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44914/0-16985546617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44914/0-16985546618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44914/0-16985546618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2.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h1>h2 D.h1=h2
3.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4.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5.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6.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情况的作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一女同学从近处远离一直立的穿衣镜(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8.物体高1.8米,平面镜高0.6米,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米.关于物体、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可以成完整的像 B.像与平面镜的高相同,0.6米
C.像与物体的高相同,1.8米 D.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米
9.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不能与A的像重合
10.科技小组的同学制作了“无尽头灯廊”,如图所示.将“无尽头灯廊”的两个平面镜的镜面相对而立且平行,给放置在两镜面之间的LED灯通电后,从侧面可以看到镜中出现了一串“灯”.对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镜中“灯”是LED灯的实像 B.镜中“灯”是LED灯的虚像
C.镜中“灯”的大小不相同 D.镜中“灯”的大小都相同
11.关于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1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三、填空题
13.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______ 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______ .
14.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 ______ 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则d树 ______ d像(选填“>”、“<”或“=”).
四、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2)选择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 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______ c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同步训练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D 3.C 4.A 5.B 6.B 7.A 8.AC 9.AD 10.BD 11.ACD 12.BD
13.165;7:20
14.4;<
15.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12
【解析】
1. 解: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但像的大小不变.
故选B.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来解答此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注意题中说的是像的大小还是视觉上的大小.
2. 解: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8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8cm,铅笔离镜4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4cm,故s1>s2;
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远离镜子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像的高度是不变的,即h1=h2.
故选D.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求熟练掌握.
3. 解:
A、由图可知,在a点或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0,;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人在b、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1,故B正确;
C、在c点时,c会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2,n=0,;故C错误;
D、在f点时,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m=0,n=0,故D正确.
故选:C.
平面镜会成等大的虚像,根据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判定成像的情况;根据平面镜的位置判定能否看到像.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人的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时,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像.
4. 解:
A、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A正确;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会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多次测量,能得到普遍的规律;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5. 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且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平面镜中的像看起来与演员是左右相反的,只有选项B符合这一特点.
故选B.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是等大的,且关于镜面对称.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正立、虚像,即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由此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有关平面镜成像的问题.
6. 解:
A.画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用实线、像用虚线,而A图物体用了虚线,像用实线,故A错;
B、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大小相等,用虚线画出虚像,故B正确;
C、画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用实线、像用虚线,而C图都用了实线,故C错;
D、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而D图不对称,故D错.
故选B.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大小相等、是虚像(用虚线画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7. 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当人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故选A.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即可解答此题.
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分清真实的像的大小还是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
8. 解:A、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故A正确.
BC、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8m.故B错误,C正确.
D、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等距,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故D错误.
故选AC.
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平面镜大小无关.
本题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和平面镜大小无关.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 解:
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
D、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则物距和像距会发生改变,像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正确.
故选AD.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如果实验中上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自然使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改进.这是试题的走向.
10. 解: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可知,图中灯相互对称,并且都是正立的,左右相反,像物大小相等,说明是由平面镜成像造成的,应该是两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形成的虚像的结果,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题是考察平面镜成像特点,对于在实验中的应用及摆放,要理解原因,并掌握规律.
11. 解:A、光的反射和折射都能成虚像,都能成实像.故A错误.
B、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受不到.故B正确.
C、虚像有放大的、有等大的、有缩小的;实像有放大的、有等大的、有缩小的.故C错误.
D、凸透镜成虚像时,光屏承接不到,但是眼睛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故D错误.
故选ACD.
(1)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眼睛都能看到,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光的反射和折射都能成虚像,都能成实像.
(3)虚像有放大的、有等大的、有缩小的;实像有放大的、有等大的、有缩小的.
光线有三种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可以成倒立的实像,实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等大的,可能是缩小的.
光的反射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等大,也可能是缩小的.
光的折射可能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等大,也可能是缩小的.
12. 解:
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也靠近平面镜0.2m,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BD.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此题涉及到平面镜成像特点,这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要求学生牢记,并学会灵活运用.
13. 解: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
(2)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故答案为:165;7:20.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14. 解:河堤上一棵树高4m,在其像的高度也为4m;
小明站在树的对岸如图所示:
S'为树尖S在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AS,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AS',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S=AO2+OS2,AS'=AO2+OS'2,由于OS<0S',则AS<AS',即d树<d像.
故答案为:4;<.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
15. 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根据平面镜的呈现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12cm.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12.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达标测试,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诊断测评,基础知识点回顾,重难点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