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39645/0-16983877499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39645/0-16983877499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39645/0-16983877500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美差(chāi)盛衰(āi)
B.削弱(xiā)镜匣(xiá)
C.纸屑(xiè)稀罕(han)
3.(3分)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人影绰绰(姿态优美)不让毒气往里透(饱满,充分)
B.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漫游(随意)
C.应接不暇(空闲)敏而好学(优点多)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让我健康成长,爸爸处心积虑地教育我。
B.李老师不耻下问,课堂上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C.下雪了,同学们奔向操场,无拘无束地打雪仗。
5.(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事要有魄力,你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什么事也做不成。
B.你不要拐弯抹角的,“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样比较好。
C.这件事彻底激怒了他,他“一个巴掌拍不响”。
6.(3分)下面诗句中,表达作者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3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富强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段文字描述的情景用一个成语形容,最恰当的是( )
A.人寿年丰B.国泰民安C.丰衣足食D.安居乐业
8.(3分)下列故事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
A.《女娲补天》B.《日月潭的传说》
C.《孟姜女哭长城》D.《猎人海力布》
9.(3分)古诗文填空。
(1)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2)山外青山楼外楼, ?《题临安邸》
(3)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4) ,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5)默而识之, , 。《古人谈读书》
10.(3分)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可以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
宽容还是一束阳光,
宽容更是一座桥梁,
可以沟通彼此的心灵。
11.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相关练习。
材料一:
ㅤㅤ秋冬是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为缓解感冒中的发热、浑身酸痛等症状,人们常常选用泰诺(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主要成分布洛芬)等非处方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药物没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仅缓解感冒中的人体不适;药物服用如3天不见效,请及时就医;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不能饮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
材料二:
(1)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王大妈每天服用三颗“芬必得”。
②4个月的妞妞感冒发热了,妈妈给她服用“泰诺”退烧。
③刘老师快生宝宝了,因感冒发热、浑身酸痛,她准备服用“芬必得”。
④周明爸爸感冒发热,他饭前服用“泰诺”退烧,再喝点黄酒帮助散热。
(2)患有慢性肾炎的徐大爷最近关节疼痛厉害,请你在“泰诺”和“芬必得”两种药物中帮他选择一种服用以帮助他缓解。并跟他讲清楚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2.阅读
一生忙碌的母亲
ㅤㅤ①母亲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没有闲着,绝大部分时间都在 为一家的生活劳作。她从没有怕过暑热天气,不管怎样骄阳似火,依然背着锄头扁担在 田野劳作。她也从没有惧怕严寒,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在冰封雪地的时候,依然在小溪 里洗衣、洗菜。她从没有怕脏怕累,无论多晚回家,都会一头扎进灶台快速为我们做饭。
ㅤㅤ②小时候,感觉母亲力大绝对不输男人,男人干的活,她一样全做。每天天蒙蒙亮,她便起床,为我们做饭,然后出门劳作。盛夏的阳光真像蘸了辣椒水,晒得人皮肤生疼,树叶被晒得耷拉下来,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晒伤了它们的翅膀。母亲弓着腰,举着锄头,一下一下,用力凿向坚硬的土地。锄头带起的尘烟,几乎迷了母亲的眼。汗滴混合着尘土,在母亲的脸上流淌出一条条黑色的印迹……
ㅤㅤ③我上中学后,父亲开始生病,无法为家做事情,家庭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肩头。除了劳作,她还要照顾父亲、安慰父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的头发就这么变得苍白,脸上的皱纹逐渐的增多,但她从来没有在我面前展露过一丝的疲倦和痛楚,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ㅤㅤ④随着我们学习费用的增加,母亲的压力更大了。她只有在种好几亩地之外,去上山砍柴,为人打零工、养蚕卖蚕茧。为了让蚕茧的产量更高,母亲必须多采桑叶,白天、黑夜给蚕加食。在蚕即将吐丝的那几天,母亲几乎不睡觉,守在蚕的旁边。蚕儿被母亲 精心喂得白白胖胖,白亮亮的身体发出迷人的光泽;而母亲的眼睛却熬得通红,脸色蜡黄,脸颊瘦削。等到蚕成茧,母亲便把蚕茧卖给市场,几个月辛劳换得的钱只够我们交一次学费。就这样,母亲所有辛苦换来的钱均供我们上学。
ㅤㅤ⑤在我毕业之后,她也并没有空闲下来,继续干着农活,为着子女们的将来操芳。直到有一天,她病倒了,才告别了田地的生活。
ㅤㅤ⑥母亲属牛,一生甘为孺子牛,日夜不停地忙碌着,默不作声地辛苦着。我经常怀疑,为何吃着粗茶淡饭的她,如此力大无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夜以继日,永不停歇?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夜以继日:
(2)照样子,写出相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注意语言要简洁。
例:第①段:母亲一生很忙碌。
第③段:
第④段:
(3)默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画面,说说场景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从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你体会到什么。
①但她从来没有在我面前展露过一丝的疲倦和痛楚,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②等到蚕成茧,母亲便把蚕茧卖给市场,几个月辛劳换得的钱只够我们交一次学费。
(6)读文章结尾,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夜以继日,永不停歇?作者用问句结尾,体会这样结尾的用意。
13.习作
ㅤㅤ题目: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ㅤㅤ提示与要求:你最爱读哪本书?为什么呢?围绕题目写一篇习作,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五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3分)看拼音写词语。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崩塌 狭窄 金碧辉煌 心旷神怡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美差(chāi)盛衰(āi)
B.削弱(xiā)镜匣(xiá)
C.纸屑(xiè)稀罕(han)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解答】A、有误,盛衰:[shèng shuāi]兴盛与衰亡。故“āi”错误,应改为“shuāi”。
B、有误,削弱:[xuē ruò](动)①力量、势力等减弱。故“xiā”应改为“xuē”。
C、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3分)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人影绰绰(姿态优美)不让毒气往里透(饱满,充分)
B.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漫游(随意)
C.应接不暇(空闲)敏而好学(优点多)
【分析】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词语解释。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A.有误。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绰绰:姿态优美。
句意是:不让毒气往里面渗透。透:(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
B.正确。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喑:沉默,不说话。
漫游:任意游乐。漫:不受约束;随便。
C.有误。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很多,来不及观赏。现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
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好:喜好。
故选:B。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让我健康成长,爸爸处心积虑地教育我。
B.李老师不耻下问,课堂上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C.下雪了,同学们奔向操场,无拘无束地打雪仗。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有误,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不符合语境。
B.有误,不耻下问: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不符合语境。
C.正确,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符合语境。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事要有魄力,你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什么事也做不成。
B.你不要拐弯抹角的,“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样比较好。
C.这件事彻底激怒了他,他“一个巴掌拍不响”。
【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语句。俗语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一般带方言性质。
【解答】A.正确。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B.正确。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
C.有误。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结合释义可知,“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符合语境。
故选:C。
【点评】平时应注意谚语、俗语的积累,理解谚语、俗语的意思,很容易找到答案。
6.(3分)下面诗句中,表达作者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分析】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要掌握诗歌情感主旨首先要理解诗歌意思,再结合背景资料和自己的理解去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解答】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陶渊明的《杂诗》,意思是: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此句充满着警示和鞭策的意味,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虞世南的《蝉》,意思是: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诗人借蝉自喻,表现出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持续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此句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诗人独特的读书感受。
结合释义可知,表达作者品格高洁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故选:B。
【点评】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7.(3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富强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段文字描述的情景用一个成语形容,最恰当的是( )
A.人寿年丰B.国泰民安C.丰衣足食D.安居乐业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解答】A.人寿年丰:人人长寿,年景丰收。形容社会太平,生活美好。
B.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C.丰衣足食:穿的丰富,吃的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D.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结合语境“国家富强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知,“国泰民安”最符合情景。
故选:B。
【点评】做题方法:
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语境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温和,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3.看成语的褒贬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5.看成语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8.(3分)下列故事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
A.《女娲补天》B.《日月潭的传说》
C.《孟姜女哭长城》D.《猎人海力布》
【分析】考查了百科知识。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A.有误,《女娲补天》属于神话故事。
B、C、D都属于民间故事。
故选:A。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做此类题目,作答完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
9.(3分)古诗文填空。
(1)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2)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题临安邸》
(3)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4)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5)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古人谈读书》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2)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
(3)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
(4)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故答案为:
(1)月落乌啼霜满天;
(2)西湖歌舞几时休;
(3)聒碎乡心梦不成;
(4)随意春芳歇;
(5)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0.(3分)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1 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4 可以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
3 宽容还是一束阳光,
5 宽容更是一座桥梁,
6 可以沟通彼此的心灵。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再写“宽容还是一束阳光”“可以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最后写“宽容更是一座桥梁”“可以沟通彼此的心灵”。
故答案为:
2 1 4 3 5 6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1.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相关练习。
材料一:
ㅤㅤ秋冬是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为缓解感冒中的发热、浑身酸痛等症状,人们常常选用泰诺(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主要成分布洛芬)等非处方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药物没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仅缓解感冒中的人体不适;药物服用如3天不见效,请及时就医;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不能饮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
材料二:
(1)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王大妈每天服用三颗“芬必得”。 ×
②4个月的妞妞感冒发热了,妈妈给她服用“泰诺”退烧。 √
③刘老师快生宝宝了,因感冒发热、浑身酸痛,她准备服用“芬必得”。 ×
④周明爸爸感冒发热,他饭前服用“泰诺”退烧,再喝点黄酒帮助散热。 ×
(2)患有慢性肾炎的徐大爷最近关节疼痛厉害,请你在“泰诺”和“芬必得”两种药物中帮他选择一种服用以帮助他缓解。并跟他讲清楚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建议徐大爷服用“泰诺”。服用时餐前服用,用药间隔4﹣6 小时,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每日最多2克。注意药物服用如3天不见效,请及时就医;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不能饮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
【分析】材料一是“泰诺”和“芬必得”的服用注意事项。材料二是“泰诺”和“芬必得”药物使用说明书。
【解答】(1)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①有误,结合材料一“此类药物没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仅缓解感冒中的人体不适”可知,王大妈每天服用三颗“芬必得”的做法是错误的。②正确。③有误,根据材料二表中内容可知,孕妇禁用“芬必得”。④有误,根据材料一“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不能饮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可知,周明爸爸服用“泰诺后和黄酒的做法不正确。
(2)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结合材料二表中内容,“芬必得”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泰诺”肾功能不全者可用,需慎用,所以建议徐大爷服用“泰诺”,再结合材料一需要注意的事项内容和材料二中服药时间、用药间隔、成人药量等内容讲清楚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
(2)建议徐大爷服用“泰诺”。服用时餐前服用,用药间隔4﹣6 小时,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每日最多2克。注意药物服用如3天不见效,请及时就医;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不能饮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
【点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要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多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思考能力。
12.阅读
一生忙碌的母亲
ㅤㅤ①母亲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没有闲着,绝大部分时间都在 为一家的生活劳作。她从没有怕过暑热天气,不管怎样骄阳似火,依然背着锄头扁担在 田野劳作。她也从没有惧怕严寒,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在冰封雪地的时候,依然在小溪 里洗衣、洗菜。她从没有怕脏怕累,无论多晚回家,都会一头扎进灶台快速为我们做饭。
ㅤㅤ②小时候,感觉母亲力大绝对不输男人,男人干的活,她一样全做。每天天蒙蒙亮,她便起床,为我们做饭,然后出门劳作。盛夏的阳光真像蘸了辣椒水,晒得人皮肤生疼,树叶被晒得耷拉下来,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晒伤了它们的翅膀。母亲弓着腰,举着锄头,一下一下,用力凿向坚硬的土地。锄头带起的尘烟,几乎迷了母亲的眼。汗滴混合着尘土,在母亲的脸上流淌出一条条黑色的印迹……
ㅤㅤ③我上中学后,父亲开始生病,无法为家做事情,家庭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肩头。除了劳作,她还要照顾父亲、安慰父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的头发就这么变得苍白,脸上的皱纹逐渐的增多,但她从来没有在我面前展露过一丝的疲倦和痛楚,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ㅤㅤ④随着我们学习费用的增加,母亲的压力更大了。她只有在种好几亩地之外,去上山砍柴,为人打零工、养蚕卖蚕茧。为了让蚕茧的产量更高,母亲必须多采桑叶,白天、黑夜给蚕加食。在蚕即将吐丝的那几天,母亲几乎不睡觉,守在蚕的旁边。蚕儿被母亲 精心喂得白白胖胖,白亮亮的身体发出迷人的光泽;而母亲的眼睛却熬得通红,脸色蜡黄,脸颊瘦削。等到蚕成茧,母亲便把蚕茧卖给市场,几个月辛劳换得的钱只够我们交一次学费。就这样,母亲所有辛苦换来的钱均供我们上学。
ㅤㅤ⑤在我毕业之后,她也并没有空闲下来,继续干着农活,为着子女们的将来操芳。直到有一天,她病倒了,才告别了田地的生活。
ㅤㅤ⑥母亲属牛,一生甘为孺子牛,日夜不停地忙碌着,默不作声地辛苦着。我经常怀疑,为何吃着粗茶淡饭的她,如此力大无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夜以继日,永不停歇?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太阳升起就劳动,太阳下山就回来休息。
夜以继日: 用晚上时间接续白天时间。形容日夜不停地从事某件事。
(2)照样子,写出相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注意语言要简洁。
例:第①段:母亲一生很忙碌。
第③段: 父亲生病家庭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
第④段: 母亲把辛苦换来的钱供“我们”上学。
(3)默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画面,说说场景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处场景描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白白胖胖“的蚕儿和“脸色蜡黄,脸颊瘦削”的母亲作对比,写出了母亲为了养蚕而了熬坏了身子,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5)从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你体会到什么。
①但她从来没有在我面前展露过一丝的疲倦和痛楚,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体会到母亲为了家庭、儿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品质。
②等到蚕成茧,母亲便把蚕茧卖给市场,几个月辛劳换得的钱只够我们交一次学费。 “几个月辛劳“说明辛劳的时间长,“只够“说明所得少,学资贵。体会到母亲为了供“我们“读书历尽艰,又无怨无悔的品质。
(6)读文章结尾,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夜以继日,永不停歇?作者用问句结尾,体会这样结尾的用意。 是母亲对家,对子女的爱支撑她夜以继日、永不停歇地劳作。用问句结尾,引发人们的思考,突出了母亲任劳任怨、疼爱子女的伟大品质。
【分析】考查了记叙文阅读。文章讲述了母亲夜以继日、永不停歇地辛苦劳作,表达了母亲对家、对子女深深的爱。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上下文及平时积累作答即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升起就劳动,太阳下山就回来休息。夜以继日:用晚上时间接续白天时间。形容日夜不停地从事某件事。
(2)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可知,第③段主要写了父亲生病家庭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第④段主要写了母亲把辛苦换来的钱供“我们”上学。
(3)考查了描写手法。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这样的环境下母亲还在地里劳作,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4)考查了写作手法。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把“白白胖胖“的蚕儿和“脸色蜡黄,脸颊瘦削”的母亲作对比,是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母亲为了养蚕而了熬坏了身子,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①从来没有: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结合前文“除了劳作,她还要照顾父亲、安慰父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的头发就这么变得苍白,脸上的皱纹逐渐的增多”,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依然“一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从过去到现在都没有“在我面前展露过一丝的疲倦和痛楚”,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为了家庭、儿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品质。②“几个月辛劳“说明母亲养蚕辛劳的时间长,“只够“说明卖茧所得少,学资贵。体会到母亲为了供“我们“读书历尽艰,又无怨无悔的品质。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段作用的理解。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母亲夜以继日、永不停歇地劳作源于她对这个家、对子女深深的爱。用问句结尾,引发人们的思考,突出了母亲任劳任怨、疼爱子女的伟大品质。
故答案为:
(1)太阳升起就劳动,太阳下山就回来休息。
用晚上时间接续白天时间。形容日夜不停地从事某件事。
(2)父亲生病家庭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
母亲把辛苦换来的钱供“我们”上学。
(3)这处场景描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4)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白白胖胖“的蚕儿和“脸色蜡黄,脸颊瘦削”的母亲作对比,写出了母亲为了养蚕而了熬坏了身子,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5)①体会到母亲为了家庭、儿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品质。
②“几个月辛劳“说明辛劳的时间长,“只够“说明所得少,学资贵。体会到母亲为了供“我们“读书历尽艰,又无怨无悔的品质。
(6)是母亲对家,对子女的爱支撑她夜以继日、永不停歇地劳作。用问句结尾,引发人们的思考,突出了母亲任劳任怨、疼爱子女的伟大品质。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3.习作
ㅤㅤ题目: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ㅤㅤ提示与要求:你最爱读哪本书?为什么呢?围绕题目写一篇习作,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为题。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想想你曾经读过哪些课外书,最喜欢或给你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书,确定好习作内容。介绍时可首先点明介绍的书名是什么,然后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中间重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向大家说明推荐的理由。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对于我们而言真的非常重要,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到人生中真正的享受!
自从上小学以来,我这个“小书虫”越来越喜欢读书,在别人看来很无趣的书,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那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虽然我看过许多书,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世界上最美的百科图画书》,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这是一本由德国作家科纳莉•海庭、哲尔德•英特迈尔、曼弗莱德•史蒙戴写作,德国插画西尔维娅•克里斯托弗等手绘的儿童百科书。这本书以它精美的绘图,丰富的内容,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百科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书中将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交通工具、我们的地球、我们之前的时代、植物的世界、动物的天地等门类,又把每个门类分为若干个主题,然后分主题介绍。每个内容由浅入深,既脉络清晰,又便于查阅。书中的每一幅图都是由德国著名插画师精心绘制而成,画面栩栩如生,色彩丰富,童趣十足,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画,我感觉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而且随图的说明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植物的世界》中的《各种真菌》这一章。看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真菌是生长在潮湿的森林里和茂盛的草原上,靠坏死的植物获取养分,有地下的非常细小的菌丝组成的一种神奇的植物。它在每年的7~10月份由菌丝体向上蔓延,在地面上长出来的果实就是我们叫的蘑菇。真菌的种类很多,蘑菇只是其中一种。蘑菇也分为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可食用的蘑菇大多是颜色暗淡,相貌普通,不太显眼,比如我们常吃的:黄皮牛肝菌、褐绒盖牛肝菌、红茹菌、杏绒菌、鸡枞菌等等;有毒的则颜色鲜艳,长相奇特,非常吸引人,像:蛤蟆菌、白毒伞、黄罗伞等。
这本书真是太有趣啦,它真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里面富含的知识非常丰富,非常详细;图画也非常精美,画得栩栩如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理解,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文字说明。怎么样,这样一本好书,你也来读一读吧!
【点评】文章布局合理,开篇点题,然后下文讲述了这本书的大意,接着叙述自己读书得到的收获,最后总结,深化文章主旨,叙述条理清楚,但是文章语言平淡,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吧!
bēnɡ tā
xiá zhǎi
jīn bì huī huánɡ
xīn kuànɡ shén yí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
布洛芬(芬必得)
年龄
>3个月的儿童和成人
>6个月的儿童和成人
服药时间
餐前服用
随餐或餐后服用
用药间隔
4﹣6 小时,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6﹣8 小时,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成人药量
每日最多2克
每日最多2克
退热效果
(强)
√(较强)
关节痛
(效果弱)
√(效果好)
孕妇
可用
禁用
肝功能损伤者
风险较大,禁用
可以用
肾功能不全者
可用,需慎用
禁用
胃肠损害
较小
有一定风险
bēnɡ tā 崩塌
xiá zhǎi 狭窄
jīn bì huī huánɡ 金碧辉煌
xīn kuànɡ shén yí 心旷神怡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
布洛芬(芬必得)
年龄
>3个月的儿童和成人
>6个月的儿童和成人
服药时间
餐前服用
随餐或餐后服用
用药间隔
4﹣6 小时,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6﹣8 小时,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成人药量
每日最多2克
每日最多2克
退热效果
(强)
√(较强)
关节痛
(效果弱)
√(效果好)
孕妇
可用
禁用
肝功能损伤者
风险较大,禁用
可以用
肾功能不全者
可用,需慎用
禁用
胃肠损害
较小
有一定风险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拼音,正确工整地写生字,下列词语全都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语文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