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比的意义_人教新课标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40977/0-16984499322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比的意义_人教新课标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40977/0-16984499322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比的意义_人教新课标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比的意义_人教新课标,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自学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想:
由于学生有了除法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比的概念宜采用比较发现的方法进行教学。这节课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不大,因此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自学汇报,讨论总结关于“比”的一系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对“比”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如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同时又搞清了两个数比的时候谁在前、谁在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凡是学生自己能感悟理解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自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不遏制,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我们这个多媒体讲台,长5米,宽2米,根据这两个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①长是宽的几倍?5÷2
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5
2.师:长是宽的几倍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长与宽进行比较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5÷2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5÷2求的是长是宽的几倍,是长和宽的比。
师:对!5÷2求的是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2。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5比2,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
生:宽是长的■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5。
(板书:宽和长的比是2比5)
师:都是长和宽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5比2,而另一个却是2比5呢?
生:因为5比2是长和宽的比,而2比5是宽和长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课件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说说100千米和2小时的意义。
生:100千米和2小时分别是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汽车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练一练。
①有5朵红花和10朵白花,白花朵数与红花朵数的比是()比(),红花朵数和白花朵数的比是()比()。
②6头猪共重372千克,猪的总质量和头数的比是()比()。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6~47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5比2,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5∶2。)
师:5∶2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5∶2)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5∶2,指名学生试读5比2,然后学生齐读5比2。)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还知道什么叫比值。
师:什么叫比值?
生: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商,叫比值。
师:怎样求比值?
生:求比值只要用前项除以后项。
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3∶1410.5∶128∶4(学生独立计算。)
师:通过求比值,你发现比值可以是哪些数?
生1:可以是分数。
生2: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
师:对!我们学会了求比值,并且知道了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那么你还自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还自学到了比与除法的关系。
师:说具体些。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师:说得真具体,我们知道分数和除法的联系,那么比和分数有联系吗?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师:说得真好,谁还有补充吗?
生:比的后项不能是0。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或分母),而除数(或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师:比的后项不能为0,还有补充吗?
生: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5∶2写成■。
生:5∶2可以写成■,也可以读作5比2。
师: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一个比。
质疑问难。
师:还有什么疑问吗?(稍停片刻)
生:我在电视中看到中国足球队以3∶0战胜马来西亚队,后项怎么可以是0?
师:谁能解释一下?
生:3∶0表示球赛双方进球的个数,和今天学的比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我们603班有男生24人,女生23人,请根据这一组条件写出几个比(有几个就写几个)。
2.判断。
①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能是0。()
②小明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69厘米,小明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69。()
四、课堂总结(略)
反思:
1.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长期以来,老师总希望学生是一张“白纸”,以便在课堂上开展探究讨论,以低起点而达成高目标,用以体现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事实上,从一年级开始,每一节课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的,何况是六年级的学生。因此,本节课笔者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对除法与比、除法与分数的联系等并把准学生的知识起点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课堂的气氛始终是热烈而和谐的。
2.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用,而自学课本是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节课教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切合学生实际,而且学生乐意接受。
3.恰当调整新知教学顺序
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客观上要求老师的教学要由简单到复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由果到因、由面到点进行教学。按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最后的知识点应该是比的后项不能是0。但学生汇报时讲到了比的后项不能是0,老师顺着学生思路问“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0”,学生借除数和分母不能是0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之,学生的汇报不管从哪里开始,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新知的教学顺序,那样的课堂就显得比较和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圆的周长_人教新课标,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巩固和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圆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共35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的意义_人教版新课标,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建构意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深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