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2.2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页
    2.2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页
    2.2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科版 (2019)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OH-+H+=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2H+=Ba2++CO2↑+H2O
    D.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 Na+2H2O =Na++2OH-+H2↑
    B.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共热制氨气:NH4++OH-NH3↑+H2O
    C.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Cl2+2OH-=Cl-+ClO-+H2O
    D.食醋除水垢:CaCO3+ 2CH3COOH = Ca2++ 2CH3COO-+ CO2↑+H2O
    3.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l2、Na2SO4、BaCO3、KOH、AgNO3和无水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它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A和溶液B;
    ②在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C;
    ③将气体C通入B溶液中产生沉淀D。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溶液B不可能是蓝色的
    B.为确定是否有KOH,还需要进行焰色试验
    C.沉淀A和沉淀D的成分相同
    D.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Cl2、BaCO3、无Na2SO4、AgNO3
    4.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CuB.蔗糖C.CH3COOHD.CaCl2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少量气体通入过量氨水中:
    B.铝溶于NaOH溶液中:
    C.用醋酸除去水垢中的:
    D.用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6.水溶液中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
    C.D.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4OH-+O2↑
    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D.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SiO32-+CO2+H2O=H2SiO3↓+CO32-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B.溶液中一定不含,可能含有和
    C.溶液中n(NH)=0.2ml
    D.
    9.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B.氢氧化铁和盐酸
    C.硝酸和氢氧化钠D.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明矾净水:Al3++3H2OAl(OH)3↓+3H+
    B.氯化铵溶于水:NH4++H2ONH3•H2O+H+
    C.亚硫酸溶液中:H2SO32H++SO32-
    D.在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HCO3﹣+OH﹣=CO2↑+H2O
    二、填空题
    11.现有六种物质:①KHSO4固体 ②铝 ③CO2 ④氨水 ⑤液态HCl ⑥熔融Al2(SO4)3
    (1)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除②以外, 能导电的是 ;将⑤加入到④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是 (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2)⑥的电离方程式为 。
    (3)碳酸氢钠溶液与①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2.“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 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 ,写出该盐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
    13.Ⅰ.现有以下物质:①NaOH溶液;②蔗糖;③Ba(OH)2固体;④熔融KHSO4;⑤Fe(OH)3胶体:⑥NaHCO3;⑦CO2;⑧CH3COOH;⑨石墨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以上物质属于纯净物且能导电的是 。
    Ⅱ.将③Ba(OH)2固体配制成溶液,某小组实验室探究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向Ba(OH)2溶液中滴加盐酸,测定导电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Ba(OH)2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图示依据是 。
    (4)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5)B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H2O、 。
    (6)下列化学反应的实质与B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 。
    A.Ba(OH)2和H2SO4 B.NaOH 和H2SO4 C.Ba(OH)2与HNO3
    14.将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序号)。
    ①钠浮于液面上;②熔化成小球;③发出嘶嘶的响声,放出气体;④有蓝色沉淀产生;⑤析出大量红色的铜。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
    15.下表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
    (1)请你对表中①~⑥的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③的电离方程式是 。
    (3)③与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6.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 ②铁 ③碳酸钠 ④ CuSO4·5H2O ⑤蔗糖 ⑥液态HCl ⑦ CO2 ⑧熔融氯化钠 ⑨ Al2(SO4)3⑩Ba(O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导电的有 (填序号)。
    (2)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3)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4)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5)请写出①与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请写出⑦与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7.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 :
    NH3•H2O :
    NaHCO3 :
    (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 ②干冰 ③ 液态HCl ④铜 ⑤BaSO4固体 ⑥ 蔗糖⑦Na2O ⑧NaOH固体 ⑨盐酸 ⑩NH3。其中能够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写出实验室用饱和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
    18.(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9.同学们利用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水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探究。
    (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示意图,其电离方程式为 、 。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电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填离子方程式);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四种溶液中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为 (填离子方程式)。
    (3)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还发现在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4)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再探究,得出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20.FeCl3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盐。
    (1)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FeCl3在天然水中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其沉降水中悬浮物的速度高于铝盐(如硫酸铝等),是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的高效絮凝剂。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
    A.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B.在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C.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此胶体已经制成的最简单方法为 。
    (3)FeCl3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如下:2FeCl3+ 2KI = 2FeCl2+ I2+2KI,在上式上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Cl4溶液,振荡、静置后会发现下层液体的颜色为 色,再将混合液倒入 (填仪器名称)中,将两层液体分离。
    三、实验题
    21.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含铁的铜屑为原料制备Cu(NO3)2•3H2O晶体,并用滴定法测定Cu(NO3)2•3H2O晶体的纯度。
    Ⅰ.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

    (1)试剂X是 (填化学式),沉淀C为 (填化学式)。
    (2)操作Ⅰ的过程为 、过滤、洗涤等步骤。
    Ⅱ.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Cu(NO3)2•3H2O (摩尔质量:242g•ml-1)晶体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4400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0.1000m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mL。
    已知:I2+2S2O=S4O+2I-
    (3)可选用 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4)Cu(NO3)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该试样中Cu(NO3)2•3H2O的质量百分数为 。
    (6)计算表明Cu(NO3)2•3H2O的质量百分数大于100%,可能原因是 。
    22.为了探究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定质量Ba(OH)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装置如图1.测得溶液导电强度如图2所示。

    (1)根据组成分类、将盐分为正盐(如Na2CO3)、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等]。NaHSO4属于 (填字母)。
    A.钠盐 B.含氧酸 C.酸式盐 D.氧化物
    (2)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灯泡变化:亮→暗→熄→亮,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3)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 ;BC段变化的原因是 。
    (4)写出A→B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3.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
    (1)若向装有饱和FeCl3溶液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填序号)。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用激光笔照射装有Fe(OH)3胶体的烧杯,能在侧面看到一条 ,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4)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 (填序号)。
    A.胶粒直径大小不同 B.颜色不同 C.后者不稳定
    (5)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HCl,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变为黄色溶液,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编号






    名称
    Na
    NaOH
    H2SO4
    酒精
    BaCl2
    NaHCO3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2OH-+SO42-+2H+=BaSO4↓+2H2O,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发生的是强酸和强碱发生的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B正确;
    C.醋酸是弱酸,碳酸钡溶于醋酸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CH3COOH=Ba2++CO2↑+H2O+2CH3COO-,故C错误;
    D.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D
    【详解】A. 钠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2OH-+H2↑,故A错误;
    B. 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共热,该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无法书写离子方程式,故B错误;
    C. 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得漂白粉,石灰乳不拆成离子,离子方程式:Ca(OH)2+Cl2═Cl-+ClO-+H2O+Ca2+,故C错误;
    D. 食醋除水垢为醋酸和碳酸钙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 2CH3COOH = Ca2++ 2CH3COO-+ CO2↑+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B
    【分析】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l2、Na2SO4、BaCO3、KOH、AgNO3和无水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①将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A和溶液B;滤渣A可能为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钡、氧化银、氢氧化铜等;②在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C;则滤渣A中一定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氧化银、氯化银,可能含有氢氧化铜;因此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CO3,BaCl2与Na2SO4、CuSO4一定不同时存在,BaCl2、KOH与AgNO3一定不同时存在;③将气体C(CO2)通入B溶液中产生沉淀D,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OH-,可能含有Ag+、Ba2+、Cu2+中的一种或多种,由于OH-与 Ag+、Cu2+不能共存,因此一定含有Ba2+,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将二氧化碳通入B溶液中产生沉淀D,溶液B中一定含有OH-,不可能含有Cu2+,因此溶液B不可能是蓝色的,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溶液B中一定含有OH-,因此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KOH,故B错误;
    C.将二氧化碳通入B溶液中产生沉淀D,由于OH-与 Ag+、Cu2+不能共存,因此溶液B中一定含有OH-、Ba2+,沉淀A和沉定D的成分相同,都是碳酸钡,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Cl2、BaCO3、KOH,一定没有Na2SO4、AgNO3、CuSO4,故D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铜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蔗糖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
    D.氯化钙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都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就证明了弱电解质。另外为了提高答题效率,需要记住常见的强电解质,即强酸、强碱以及大部分盐类和金属氧化物等均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和少数盐类以及水是弱电解质。
    5.B
    【详解】A.将少量SO2气体通入过量氨水中,离子方程式:SO2+2NH3•H2O=H2O+2+,故A错误;
    B.铝溶于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3H2↑,故B正确;
    C.用醋酸除去水垢中的CaCO3,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C错误;
    D.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离子方程式:5I-++6H+=3I2+3H2O,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H++SO+Na+,故A正确;
    B.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为二元强碱,完全电离:Ba(OH)2═Ba2++2OH-,故C错误;
    D.Al2(SO4)3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SO,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 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既生成Fe3+也有Fe2+生成:,故A错误;
    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故B正确;
    C.澄清石灰水过量时无CO32-生成:,故C错误;
    D. 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8.C
    【分析】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此气体为H2,则含有H+,不含有、;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Fe3+,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坐标图中,0-0.1为OH-与H+反应,n(OH-)=0.1ml,则与OH-反应的H+物质的量n(H+)=0.1ml;0.1-0.5为OH-与Mg2+、Al3+反应,与OH-反应的Al(OH)3物质的量为0.1ml,则与Al3+反应的OH-为0.3ml,从而求出与Mg2+反应的OH-为0.1ml,n(Mg2+)=0.05ml,0.5-0.7为与OH-的反应,0.7-0.8为Al(OH)3与OH-的反应,故原溶液含有H+、、Mg2+、Al3+,溶液中的阴离子只能为。
    【详解】A.根据分析,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Mg2+、Al3+、,A错误;
    B.根据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含、,B错误;
    C.根据分析,溶液中n()=0.7ml-0.5ml=0.2 ml,C正确;
    D.n(H+)∶n(Al3+)∶n(Mg2+)=0.1∶0.1∶0.05=2∶2∶1,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BaSO4↓+2H2O,故A不选;
    B.氢氧化铁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
    C.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故C选;
    D.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反应为+OH-=H2O+,故D不选;
    故选:C。
    10.B
    【详解】A.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凝聚水中悬浮物,起到净水的作用,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故A错误;
    B.氯化铵溶于水,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示酸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故B正确;
    C.亚硫酸溶液中,亚硫酸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3H++HSO3-,故C错误;
    D.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故D错误;
    答案:B
    11.(1) ③ ④⑥ 增强
    (2)Al2(SO4)3 (熔融)=2Al3++ 3SO
    (3)HCO +H+= CO2↑+H2O
    【详解】(1)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CO2;
    ①KHSO4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③CO2是分子不能导电;④氨水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⑤液态HCl是分子不能导电;⑥熔融Al2(SO4)3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除②以外,能导电的是④⑥;
    ④氨水与⑤液态HCl反应生成NH4Cl,NH4Cl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
    (2)⑥熔融Al2(SO4)3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 (熔融)=2Al3+ +3SO;
    (3)①K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离子方程式为HCO +H+= CO2↑+H2O;
    12.(1)③⑥⑩⑦
    (2) 2 Na2CO3 +2H+=CO2↑+H2O
    (3) ③⑩ ⑦
    (4)不能,因为氧气遇CO等物质会被“吃掉”。
    【详解】(1)利用图示的物质对相关的与盐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氯化钠、CO、不活泼金属铜和银、硫酸反应,故路线为:③→⑥→⑩→⑦→→。
    (2)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可知中和反应有2个,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NaCl、CO2、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③CO2,⑩CO;属于单质的是⑦Cu及的Ag;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不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因为氧气遇到CO等物质会发生反应而被”吃掉”。
    13.(1) ③④⑥⑧ ②⑦
    (2)④⑨
    (3)A点导电率高
    (4)H++OH– =H2O
    (5)Ba2+、Cl–
    (6)BC
    【详解】(1)电解质包含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③④⑥⑧符合要求;化合物中不属于前述五类的为非电解质,②⑦符合要求;
    (2)属于纯净物且能导电的是熔融的盐和石墨,故选④⑨;
    (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以由溶液的导电率体现出来,导电率越高,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图中可看出A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故Ba(OH)2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故答案为A点导电率高;
    (4)A-B段氢氧化钡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
    (5)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与氯化钡,氯化钡是可溶性盐,在水中以钡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故答案为Ba2+、Cl–;
    (6)B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为H++OH– =H2O,B、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方程式不与题中不同,故选BC。
    14. ①②③④ 2Na+2H2O+Cu2+=Cu(OH)2↓+2Na++H2↑

    【详解】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现象为:浮、熔、游、响,①②③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④正确,⑤错误;方程式为:2Na+2H2O+Cu2+=Cu(OH)2↓+2Na++H2 ↑。
    15.(1) ②③⑤⑥ ④
    (2)H2SO4=2H++
    (3)Ba2++=BaSO4↓
    【详解】(1)①Na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NaOH是碱,能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
    ③H2SO4是酸,能够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
    ④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⑤BaCl2是盐,能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NaHCO3是盐,能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
    可见: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③⑤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
    (2)③是H2SO4,属于二元强酸,在水中电离产生H+、,电离方程式是:H2SO4=2H++;
    (3)③是H2SO4,⑤是BaCl2,二者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BaSO4沉淀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
    16. ①②⑧ ③④⑥⑧⑨⑩ ⑤⑦ Ba(OH)2=Ba2++2OH- Fe+2H+=Fe2++H2↑ CO2+Ba2++2OH-=BaCO3↓+H2O
    【详解】①稀硫酸为混合物,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铁为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碳酸钠为化合物,阴阳离子不能移动,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④CuSO4·5H2O为化合物,阴阳离子不能移动,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⑤蔗糖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⑥液态HCl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CO2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⑧熔融氯化钠为化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为电解质;
    ⑨Al2(SO4)3为化合物,阴阳离子不能移动,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⑩Ba(OH)2为化合物,阴阳离子不能移动,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1)可以导电的有①②⑧。
    (2)属于电解质的有③④⑥⑧⑨⑩。
    (3)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⑤⑦。
    (4)⑩Ba(OH)2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5)①稀硫酸与②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6)⑦CO2与⑩Ba(OH)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2+Ba2++2OH-=BaCO3↓+H2O。
    17.(1) NaHSO4=Na++H++SO NH3•H2ONH+OH- NaHCO3=Na++HCO
    (2) ①④⑨ ③⑤⑦⑧ ②⑥⑩
    (3)Fe3++3H2OFe(OH)3(胶体)+3H+
    【详解】(1)NaHSO4是强电解质,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中,需拆写为H+和,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NH3•H2O是弱电解质,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OH-;NaHCO3 是强电解质,是弱酸的酸式盐,不能拆写,NaHCO3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2)①NaCl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能导电;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干冰是固态的CO2,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并非因为CO2自身电离,故CO2属于非电解质;
    ③液态HCl不含H+和Cl-,不能导电;液态HCl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Cl-,盐酸溶液能导电,故液态HCl属于电解质;
    ④Cu能导电;Cu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⑤BaSO4固体不能导电;BaSO4固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蔗糖不能导电,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也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⑦Na2O不能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NaOH固体不能导电,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⑨盐酸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Cl-,能导电;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⑩NH3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并非因为NH3自身电离,故NH3属于非电解质;
    综上所述,能够导电的是①④⑨;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⑦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⑥⑩。
    (3)实验室用饱和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18. Ba2++2OH-+2H++=BaSO4↓+2H2O +Ba2+=BaSO4↓
    【详解】本题是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考查,在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审清题意。如此题中“溶液至中性”;或者题意中的“在酸性溶液中”、“在碱性溶液中”,此时需要考虑附加进去的离子。
    19. HCl=H++Cl- NaOH=Na++OH- Ba2+、 H++OH-=H2O 2H++=CO2↑+H2O; Ba2+和 离子间能否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
    【分析】(1)根据HCl在水中会电离出H+和Cl-,利用类比的思想分析硝酸钡电离出的离子;
    (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中和反应,推导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3)根据离子的共存条件来分析。
    (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
    【详解】(1)HCl在水中会电离出H+和Cl-,电离方程式为:HCl=H++Cl-;NaOH在水中会电离出Na+和OH-,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以此类推Ba(NO3)2在水中会电离出的离子是Ba2+和,其电离方程式为:Ba(NO3)2=Ba2++2;
    (2)根据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实质为H+与OH-结合形成H2O,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OH-=H2O;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为:2H++=H2O+CO2↑;
    (3)Ba2+和在溶液中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二者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故溶液中Ba2+和不能大量共存;
    (4)离子反应有多种类型,对于以离子互换形式进行的复分解反应,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再探究,得出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离子间能否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
    20. 2Fe3++Cu =2Fe2++Cu2+ C 丁达尔效应 紫色(或紫红色) 分液漏斗
    【详解】试题分析:(1)Cu把Fe3+还原为Fe2+,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2Fe3++Cu =2Fe2++Cu2+。
    (2)利用FeCl3的水解反应,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即得到Fe(OH)3胶体,故C项正确;A项仍为FeCl3,B项和D项得到Fe(OH)3沉淀,均不符合题意;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可用丁达尔效应检验胶体。
    (3)Fe元素由+3价降为+2价,故2FeCl3转化为2FeCl2,得2e‾,I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2KI转化为I2,失2e‾,即可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I2的CCl4溶液为紫色或紫红色,I2的CCl4溶液和H2O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用双线桥标电子转移、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溶液的颜色及物质的分离。
    21.(1) CuO[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 Fe(OH)3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 淀粉 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滴入,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2Cu2++4I-=2CuI↓+I2
    (5)110%
    (6)Cu(NO3)2•3H2O(部分)失水、I-被HNO3氧化
    【分析】由流程可知,铜屑和足量硝酸生成硝酸铜、硝酸铁得到溶液A,加入X和过量的硝酸反应调节pH使得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C且不引入新杂质,则X可以为CuO[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溶液B含有硝酸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Cu(NO3)2•3H2O晶体;
    【详解】(1)由分析可知,试剂X是CuO[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沉淀C为Fe(OH)3;
    (2)操作I的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步骤。
    (3)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可选用淀粉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滴入,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能和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沉淀和碘单质,Cu(NO3)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
    (5)结合2Cu2++4I-=2CuI↓+I2、I2+2S2O=S4O+2I-,可知,Cu2+~S2O,则该试样中Cu(NO3)2•3H2O的质量百分数为;
    (6)Cu(NO3)2•3H2O(部分)失水、I-被HNO3氧化等都会导致Na2S2O3标准溶液用量增大,导致测得结果偏大。
    22. AC 有白色沉淀产生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OH-的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减弱 随着H2SO4滴入的量增多,c(H+)、c(SO42-)增大,导电性增强 Ba2++2OH-+2H++SO42-=BaSO4↓+2H2O
    【详解】试题分析: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灯泡就越亮。本题通过灯泡发光强度来探究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1)NaHSO4与NaHCO3相似,属于钠盐和酸式盐,填AC。
    (2)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变小,待硫酸过量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又逐渐变大,所以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灯泡变化:亮→暗→熄→亮,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有白色沉淀产生。
    (3)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OH-的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减弱;BC段变化的原因是随着H2SO4滴入的量增多,c(H+)、c(SO42-)增大,导电性增强。
    (4)A→B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23. B Fe3++3H2OFe(OH)3(胶体)+3H+ 明亮的光路 A Fe(OH)3+3H+=Fe3++3H2O
    【详解】(1)可向饱和的FeCl3溶液中滴加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故答案选B;
    (2)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的胶体,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用激光笔照射装有Fe(OH)3胶体的烧杯,能在侧面看到一条明亮的光路;
    (4)胶体和溶液、沉淀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故答案选A;
    (5)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HCl,胶体先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再与HCl反应生成黄色的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相关试卷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课时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离子反应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离子反应综合训练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堂检测,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