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教版5上-第4单元第14课-露和霜-教案合集2024

    苏教版5上-第4单元第14课-露和霜-教案合集2024第1页
    苏教版5上-第4单元第14课-露和霜-教案合集2024第2页
    苏教版5上-第4单元第14课-露和霜-教案合集2024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5上-第4单元第14课-露和霜-教案合集2024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5上-第4单元第14课-露和霜-教案合集2024,共16页。
    教版  年级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单元   14.  露和霜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课题14.露和霜课时1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及要求10.1天气和气候  10.2水循环  56年级①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②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科学思维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探究实践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态度责任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学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推理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做造霜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加湿器、塑料杯。学生:金属罐、冰块、抹布、盐、温度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地球。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问题导入(预设5分钟)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自然界中的云和雾,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又是哪种自然现象呢?(出示图片,板书:霜)2.追问: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霜吗?在哪里见过?大概出现在什么季节?3.学生回答。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干净利落。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二)了解霜的形成原因。 1.过渡:大家的生活经验挺丰富,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霜是怎样形成的呢?2.学生推测,小组交流、汇报。3.提问: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怎么做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微视频)4.提问:看懂了吗?有问题吗?(温度计不拿出)5.追问:还有哪些注意点?6.分组实验。7.谈话: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8.谈话:看来大家都测到了0℃以下,而且杯子外面都结成了一层小冰晶。这个小冰晶是怎么形成的?小结: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就形成了小冰晶。    9. 提问:那么自然界中的霜也是这样形成的吗?请看大屏幕。10.谈话: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霜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形成的?11.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降到零度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板书 水蒸气  遇冷凝结 0摄氏度以下 冰晶  那么在刚才的模拟实验中,我们用上湿抹布其实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蒸气,冰冷的金属罐相当于大自然里面一些冷的物体。(三)了解露的形成原因。 1.谈话:除了霜,还有另外一种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2.板书:露。3.提问:大家发现露珠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吗?4.学生回答。5.提问:根据霜的形成,我们能推测露的形成过程吗?6.小组讨论、汇报。7.谈话:大家都很善于思考,老师也尝试做了一个露的模拟实验,谁愿意到前面来仔细观察一下?8.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下降,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板书:0摄氏度以上 水滴9.提问:那么,露和霜在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手拿两个金属罐,对比观察)我们利用维恩图进行比较。10.学生讨论、完成记录单二、上台汇报,追问:你们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11.小结:露和霜形成的相同点是:温度下降(遇冷),需要大量的水蒸气。它们的不同点是:开始结霜的温度(霜点)更低,在0℃以下,露形成的温度(露点)0℃以上;露是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霜是从气态到固态的变化。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直观形象。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根据霜的形成推测露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既推出了新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还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比较露和霜的状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推断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滴,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回忆、对比、推理、抽象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维恩图是一种分析、比较信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比较的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将科学现象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融合到一起。比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还更是一种方法,要能够运用比较发现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 拓展与应用(小结)(预设5分钟)    1.谈话:今天,大家都能积极动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了露和霜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其实,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对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展开了研究,并且发现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播放视频。3.总结: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白露”和“霜降”这两种节气对人们生活以及动植物的影响。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了解相关内容,并把你的发现与大家进行分享。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很多节气的命名与天气现象有关,如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这是很好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题材。 、练一练一、判断题1.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的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原来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道理就在这里。(  2.露是液体、白色的小水珠。(  3.露和霜都在清晨形成。(  4.白露和霜降是与天气有关的节气。 (  5.液体加盐会降低液体温度。(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1.露一般在 (  )形成。A.上午  B.夜间   C.午间  D.天亮2.夏天的中午,空调房的玻璃窗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出现在玻璃窗的(  )。A.外侧 B.内侧 C.两侧  D.顶部3.下列现象中,水珠形成的原因与装冰块的杯子外壁形成水珠的原因不同的是(  A.冬天玻璃窗内侧出现的水珠 B.冬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块表面出现的水珠C.夏天车窗外侧出现的水珠  D.以上都不对4.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滴这就是 (  A.露  B.雾  C.雪5. D.冰5.关于露和霜形成时的温度条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露时的温度比形成霜时的温度低  B.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C.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一样D.以上都不对答案:1.B  2.A  3.C  4.A  5.B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露和霜水蒸气低温晚上 早上   、课堂反思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分析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箱,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了解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二、教学反思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箱,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了解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育引导作用,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交流、讨论,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 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3、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表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4、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这节课里,通过学生探究、课堂分组和全班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缺乏之处:学生活动的参与率还是较低,只有少数的同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师生的互动来,较多的学生缺少师生互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太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还是太少。观看视频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对问题的关注不够。需要教师多多努力改进指导。    
    14.露和霜    【教材分析】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霜,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露和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科学探究目标1.比较露和霜的不同,知道露与霜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2.通过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节气。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学习知道露和霜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规律的”科学观点。【教学重点】通过做露和霜的模拟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做造霜的实验。【教学准备】铁罐、湿毛巾、电子温度计、碎冰、盐、冷水。【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1.播放视频:雾和云。2.师:同学们,视频中自然现象你们还认识吗?生:雾和云。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雾和云,它们都是水在空中的不同形态。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自然现象。3.播放视频:露珠。4.师:你认识这是什么吗?生:好像是露水。师:对,这就是露。这些小水珠是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生:它们一般是在早晨会出现,我在早晨见过。生:它是在秋天的早上出现的。师:为什么是秋天的早上?生:因为秋天的早上比较冷。师:你的意思是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生:是的。5.师: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多张霜的图片)生:这是霜。师:你能描述一下霜是什么样的吗?生:霜不是小水滴,是固体的。生:霜像小雪花,像冰。6.师:你说的很准确。那你见过霜吗?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生:它们一般也是在早晨会出现,而且是冬天的早上。师:那霜为什么是在冬天的早上出现呢?生:因为冬天的早上也比较冷。师:露和霜有什么不同呢?生: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生: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设计意图:观察比较露与霜的不同,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为接下来的造露和造霜铺垫。 露、霜的形成涉及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主要的内因。]二、造露造霜实验1.师:那露是怎样形成的呢?猜测一下。生:可能是早上下了点毛毛雨,就落在了草叶上。生:可能是天冷了,草叶上的水蒸发不了就留在了草叶上形成了露。生:空气中有水蒸气,可能是天冷了就变成了水滴,在草叶上形成了露。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样知道呢?生:实验验证。师:怎么实验验证呢?生:我们也制造点露出来就可以看出怎么形成的了。3.师:你想怎么制造“露”?生:降低温度。师:怎样使温度降低呢?生:用冰块。4.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明确实验步骤。师:湿毛巾有什么作用?生:垫湿毛巾的目的是增加杯子四周的水汽含量。师:请同学们认真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5.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杯子的外壁有细密的小水珠,就是露珠。师: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生:水蒸气遇冷形成的。6.师:没错,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桶外壁上形成的露。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生:冬天我从寒冷的室外到室内的时候,我的镜片上就会有很多小水珠,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师:对了,你很会联想,你的眼镜片在室外变得冰冷,一回到教室,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你的镜片上,镜片就会变得很模糊,很不方便。7.师:那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生:也是空气中有水蒸气,遇到更冷的天气形成的。师: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想,要获得正确的结论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想制作“霜”吗?生:想。9.师:怎样才能制造更低的温度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往冰块上加些盐,可以让温度更低。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10.师: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霜。师: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你觉得霜是怎样形成的?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的。师:对了,这就是霜的形成。11.师:加盐前后杯子外壁有什么不同?生:加盐后杯内的温度明显要比加盐前低,加盐后杯子外面形成了霜花,而不是液态的小水珠。师:将杯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将杯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回升,杯壁的霜花会慢慢融化成小水珠。这说明霜是水的一种固体形式。12.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你觉得露和霜有什么关系?生: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生:形成霜的温度比形成露的温度更低。13.师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显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与霜的形成过程。]三、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1.师: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关于露和霜的节气,是什么节气?生:白露和霜降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白露和霜降的介绍。2.师:现在,同学们知道白露和霜降的由来了吧!二十四节气中,还有一些是与天气有关的,你能找到吗?生:类似白露、霜降这样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节气还有雨水、谷雨、寒露、小雪、大雪。补充材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设计意图: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很多节气的命名与天气现象有关,如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这是很好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题材。]四、总结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了什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露和霜的形成实验,知道了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还知道了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但温度要求不一样。【板书设计14.露和霜制造露和霜露和霜的联系露和霜的区别    
    露和霜》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箱,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了解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二、学习目标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推理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原因。难点:做造霜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加湿器、塑料杯。 学生分组材料:金属罐、冰块、抹布、盐、温度计。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自然界中的云和雾,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又是哪种自然现象呢?(出示图片,板书:霜)2.追问: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霜吗?在哪里见过?大概出现在什么季节?3.学生回答。【意图解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干净利落。(二)了解霜的形成原因。 1.过渡:大家的生活经验挺丰富,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霜是怎样形成的呢?2.学生推测,小组交流、汇报。3.提问: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怎么做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微视频)4.提问:看懂了吗?有问题吗?(温度计不拿出)5.追问:还有哪些注意点?6.分组实验。7.谈话: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8.谈话看来大家都测到了0℃以下,而且杯子外面都结成了一层小冰晶。这个小冰晶是怎么形成的小结: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就形成了小冰晶。
        9. 提问:那么自然界中也是这样形成的吗?请看大屏幕。10.谈话: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霜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形成的?11.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降到零度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板书 水蒸气  遇冷凝结 0摄氏度以下 冰晶  那么在刚才的模拟实验中,我们用上湿抹布其实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蒸气,冰冷的金属罐相当于大自然里面一些冷的物体。【意图解析】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直观形象。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了解露的形成原因。 1.谈话:除了霜,还有另外一种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2.板书:露。3.提问:大家发现露珠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吗?4.学生回答。5.提问:根据霜的形成,我们能推测露的形成过程吗?6.小组讨论、汇报。7.谈话:大家都很善于思考,老师也尝试做了一个露的模拟实验,谁愿意到前面来仔细观察一下?8.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下降,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板书:0摄氏度以上 水滴9.提问:那么,露和霜在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手拿两个金属罐,对比观察)我们利用维恩图进行比较。10.学生讨论、完成记录单二、上台汇报,追问:你们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11.小结:露和霜形成的相同点是:温度下降(遇冷),需要大量的水蒸气。它们的不同点是:开始结霜的温度(霜点)更低,在0℃以下,露形成的温度(露点)在0℃以上;露是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霜是从气态到固态的变化。【意图解析】根据霜的形成推测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推出了新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还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比较露和霜的状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推断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滴,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回忆对比推理抽象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维恩图是一种分析、比较信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比较的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将科学现象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融合到一起。比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还更是一种方法,要能够运用比较发现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拓展与应用。
        1.谈话:今天,大家都能积极动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了露和霜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其实,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对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展开了研究,并且发现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播放视频。3.总结: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白露”和“霜降”这两种节气对人们生活以及动植物的影响。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了解相关内容,并把你的发现与大家进行分享。
       【意图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很多节气的命名与天气现象有关,如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这是很好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题材。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