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上第22课 《寓言四则》【晨读晚练】(类文阅读+同步练习)
展开
第22课 寓言四则
涸辙之鱼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②。我将得邑金③,将贷④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⑤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⑥而呼者。周顾⑦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⑧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⑩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⑪!’”
(选自《庄子》,有删改)
[注]①贷粟:借粮。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②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③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④贷:借给。⑤忿(fèn)然:生气的样子。⑥中道:道中,半路上。⑦顾:回头看。⑨何为:做什么。⑩波臣——水族的臣隶。⑪枯鱼之肆:卖干鱼的铺子。肆,店铺。
【参考译文】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老师解读】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一、读背感知
1.同桌互背《寓言四则》。
2.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较量(jiào) 喇叭(bā) 雕像(diāo)
B.爱慕(mù) 凯歌(kǎi) 中伤(zhòng)
C.庇护(bì) 气慨(kăi) 跐蹈(cǐ)
D.崩坠(zhuì) 溉汲(gài) 舍(shè)然
【答案】B【解析】A.叭ba;C.慨-概;D.舍shì;故选B。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案】C
4.整体感知。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 、____________的人。
(2)《蚊子和狮子》通过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变成蜘蛛的俘虏这一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_________的人,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穿井得一人》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4)《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妄自尊大 爱慕虚荣 (2)得意忘形(或:沾沾自喜) 若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3)以讹传讹(或:轻信流言) (4)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
二、知识积累
5.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主人翁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和现象。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
C.《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
说。
【答案】 A【解析】寓言中的主人翁也可以是人。
6.下面故事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杞人忧天 B. 愚公移山 C. 程门立雪 D. 亡羊补牢
【答案】C【解析】C项“程门立雪”是历史典故,其他三项是寓言故事。故选C。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人舍然大喜 魂不守舍
B.身亡所寄 唇亡齿寒
C.因往晓之 晓风残月
D.奈何忧崩坠乎 摇摇欲坠
【答案】D
8.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答案】D【解析】D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为代词。
9.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B.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C.其人曰:“奈地坏何?”
翻译: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
【答案】C
10.班级开展以“小寓言大智慧”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揭示特征】请从下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个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寓言产生和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或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2)【晓知寓意】下面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他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选自《伊索寓言》)
(3)【思考感悟】下面是宏宏阅读寓言之后写的感想,其中有些问题,请你修改。
通过阅读《落难王子》这则寓言,我感受深刻。【甲】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不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乙】读了课本内外的寓言故事后,我的认知有了很大提高。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在“ ”后加上“ ”。
【答案】(1)讽刺 劝诫 智慧 故事(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3)①将“不可能”改为“可能”②认知 水平
三、阅读理解
11.课外类文阅读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哂之,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③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③术:方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行者解衣下田
②气竭汗雨
③谓农夫曰
④行者服而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甚矣,农之惰也!
②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答案】(1)①行者:过路的人。 ②竭:尽、完 。 ③谓:告诉、对……说。 ④退:走了、离开。
(2)①农夫太懒惰了。②不是耕田难,是你的方法错误(不对)啊!
(3)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
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言之有理即可)
附译文: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