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同步讲义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同步讲义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同步讲义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同步讲义第10课小石潭记(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巩固练习,共12页。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抓住景物特点,体会情感的变化。
    2.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名句,熟读课文并背诵。
    3.学习本文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等写作方法。
    [任务一] 语基构建
    一、字音:
    篁竹(huáng) 珮环(pèi) 清洌(liè) 坻(chí) 岛屿(yǔ) 嵁(kān) 翠蔓(màn) 佁然(yí) 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 悄怆(chuàng) 幽邃(suì)
    二、重点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许(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许可。)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
    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居(古义:停留。今义:住,居住。)
    2.一词多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
    可 从
    不可久居(助动词,可以,能够) 隶而从者(动词,跟随)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清 以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关系) 如鸣珮环(名词,玉饰)
    而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关系) 环
    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关系) 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文言句式:
    省略句: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省略句: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倒装句:如鸣佩环(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如佩环鸣”)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任务二] 资料助读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肃宗时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但由于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很快失败。宪宗即位后,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那里待了十年。回京不久便再被贬到更远的柳州,终在柳州病逝。
    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 》 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八篇散文,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水经注》是一部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任务一] 文本梳理与构建
    任务点一 结构导图
    任务点二 主旨点睛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序,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等,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摆脱的凄苦落寞的心境。
    [任务二] 文本学习与探究
    任务探究一 内容识记与理解
    1.(1)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①全石以为底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 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
    任务探究二 写法品析
    4.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5.第二段写“鱼”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①动静相映。“佁然不动”,写鱼儿的静态;“俶尔远视,往来翕乎”写鱼儿活泼欢乐的状态,一动一静,妙趣横生。②虚实相生。表面上写的是“鱼”,但实际上是从侧面写“水”的特点。“空游”是写水的清澈,“影布石上”也是写水的清澈。③寓情于景。“似与游者相乐”,人鱼并写,作者以鱼儿的自由自在来衬托人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的心情,比直言人高兴更有意味。
    6.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任务探究三 思想情感
    7.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为小石潭远离尘世,充满生机,却无人欣赏,以及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与作者被贬的经历相似,流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压抑,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任务一] 体会作者情感的的起伏变化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还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技法点拨
    首先,要理解原文内容,抓住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
    其次,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答案: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由“隔篁竹”听到琤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边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的情状下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当作者向西南望去,看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荒远之地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任务二] 文言文“古今异义”的考查
    一、考点解说
    古今异义是文言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重点和难点。如《小石潭记》中,“居”“去”等都是古今异义词。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现象上。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便要还家”中“要”为通假字,同“邀”,同时这一句为省略句,“便”前省略了“桃花源中人”,“要”后省略了“渔人”。文言文句子翻译题,将对文言文语句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中考的考查重点。
    二、主要设问方式
    一般在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考题中综合考查。
    三、技法攻略
    辨析词语的古今义时,首先要弄清楚词语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古今异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有些词原有意义的应有范围比较狭小,后来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例如,“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
    (2)词义缩小。有些词的应有范围,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例如文言文中的“妻子”多指“妻子儿女”,古代泛指一切金属,而现在多指夫妻关系中的女方。
    (3)词义转移:有些词在演变过程中,词的古义范围和今义范围互不包容,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某种联系。比如“走”在文言文中多指“跑”,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指“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褒贬变化:有些词在演变的过程中,褒贬以及中性意义相互转化。例如,“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5)程度变化。如文言文中的“恨”多表示遗憾、后悔,现在词义强化了,表示仇恨、怨恨。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只有准确辨析出这个词是否古今异义,才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顺畅地翻译文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一、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表示能愿)
    C.隶而从者(随从)
    D.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答案】B
    【解析】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故选B。
    2.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
    C.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D. 余弟宗玄。(古义:你;今义:剩下。)
    【答案】C
    【解析】A项“妻子”的古义是妻子儿女;B项“无论”的今义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D项“余”的古义是我。故选C。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复前行,欲穷其林 B. 便扶向路
    C. 处处志之 D. 渔人甚异之
    【答案】B
    【解析】A项“穷”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尽;B项“扶”是介词,沿着、顺着;C项“志”是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D项“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故选B。
    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见小潭 B. 心乐之
    C. 如鸣珮环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答案】C
    【解析】A、D两项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往下”“像狗的牙齿那样”;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C项“珮”是名词“玉饰”,词性未发生改变。故选C。
    5.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案】C
    【解析】正确的朗读停顿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闻水声,如鸣珮环(听到水声,好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B. 青树翠蔓(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C.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D.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像蛇一样,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答案】D
    【解析】正确的翻译是:(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笔墨简洁,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文章抓住特征景物,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
    【答案】D
    【解析】ABC正确;D错误,文章抓住特征景物,通过“乐”和“忧”字流露出作者欣赏小石潭美景的愉悦之情和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故选D。
    二、文本阅读能力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乐:高兴,快乐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穿透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答案】A
    【解析】A.此处“乐”为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应为“对……感到高兴”。故选A。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里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珮环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2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若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往来翕忽,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斗折蛇行”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答案】D
    【解析】D.“斗折蛇行”是正面描写,用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侧面描写。故选D。
    (4)根据对联的特点,将下面句子改成上联,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坐在小石潭上休息,柳宗元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上联:小石潭上,凄神寒骨
    下联:醉翁亭中,赏心悦目
    (二)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①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选自袁宏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伐竹取道 道此入玉河B. 以其境过清 请以军礼见
    C. 不可久居 潭中鱼可百许头D.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 宜乎众矣
    【答案】D
    【解析】A.道:道路/动词,意为经过。B.以:因为/用。C.可:可以/大约。D.众:多/多。故选D。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河水)像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的水面就像罗纹纸。
    ②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沿路的风景也很好。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4)两文虽同为写景的文章,但抒发的感情却各有不同。请写出【甲】【乙】两文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甲】文:因环境凄凉和政治受挫而产生的忧伤心情。 【乙】文:对极乐寺及周围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了《小石潭记》后,班级开展“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请你参与。
    (1)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能表现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的一项,补全上联 ( )
    A.相 B.急 C.自 D.少
    【答案】C
    【解析】对联的上下联一般不重复用字,故排除A项;根据“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可排除B、D项。故选C。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甲】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体会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乙】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我宣布“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通过”或“使”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蓬荜生辉”,应改为“绽放光彩”。
    人文任务
    语文任务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
    本单元的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
    3.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相关试卷

    语文马说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马说达标测试,共11页。

    人教部编版核舟记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核舟记同步训练题,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同步测试题,共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