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6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夏商西周,考情分析,时空定位,文化遗存,商周的经济,阶段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二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三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四讲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传说时代——从部落到国家
本单元是高考高频考点,大题小题都有涉及。复习时注意与三本选择性必修知识点的关联。
距今约70万-20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思考1:依据两则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中华文明起源分布的特点
①聚河而居; ②分布广泛。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旧石器时代主要特征: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群居生活, 已学会用火。
新石器时代主要特征: 考古学上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主要特征:打磨结合制作石器、陶器、精美玉器 农业起源,饲养家畜、修建村落。 后期: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分化; 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
思考2:归纳整合中华文明的特点: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1)元谋人 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发现两颗人类门齿,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绝对地质年代为距今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 1921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上山洞里发现遗址堆积层,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测定其生活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①彩绘陶器②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种植水稻;修建村落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4.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进步
在中国众多璀璨的远古文化中,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是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技术、成句子的陶器符号文字资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使研究者们或者认为它正站在文明的门槛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认为它已进入文明社会,已形成文明古国。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申遗成功。
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链接·选择性必修 2·P19、P21】
2.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统一战争(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形成了华夏族(汉族)多元一体的特点与风格,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三皇:燧(suì)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带领人们用兽皮制衣、结网打鱼发明八卦, 创造文字结束“结绳 记事”的历史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黄帝 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 尧 舜
3.尧、舜、禹“禅让”传说
“禅让”:传说尧、舜、禹时期由各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标准一般为传贤。
邦国林立。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 ——商周时期的原始民主传统
②遗址: 二里头遗址
①都城: 阳城(河南登封)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世卿世实禄,世官制,贵族政治
②地方行政制度: 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
①中央官僚制度: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③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材料二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 神权与王权结合;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含义: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从以上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同姓诸侯国多于异姓诸侯国,多位于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战略要地。
材料一: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 ——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西周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分封越多,宗周越弱;时间越久,亲情越疏...终究因为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宗周灭亡,王纲解组,那一个庞大的网络,一旦崩散。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
阅读两段材料,归纳分封制的作用
有利: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不利:诸侯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
含义:以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作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维护了统治秩序。
(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统治秩序。(2)表现:仪式、器具、称谓。(3)作用: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的发生。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①商朝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选2》P36②中国在商朝就使用贝作为货币 《选2》P39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选2》P39④商周时期出现契约 《选2》·P40
①概念: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②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宫殿和宗庙位于中心③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
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帝王由于迷信,凡事(如征战、祭祀)都要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西周利簋(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
收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
1.井田制概念的两个深化点
2.商周时期奴隶制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原因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1)井田是贵族受封的土地,这些土地一般不能买卖,所以称之为“公田” 。井田制下周王实际上是全国土地的名义上的最高拥有者。
(2)西周晚期,私下土地买卖或小农个体经营发展,使井田制受到冲击,趋向瓦解的表现,但不代表当时井田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瓦解是在战国时期。
(1)政治方面: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巩固奴隶主统治奠定了政治基础,为奴隶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2)经济方面:井田制的发展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3)文化方面:甲骨文、科技的发展等,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出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关爱百姓,从而繁荣经济。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①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②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③地方权力较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 ④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⑤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延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⑥实行世卿世禄制,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⑦尚未出现真正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建全。
【考点】商周时期的经济
1.(2022·全国乙卷·1)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2.(2022·天津卷·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 A.良渚文化的传承 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 D.巴蜀文化的传承
【考点】古代人类和文化遗存——良渚文明
1.(2023·浙江卷1月.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1讲 人民解放战争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时空定位,解放战争,不同的建国方针,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经济崩溃,政治孤立,阶段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0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定位,火与血的威胁,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该如何抗争,阶段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6讲+++辛亥革命+-+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路在何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