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北师大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北师大,共19页。
课 题
探索规律
总 56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
2、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探究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自主尝试:
生活中有哪些数学规律?
2、你可以运用数学规律在生活做什么事情?
合作探究:
1、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2、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乘法表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3、这些规律中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讨论。老师查看并做必要的指导,在指导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他是用哪些方法发现规律的,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
回答问题
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与同伴分享。
独立填表并寻找规律。
汇报点评:
学生汇报身边常见的数学规律。发现乘法表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的规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横着看,第一行都是第一个数9的倍数。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等规律。
巩固练习:
找规律,填一填。
(1)8,11,14,17,( ),23,( )
(2)4,9,16,25,( ),49,64
拓展延伸:
某年的十月份有5个星期二,4个星期三,这年的国庆节是星期几?
展示交流,集体反馈。
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拓展题。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6 1
6+2×4 1+2
6+3×4 1+2+3
6+4×4 1+2+3+4
教学反思
课 题
探索规律
总 56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
2、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探究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自主尝试:
生活中有哪些数学规律?
2、你可以运用数学规律在生活做什么事情?
合作探究:
1、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2、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乘法表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3、这些规律中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讨论。老师查看并做必要的指导,在指导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他是用哪些方法发现规律的,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
回答问题
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与同伴分享。
独立填表并寻找规律。
汇报点评:
学生汇报身边常见的数学规律。发现乘法表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的规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横着看,第一行都是第一个数9的倍数。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等规律。
巩固练习:
找规律,填一填。
(1)8,11,14,17,( ),23,( )
(2)4,9,16,25,( ),49,64
拓展延伸:
某年的十月份有5个星期二,4个星期三,这年的国庆节是星期几?
展示交流,集体反馈。
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拓展题。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6 1
6+2×4 1+2
6+3×4 1+2+3
6+4×4 1+2+3+4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北师大: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北师大,共1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北师大: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 北师大,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式与方程 北师大: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式与方程 北师大,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