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认识明清时期文化的发展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扩大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体会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所处的历史阶段,体会封建社会末期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繁荣
通过对陆王心学和进步思潮的史料分析,理解两种思想的进步性所在。通过学习本课,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局限性作出客观的历史解释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
文学艺术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一大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转型
《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
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
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
京剧《儒林外史》《红楼梦》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美洲白银流入,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结合序言,归纳农业发展新气象的表现和影响。
2.阅读“历史纵横”,分析明清手工业出现新变化的表现
3.归纳商业新发展的表现
阅读教材82-83页,概括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新现象。
①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②丰富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③推动经济作物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
▲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增加收入。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阅读教材82页导言,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现象。
突破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思考:阅读“历史纵横”,分析明清手工业出现新变化的表现?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ù)轴而户纂(zuǎn)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特征: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③计日受值。
产生条件: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活跃(根因)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③人身控制放松,可自由雇佣的劳动力出现
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一些行业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货币:海外贸易刺激白银流入
促进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集聚
商帮:徽商、晋商、宁波商人等
地域性商帮形成,全国贸易网络联通
城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古代为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明清称为天下四大镇。此处的"镇"与现时的行政区划单位的"镇"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①商品经济的繁荣; ②海外贸易的发展;③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④白银自身的货币特点
①推动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②推动赋税制度改革;③有利于商业资本聚集,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开始落后于世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 …… 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 “光宗耀祖” ,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一:随着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理学已沦变为“游谈无根”,“竭而无余华”, 完全以抄袭“宋人语录”及“策论”为治学圭臬,严重脱离实际,变成了空疏无用之学,对明清以来的学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一般士人沉湎于空谈心性,不切实际,不谙时务。 —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形成陆王心学。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王阳明:《传习录》
①宇宙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
③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将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强调道德自律、自觉精神。强调主观能动性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探究: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
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材料一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①动摇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李贽(1527-1602)
明末进步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依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事。”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黄宗羲(1610-1695)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期隐居。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顾炎武(1613-1682)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晚年专志于经学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1619-1692)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曾起兵抗清。晚年隐居于石船山麓,著有《读通鉴论》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梳理:明清时期丰富的文艺作品有哪些?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明】施耐庵《水浒传》
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 ——【明】吴承恩《西游记》
依据材料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小说戏曲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城市商品经济繁荣;(2)社会娱乐活动丰富;(3)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普通人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反映明代文学的市俗化趋势,这正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突出反映。
思考点: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明清小说戏曲繁荣原因: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①经验总结性著作多,缺乏科学理论探索
梳理:明清时期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有哪些?有什么共同特征?
不变:总结前人成就,无科技创新,仍是传统科技,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概念: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
利玛窦(MatteRicci,1552年—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
明末清初第一次西学东渐1、背景: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运动下,天主教扩大信徒的需求;明末海禁松弛。2.表现:①明朝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士大夫与利玛窦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表现: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如《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③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中国。
(意大利)利玛窦(1552-1610)
(德意志)汤若望(1591-1666)
(比利时)南怀仁(1623-1688)
康熙年间南怀仁主持修建的北京天文台
(2020·江苏高考·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1.(2023·北京·高考真题)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 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帮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居多,①与题意不符;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力(亩产斤数)较其他地区高,说明此地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此时的海外贸易线路较多,说明明代海外贸易没有阻断,③不符合题意;根据示意图信息,广州、泉州、福州、宁波等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背景图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想领域新倾向,文化领域新成就,科技领域新总结,首屈一指,社会转型,科技无创新突破,闭关自守自大无知,科学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内容ppt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之变,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文化之变,《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文内容ppt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手工业,小农经济占主导,封建专制制度束缚,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承古萌新,小说与戏曲,总结传统但缺乏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