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圆锥_人教新课标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圆锥_人教新课标,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
【教学准备】
教师:圆锥、多媒体课件。
学生:圆锥模型、垫板、直尺、用硬纸张做一面直角三角形小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投影出示教科书第31页情境图)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为什么取名叫圆锥呢?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引导学生认识圆锥的底面是圆的,上面像锥子一样尖尖的。)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圆锥形状的认识。
(1)观察圆锥。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面:2个——侧面(曲面)、底面(圆)
(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2.圆锥高的认识。
(1)圆锥的高在哪里?
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板书:高指的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3.测量圆锥的高。
(1)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测量自己准备的圆锥的高。
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教科书。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指名上台演示测量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4.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1)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学生转动直角三角形小棒;说说各自的发现。
(通过交流发现:转动直角三角形小棒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作为转动轴的直角边就是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5.比一比。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顶点:1个
面:2个——侧面(曲面)、底面(圆)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1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二是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教具。
学生: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圆柱形容器,三个圆锥形容器(其中一个圆锥形容器和圆柱形容器等底等高),每个小组准备一小桶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投影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猜一猜: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先测量出这个圆锥形麦堆的什么呢?你的猜想对吗?我们带着这些猜想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独立思考,提出猜想。
1.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计算哪些图形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2.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圆柱里,让学生想一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倍数。)
(二)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1.开展实验,收集数据。
(1)提问: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亲自验证。
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桶水,还有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的容器。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2)各小组先议一议如何实验,再动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分析数据,作出判断。
(1)观察全班的实验结果。
①各组说说各种实验结果。
②观察全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也有两个多或四个等不同结果。)
③进一步观察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
(各组互相观察各自的圆柱、圆锥,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④是不是所有符合等底等高条件的圆柱、圆锥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师用标准教具装水实验一次)
(2)总结结论。
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教师板书:
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3.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生汇报,师板书:圆锥体积V=1/3Sh)
4.加深理解。
(1)在1/3Sh中,“Sh”表示什么?为什么还要乘1/3?
(2)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还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出示例3。
指导学生读题、审题,交流解题思路,并说说解题步骤。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1)沙堆底面积:3.14×(4/2)2=3.14×4=12.56(m2)
(2)沙堆的体积:1/3×12.56×1.2=5.024≈5.02(m3)
(3)沙堆的重量:5.02×1.5=7.53(吨)
答: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5.02立方米。这堆沙子大约重7.53吨。
4.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1)独立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思想和方法,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来,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税率_人教新课标,共14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2.2 圆锥的体积_人教新课标,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操作,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2.1 圆锥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