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调研期中测试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名校调研期中测试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1.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在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诗人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深情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
4.李白《峨眉山月歌》诗中,描写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并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诗是: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阅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既然我们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栈,多接触社会,多了解人生, 要读无字之书, 要读有字之书。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wù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拓宽( ) ②领wù( )
(2)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一个词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是 。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既……又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是 D.只有……才
(4)语段中的加点词语中,词性是动词的一项是( )
A.重要 B.阅历 C.接触 D.人生
二、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孔子,名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家。(1分)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件)
C.不逾矩(越过) D.博学而笃志(坚定)
8.“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复习学过知识的重要性,请问两者强调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分)
9.孔子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段话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曾子衣敝衣①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诸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而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衣敝衣:穿破旧的衣服。②致邑:这里指送一座城作为封地。③诸以此修衣:指用城里的钱财购买华丽的服饰。
11.“终不受”中的“受”的意思是 。(1分)
12.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非/求于人人而献之/奚为不受 B.先生非求于人/人而献之/奚为不受
C.先生/非求于人人而献之奚为/不受 D先生非求于人人/而献之奚为不/受
1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对于曾参不接受赠予持怎样的态度。(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母亲用秤
①家里有杆老秤,是母亲用来称东西的专用品。这杆秤不知使用过多少年,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躺着,要不是搬家,还真想不起它。
②母亲没念过书,可玩秤比有文化的父亲还精明。父亲开玩笑说,母亲天生就是耍秤杆子的料,比他耍笔杆子强。
③早年间家里穷,父亲说有秤也没用;但母亲说,家里有杆秤还是比较方便。一番争吵过后,还是母亲坚持己见——这秤,我买定了!此后,母亲经常晌午间跑去山里刨药材,刨了许多天,才凑齐了买秤的钱。秤买回来了,但母亲并不识秤,那上面没有数字,只有点点金星。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学了很久总算学会了用秤。
④很长时间里,秤是家里唯一的度量工具,每天做饭,母亲总会用秤称一称,几口人吃饭,下多少米面,她都要心中有数,既够吃,也不浪费。就连亲戚之间走动,母亲对来往的东西也都要称一称,她说不占人家便宜,咋来咋走,宁肯做那吃亏的一方。母亲用秤最多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一些米面的借用与归还。用秤称完,母亲还要用她独特的方法记上账,那账单我完全看不懂,都是点点,像秤杆上面的准星,有大有小。母亲告诉过我,那些点点,大的是斤,小的是两,准确率不差分毫。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
⑤后来,山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寂静到后来的喧嚣。母亲的心也有几分不安分了——她是村里最早耍秤杆子的人,知道秤上的学问。母亲在路边摆了个小摊儿,自家地里种植的,山野采摘的,都成了母亲小摊儿上的货品。母亲不喜欢叫卖,可东西卖得比谁都快,特别是那些回头客,总会争着抢着再度购买。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添上,只多不少。有时候,不等母亲做这道”附加工序”,顾客自己就上手了,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
⑥有一次,一位城里来的女游客站在母亲的小摊儿前,望着一篮子山桃发呆,想买又想走的样子,母亲见状,就和她闲聊起来。那人说,她母亲曾在这里插过队,就喜欢吃这里的山桃,如今她母亲患病卧床,还想着吃这山桃呢,自己很想买一些带回去,可钱包不知啥时丢了……母亲默默地将山桃装了一大袋,外加10元钱,一同递给了那位女游客,那人连连摆手,母亲轻声说:“出门在外,谁都可能遇到难处,帮一把,不算事。”
语文试卷 第3页 ( 共8 页)
⑦母亲用她那杆秤做了十几年买卖,和邻里、游客都处得很好,可我家的日子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反倒是家里的土产特产再没有了积压和库存,每年都早早“被打发”得干干净净。我们笑说母亲瞎忙活,母亲很认真地说:“挣多少是多?够上碗边儿就行了。”
⑧母亲最大的“业绩”,就是磨光了那杆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我一直奇怪,没有星星点点之后母亲咋称斤论两呢?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笑笑,透露了谜底:“其实,我压根儿就不识秤,手里拿杆秤,不过是让人对我信任,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
⑨母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啊,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凭良心做事,都要懂得感恩,都要敬着别人,都要把吃亏当成一种福分!
14.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4分)
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添上,只多不少。
1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7.请谈谈你对文章第⑨段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要把吃亏当成一种福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两个星空
①我出生在正月,是和着风雪的节拍来到人世的,这个季节对我们极北地区来说天黑得早又亮得晚,为了节省,人们做早饭晚饭时,一般的人家会把炉火当灯。但冬夜的光明依然是辽阔的,大多数时候,月亮都是顶呱呱的天灯,而雪花铺就的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反光板,天地间焕发着乳白的光晕。你可以穿得暖暖和和的,在月亮地里劈柴挑水,给牛马加草料,串门子回来晚也不怕,月亮照着路呢。
②春天张开翅膀了,屋顶的积雪被暖阳融化,冰溜子晶莹剔透得像棒棒糖,摘下一根,咯嘣咯嘣地嚼,嚼得透心凉。家家烧荒草,翻地,上粪肥,打垫,那些小小的种子埋进土里,很快就会长出绿苗。菠菜、生菜、水萝卜,要不了多久,就水灵灵地上了餐桌。
③到了夏天,菜园的茄子豆角和西红柿都下来了。姹紫嫣红的它们进了油锅,再有几片肉加持,满院子都是香味了。吃过晚饭,在蚊烟缭绕下人们喝茶聊天,聊聊婚丧嫁娶、雷公发怒、河神镇妖等天上人间的事,听得我们这些小孩子一惊一乍的,竟有一些会刻进记忆里。
④秋天一到,风又硬了,人们抓紧时间秋收,常常是庄稼没收完,雪就来了。这时节负责内务的女人最忙碌,给家人做棉袄棉裤,大人的通常翻新一下,再加一层棉絮,小孩子长得快,几乎年年都得接裤腿和袖管,不然会冻手脖子和脚脖子。收了秋,手巧的女人把土豆萝卜白菜下到地窖,腌上咸菜,再腌上一大缸酸菜,漫长的冬天就有了安稳的感觉。趁着正午的太阳还是热心肠,赶紧打了糨糊,裁好窗纸,把窗户缝溜了,不然寒风的小舌头三九天伸进来,你就会有被咬的感觉。
⑤冬天一拉开帷幕,就是一出长达半年的大剧。我们偎在火炉旁吃东西听故事的时候,山林的狍子野兔正努力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干枯的浆果和蘑菇,留鸟在树缝中探寻僵死的虫子果腹。人们进入腊月就忙年了,买春联年画蜡烛爆竹,买烟酒糖茶和罐头,宰年猪,蒸年干粮,洗被扫尘。
⑥熬过一冬,向阳山坡的积雪开始消融。体恤我们的春天所到之处,冰雪作古,碧草萌发,糊了一冬的窗纸和毛毡拆卸下.来,屋子陡然明亮起来。我们买来猪仔,了无生气的猪圈又有生气了
⑦我们的日子就在这四季中,随日月和流水,艰辛而踏实、朴素而温暖地缓缓流转。发生在山镇的每一个变革和进步,都能激起我们心灵的涟漪。我们忘不了电灯取代了蜡烛的那天,全家人盘腿坐在炕上,简直不能相信头顶这颗小小的玻璃圆脑袋,发出的光比蜡烛要亮上几百倍,能照清人脸上的雀斑,照亮地板上的蜘蛛!我们更忘不了铁轨铺到山镇,第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时,一帮人追着火车啧啧惊叹,这可不就是森林里的神龙么!
⑧我在小镇抢过婚礼的喜糖,也跟着大人吃过丧饭。我喜悦地看着姐姐穿着鲜艳的嫁衣出嫁,也悲伤欲绝地看着父亲在阴冷的冬天离我们远去。父亲去世一个月后的除夕,母亲依然在灶上为我们煮饺子,永远记得饺子将熟时,她拉开沉沉屋门,朝寒风凛冽的户外撇了一勺饺子汤,召唤父亲吃饺子的情景。
⑨我最初走上文学之路,采撷的正是那片土地上的花朵。大自然雨露寒霜风云变幻,动物植物丰富多姿,人世间生灵的欢欣与悲苦,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都是我魂牵梦萦心心念念的宝藏,都是我执笔为文的动力。我很难定义文学是什么,只能说天地间有两个星空,一个是澄明上苍赐予的,要抬头仰望;一个是悲欢人间赐予的,需低头拾取。我这个作家需要不断深入地找寻挖掘,发现一块顽石会发光,一条河流会唱歌,听得懂二胡曲里的泉和月,看得到故里乡亲的喜与盼。只有这样,才能跟上认知,摸到它的脉搏,完成血肉丰满的作品。
18.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说说极北地区的冬夜有什么特点? (2分)
阅读第④段,概括女人们秋天的主要家务。(3分)
20.结合文章第⑦段,写出加点词语“心灵的涟漪”在文中所代表的具体含义。(2分)
21.阅读第⑨段,并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写出血肉丰满的作品。(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2.以下语段均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请将每段描写对应的人物填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即可)。(2分)
A..衍太太 B.寿镜吾 C.范爱农 D.长妈妈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2)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23.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人生的启蒙导师。阅读《朝花夕拾》,下面人物中,你认为谁才是鲁迅的启蒙导师? 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3分)
阿长 藤野先生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4.2023年9月,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学校开展了“弘扬亚运精神,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学校征集的部分活动标语,请选出与主题不相符的一项( )(2分)
A.科技强国,奋斗有我 B.逐梦赛场,自信自强
C.运动展风采,拼搏向未来 D.延续拼搏精神,激扬青春活力
(2)为了吸引更多同学参加体育活动,请你提出两条建议。(4分)
(3)小刚同学在体育课上打完篮球,不洗手就要做眼保健操。请你从养成健康习惯的角度提醒他,你要怎样劝说他呢? 请写在下面。(4分)
(二)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手,或纤细灵巧,或粗壮有力。手能传递真情,为你撑起一片天空,手能托起生命,给你生活的勇气和重生的力量。有人用这双手慰藉心灵的伤痛,有人用这双手营造幸福的生活……
请以“一双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园丁在花盆里种下一颗种子,他们并不知道它能否发芽,也不知道最终能否开花结果。但优秀的园丁在播下种子之后都会很自觉地去浇水、松土、施肥、修剪、除虫、治病……因为只有这样,种子才有可能开花结果。
的确,生活中很多事是人们无法预知的,但我们仍然要有所作为。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 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5,吉林省名校调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名校调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共5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