不能直接用手去拉。
【意图解析】从一个学生用验电球检测,到一组学生手拉手检测,最后全部学生手拉手检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体也是导体,再次强调用电安全。并让学生知道,如果有人触电,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拉。
2.检验水的导电性能
教师演示实验:用四节电池的电路分别检测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
体温:这些没有点亮小灯泡的水是否真的不导电?我们用更加灵敏的仪器“验电球”来试试。
教师演示,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都是导体。
【意图解析】教师先演示用四节电池的电路检测各种水的导电性能,再用验电器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都是导体。
三、拓展延伸:安全用电教育
1.师:之前我们用小灯泡电路检测了干木条,现在我们用更灵敏的“验电球”看看它导电吗?
2.教师演示:干燥的木条用验电球进行检验;然后把它们浸湿,用验电球再次检验。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条件下会转换成导体。
补充:玻璃在高温下也会变成导体,老化的塑料也易导电。
【意图解析】前面检测了水的导电性能,再用验电器检测干木条和湿木条,顺理成章的让学生明白湿木条也导电。拓展活动导体和绝缘体的转换也就能更加容易理解。
3.师:如果因电引起火灾,能用水去灭火吗?(生:不能)
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安全用电!
4、课后思考;课件图片上的救人方法对不对?
【板书设计】
13. 导体 和 绝缘体
电流容易通过 电流不容易↓通过
铁钉、铝箔 塑料尺、干燥的木筷
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条件下会转换成导体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等等。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他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