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章 1.4 1.5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一章 1.4 1.5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一章 1.4 1.5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章 1.4 1.5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1.4 1.5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共11页。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考点1 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注意:
    (1)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的质量,而不是加入到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
    例1 将少量的以下液体: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⑧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②④⑦⑧            B、 ②④⑥⑦⑧             C、 ①②④⑦⑧           D、②③④⑦⑧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剂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例2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A、水             B、 酒精                  
    C、汽油          D、苯

    例3 “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 ③④⑤
    例4 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定其密度是a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则它的密度的数值是(     )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都有可能
    例5 在一定条件下,将5克食盐放进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沉积有1.4克食盐,此溶液的质量为(     )
    A、15克                       B、16.4克                C、11.4克                  D、13.6克

    考点2 悬浊液和乳浊液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体、液体、气体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均一、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不分层
    分层,下沉
    分层,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泥水、钡餐、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等
    例1 浓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小明早餐吃了几片面包和一盒纯牛奶,纯牛奶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纯净物
    例2 清洁的空气可以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出现时,空气可视为(     )
    A、溶液 B、纯净物 C、乳浊液 D、悬浊液

    总结:1.4的内容难度不高,注意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点。尤其是对溶质的正确理解是解决中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取用液体              B、量取液体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2、血液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悬浮在血浆中形成的物质,所以血液是(     )
    A、溶液 B、乳浊液 C、 悬浊液 D、溶剂
    3、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4、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5、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分散有固体的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试判断:
    (1)甲试管中是_____液,乙试管中是_____液,丙试管中是_____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3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
    甲中_____,乙中_____,丙中_____。
    (3)这3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______;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5物质的溶解
    考点1 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
    1、物质的溶解性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影响因素:内用:溶质、溶剂的种类 外因:温度
    注意:溶剂的质量不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只影响能溶解的数量。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代表物质是硝酸钾;
    (2)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代表物质是氢氧化钙和气体物质。
    例1 下列不属于影响蔗糖溶解于水中快慢的因素是(     )
    A、水的质量           B、 颗粒大小         C、水温              D、是否搅拌
    例2 如图所示,往试管中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的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例3 25℃时, 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总结:溶解性是为了定性的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注意设计方案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时,要抓住溶解性的概念,控制一定温度、相同种类和质量的溶剂。

    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判断饱和溶液的现象是看溶液底部有无未溶解的固体。
    2、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和溶剂的量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例1 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两烧杯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例2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例3 20℃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乙所示。氯化钠、硝酸钾在20℃和50℃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     )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7.0
    硝酸钾
    31.6
    85.5

    A、图甲烧杯①中的格液为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为5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②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图甲烧杯②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例4 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解度不变                
    C、溶剂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变小
    总结:当溶液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时,这时候要考虑到一种状况:溶液刚好饱和,这是做此类题目的关键。

    考点3 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1)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因:温度
    注意: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就不会改变。
    3、溶解性等级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20 ℃)
    10克
    例1 下列有关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18克NaCl在5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克         
    B、36克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C、20 ℃时,36克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D、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例2 20 ℃时,下列4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1克物质溶解在10克水里                           B、150克物质溶解在1000克水里
    C、24克物质溶解在300克水里                       D、0.3克物质溶解在1.5克水里
    例3 下表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
    度/克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30℃时,氯化铵的溶解性属于(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2)由上表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 ℃时,向100克水中加入50克氯化铵,形成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 ℃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例4 下表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格。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甲的溶解度(g)
    13
    20
    40
    67
    110
    169
    246
    乙的溶解度(g)
    0.18
    0.17
    0.16
    0.14
    0.12
    0.10
    0.07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________(填“甲”或“乙”)。
    (2)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不考虑水分蒸发,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C中再加入25克甲,充分搅拌,恢复到20°C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考点4 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3、溶液的配制
    步骤:(1)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胶头滴管量取);
       (3)溶解;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例1 20°C时,在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A、B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乙中溶液质量是130克
    C、 烧杯甲中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
    例2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碘酒溶液的溶剂为________。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5
    37.3
    38.4
    39.8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_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另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
    例3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克/100克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 ℃时,_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该温度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②请写出一种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0 ℃时,将20克氯化钠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克。

    变式训练:
    1、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2、有A、B、C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质;B物质制成11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质375克饱和溶液用去350克水。这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为(     )
    A、BA C、A>B>C D、B>A>C
    3、20 ℃时,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不断恒温蒸发水分,表示水分蒸干之前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

    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石灰水,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5、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6、已知t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在该温度下,将25克氯化钾固体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5% B、28.6% C、33.3% D、50%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C、c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 ℃时,120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克
    8、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28
    10
    4
    14

    28
    10
    6
    14

    60
    10
    8
    18
    A、28 ℃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B、60 ℃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 ℃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9、在60 ℃时,将24克硝酸钾溶于96克水中,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现将此溶液分为三等份:
    (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到8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5倍,需要加入硝酸钾固体___克。
    (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入_____克水。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