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新)及答案(九科)
2024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2023年10月17日 14:30~17:05 时长:75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共8页,共19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 、或的大量排放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 原子利用率是期望产物的总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的物质的量之比
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能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可向燃煤中加入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A错误;
B.的大量排放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B错误;
C.原子利用率是指被利用的原子的质量比上总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故D正确;
答案选D。
2. 下列过程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在生产可乐时,在加压的条件下通入
B. 氨的催化氧化时,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 向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入10滴浓溶液后,橙色变深浅
D. 将 平衡体系温度降低,气体的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打开可乐瓶盖后,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有大量气泡逸出,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
C.,滴入10滴浓溶液后,平衡正向移动,橙色变深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移动,碘单质浓度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 向稀溶液中滴加足量氢碘酸:
B. 向酸性溶液中通入: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D.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溶液,恰好使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稀溶液中滴加足量氢碘酸,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向酸性溶液中通入:,故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故C正确;
D.明矾溶液中滴加溶液,恰好使沉淀完全,铝离子转化成偏铝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故D错误;
答案选C。
4. 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是
A. 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
B. 增大反应物的质量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 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提高了分子的能量
D. 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但是普通分子能量较低不会发生有效碰撞,A错误;
B.增大反应物的质量不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例如增加纯固体的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B错误;
C.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
D.升高温度,提供了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则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哪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判断。
【详解】A.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A错误;
B.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
C.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没有电解质溶液,不能形成原电池,C错误;
D.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形成锌铜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D正确;
故选D。
6.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
B. 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物质
C. 能发生加成反应
D. 既能与乙醇又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该物质结构简式,其分子式:,故A错误;
B.该有机物含羟基,与羟基直接相连的C原子上有H原子,可被氧化生成醛类物质,故B正确;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羧基可羟基,既能与乙醇又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A。
7. 室温下,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离常数为的HB溶液中:
B. 的HF溶液的pH约为2,则HF为强电解质
C. 用等浓度的硫酸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硫酸体积相等
D. 向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溶液中与的比值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HB电离方程式:,,则,故A错误;
B.若HF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pH值应为1,但溶液实际pH=2,故B错误;
C.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完全电离,氨水部分电离,说明,则中和氨水消耗硫酸体积较多,故C错误;
D.硫酸铵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铵根离子,氨水中一水合氨部分出铵根离子,所以向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溶液中与的比值增大,故D正确;
答案选D。
8. 已知HA是挥发性强酸,下列叙述正确且能说明HB是弱酸的是
A. HA和HB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取
B. 相同pH的HA和HB分别跟铁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
C. 相同pH的HA和HB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HB的pH变大
D. 将pH均为3的HA和HB,都稀释成的溶液,HB所需加入水的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HA和HB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取,可能是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所制取,不能说明HB是弱酸,故A错误;
B.相同pH的HA和HB分别跟铁反应产生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只能说明初始溶液相同,不能证明HB是弱酸,故B错误;
C.相同pH的HA和HB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HB的pH变大,说明HB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入相应钠盐,减小,说明HB是弱酸,故C正确;
D.将pH均为3的HA和HB,都稀释成的溶液,HB所需加入水的量少,只能说明HB酸性强于HA,不能说明HB是弱酸,故D错误;
答案选C。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的溶液中:、、、
B. 通入足量的溶液中:、、、
C. 的溶液中:、、、
D. 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会和铵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不共存,A不符合题意;
B.推通入足量溶液中存在,、、、相互不反应液不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共存,B符合题意;
C.Fe3+与SCN-结合生成配合物,不共存,C不符合题意;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可能是碱性或酸性,碱性溶液中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酸性溶液中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生成弱酸次氯酸,不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工业上利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其反应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矿石粉碎的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和矿石的转化率
B. 反应②中即使通入过量的氧气,也不能将全部转化成
C. 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②的进行,所以工业生产采用高压条件
D. 过量的氨水吸收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黄铁矿粉碎和空气焙烧生成二氧化硫,在接触室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用浓硫酸吸收得到浓硫酸;
【详解】A.对矿石进行粉碎,增大原料间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矿石的转化率,A错误;
B.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②中即使通入过量的氧气,也不能将全部转化成,B正确;
C.反应②为,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②的正向进行且增加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工业生产采用高压条件,C正确;
D.过量的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完全转化为亚硫酸根离子,化学方程式:,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物质用途或操作正确且与盐类水解有关的一组是
①明矾净水
②用热纯碱溶液除油脂
③用于印刷线路板
④用水溶液制备
⑤用硫酸铜和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杀虫剂
⑥在氯化氢气氛中灼烧氯化镁晶体制无水氯化镁
⑦用铁粉、氯化钠和炭粉的混合物作食品抗氧化剂
⑧在含氯化铁杂质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除杂
⑨配制溶液时将晶体溶于浓硫酸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指定浓度
A. ①③⑤⑦⑧B. ③④⑦⑧⑨C. ①②④⑥⑧D. 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明矾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较大表面积,能够吸附水中杂质,与盐的水解有关;
②纯碱溶液水解呈碱性,加热后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能使得油脂发生碱性水解,与盐的水解有关;
③氯化铁溶液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腐蚀铜,用于印刷线路板,与水解无关;
④水溶液加热钛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钛和挥发性HCl,氢氧化钛分解为,与盐的水解有关;
⑤硫酸铜和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杀虫剂是两者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浊液,铜离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与盐的水解无关;
⑥氯化镁电离出的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在氯化氢气流中抑制了镁离子的水解,与盐的水解有关
⑦用铁粉、氯化钠和碳粉混合物能够形成原电池,达到消耗氧气的目的,能够使食品保鲜,与盐的水解无关;
⑧氯化铁溶液中的铁离子水解呈酸性,氧化铜消耗氢离子,促进了的铁离子的水解,最终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与盐的水解有关;
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故配制溶液时不能将晶体溶于浓硫酸中,与盐类水解无关;
综上,故选C。
12. 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对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稀硫酸浓度增大,析出沉淀的时间减少,说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时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5,等体积混合时,0.3ml/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故其不可能褪色,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因此B错误;
C.在SO3的吸收阶段,当从上向下喷洒浓硫酸时,浓硫酸与SO3接触面积增大,吸收SO3更快,更多,可以说明增大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用水吸收易形成硫酸的酸雾,影响吸收效率,故C正确;
D.等体积5%的溶液,在A中加入少量粉末,在B中加入2~3滴溶液,A试管中产生气泡快,说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故D正确;
答案选B。
13.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K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丙溶液的,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为C元素
B. 元素的非金属性:
C. 甲和丙的稀溶液加热也反应
D. K与L、乙反应生成丙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0.1ml/L丙溶液的,可知丙为二元强酸,应为H2SO4,K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且可生成H2SO4,则K应为SO2,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再和水生成硫酸,则乙为O2,L为H2O,甲是常见的固体且浓硫酸和甲反应生成M,推测甲为C,M为CO2,则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代入检验推理合理;
【详解】A.由分析可知,W为H元素,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元素的非金属性:,B错误;
C.碳和稀硫酸加热不反应,C错误;
D.氧气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与氧气、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14. 中国科学院科学研究者实现了常温常压下利用铜催化乙炔选择性氢化制乙烯,副产物是。其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铜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其他高效催化剂,不可能提高乙烯产率
B. 由图1可知,转化为时,只有化学键的断裂
C. 由图2可知,转化为的速率低于转化为的速率
D. 决定制乙烯速率快慢的反应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其他高效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乙烯产率,A错误;
B.由图1可知,转化为时,也生成可碳氢键,B错误;
C.由图2可知,转化为的活化能更大,反应活化能越高,反应所需能量越大,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越低,故转化为的速率低于转化为的速率,C正确;
D.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故决定制乙烯速率快慢的反应为:,D错误;
故选C。
15. 常温下,溶液的,在如图所示的溶液体系中,隔膜不让和通过分子可自由穿过。已知溶液中,该体系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电离程度:溶液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2或0,35~7,15,01,8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联考化学试题(PDF版),文件包含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8月联考化学pdf、高二化学评分细则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化学试题pdf、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化学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