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太和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太和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H-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 3 分,)
1. 下列成语或典故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冻三尺B. 草木皆兵
C. 蜡炬成灰D. 土崩瓦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冰冻三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草木皆兵是物质形状的相似,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炬成灰 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土崩瓦解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 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都会增大,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秆中的营养成分,故A错误;
B、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故C正确;
D、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加重水体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管洗涤后插入原瓶B. 处理废弃药品
C. 塞紧橡胶塞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A错误;
B、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水池,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B错误;
C、塞紧橡胶塞,应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C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故D正确。
故选D。
4.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中氧原子数不同
C. 石墨质地很软,而金刚石坚硬﹣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石墨质地很软,而金刚石坚硬,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错误;
D、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5. 关于 SO2、CO2、MnO2 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含有氧元素B. 都是化合物C. 都是氧化物D. 都含有氧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这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有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气的物质含有氧分子。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B.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门捷列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D. 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不一定必须加入二氧化锰,也可以用其它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特征、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原理、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X的化学式是NaCl
C.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D. 反应后氯元素的化合价都降低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缺少的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NaCl,选项正确;
C、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0,x=+1,即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选项错误;
D、反应前,氯气是单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即反应后有些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些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选项错误,故选B。
8. 善于观察和梳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错误的一组( )
A. 呼吸作用、白磷自燃、蜡烛燃烧都是氧化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B. 地壳中几种元素含量的比较:O>Si>Al>Fe
C. 点燃三种可燃性气体O2、CO、CH4都需验纯
D. H2、CO、C 都可以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它们都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呼吸作用、白磷自燃、蜡烛燃烧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五位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CO、CH4均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要验纯,O2只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H2、CO、C 都可以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在还原金属氧化物的过程中,它们夺取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属于还原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可能是单质B.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D. 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丙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据此分析即可。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
B、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0.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 1∶4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 反应前后伴随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有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一定反应前后伴随化合价的升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字迹长时间不会变化,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解释正确;
B、石墨能够导电,所以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解释正确;
C、焦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解释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有色素,所以制糖工业中可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解释正确;
故选:C。
1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所以由H、O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混合物也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选项错误;
C. 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但由H、O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如过氧化氢也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A。
13. 如图是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1、3变红,2、4不变色
B. 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本身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 稀硫酸起对照作用
D. 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稀硫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二氧化碳没有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所以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酸性物质,使石蕊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本身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稀硫酸也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与后面实验进行对比,说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酸性物质,而不是二氧化碳直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稀醋酸也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所以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理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没有改变,不能除去二氧化锰,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且使用点燃的方法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气体,错误;
C、铜和氧气灼烧反应生成氧化铜,需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酸钾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出固体二氧化锰,正确;
故选D。
15. 小明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是他总结的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的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木炭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质量从零开始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加,符合题意;
B、反应产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常温下为固态,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不会降到0,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质量,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8 分)
二、(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0 分)
16.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2)E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查资料可知: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则C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C与氧化铜反应能生成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单质 (2)
(3) ①. 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知,B点对应物质的化合价为0价,且所属物质类别为单质,故填单质;
【小问2详解】
由图示可知,E点表示的物质为碳元素的最高价酸,且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为碳酸。根据酸的定义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其化学式为 ,故填 ;
【小问3详解】
由图示可知,C的化合价为+2价且C为氧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C表示的物质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碳元素的最高价为+4价,最低价为-4价,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介于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则CO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填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由图示可知C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则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故填。
17. 诗人陆游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 ①. 炷 ②. 油 ③. 三 ④. 放热 ⑤. 升高 ⑥. 蒸发 ⑦. bcd
【解析】
【分析】
【详解】(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和油,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故填:炷;油;三。
(2)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可以减少油的蒸发,以达到省油目的,故填:放热;升高;蒸发。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受热,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加快,跑到了外界,故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故选:bcd。
18. 工业上利用电石(CaC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CaC2+2H2O=Ca(OH)2+C2H2↑ ②Ca(OH)2+2NH4Cl=CaCl2+2NH3↑+2H2O③CaCl2+H2O+CO2+2NH3=CaCO3↓+2NH4Cl
(1)乙炔(C2H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
(3)该流程中第③步反应后,要想得到碳酸钙固体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进行分离。
(4)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能与水反应,还能与_____反应生成一种难溶性固体______;因此电石应该_____保存。
【答案】 ①. 2C2H2+5O22H2O+4CO2 ②. 氯化铵 ③. 过滤 ④. CO2 ⑤. CaCO3 ⑥. 密封
【解析】
【详解】(1)乙炔(C2H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乙炔完全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2H2+5O22H2O+4CO2;
(2)经过步骤③后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溶液,而开始投入了氯化铵,所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氯化铵;
(3)该流程中第③步反应后,要想得到碳酸钙固体可采用过滤方法进行分离;
(4)若将电石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开始和水反应得到氢氧化钙,慢慢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难溶性固体碳酸钙,因此电石应该密封保存。
19.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B名称是__________。
(2)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和收集纯净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经过______、过滤、洗涤、_______等操作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采用这种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 )→( )→( )→F。
【答案】 ①. 长颈漏斗 ②. ACDH ③. 2KClO32KCl+3O2↑ ④. 溶解 ⑤. 干燥 ⑥. ABEF ⑦. CaCO3+2HCl═CaCl2+H2O+CO2↑ ⑧. c ⑨. d ⑩. a ⑪. b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应选用图中的仪器ACDH;实验结束后,经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选择的仪器是ABEF;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除杂质,后干燥,并且长进短出,即cdab。
【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 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农药波尔多液由胆矾和石灰乳等配制而成。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_________(填“强”或“弱”)。
(2)将25.0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加热至___________℃时,CuSO4开始分解。
②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____,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根据胆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图”中x的值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④下列物质均可作为炼铜的原料,理论上,治炼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得到铜最多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uSO4﹒5H2Ob.CuSO4
【答案】 ①. 强 ②. 650 ③. O2 ④. 0.8 ⑤. 16 ⑥. d
【解析】
【分析】
【详解】(1)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铁可以和硫酸铜反应,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填:强。
(2)①由图可知,加热至650℃时,CuSO4开始分解,故填:650。
②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为氧气,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为8.0g-7.2g=0.8g,故填:O2;0.8。
③解:设完全分解生成硫酸铜质量为x。
x=16g
故填:16。
④作为炼铜的原料,治炼等质量的物质,铜元素质量分数最高,得到的铜最多,
a.CuSO4﹒5H2O中铜元素质量分数。
b.CuSO4铜元素质量分数。
c.CuO铜元素质量分数。
d.Cu2O铜元素质量分数。
故选:d。
21.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反应(写基本反应类型)。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小红按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
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化合反应 ③. 生成的氧化镁小颗粒(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④.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⑤. 试管中有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得出结论:黄色固体是Mg3N2 ⑥. 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⑦.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解析】
【分析】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氮气和镁点燃生成氮化镁。
【详解】(1)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
(2)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小颗粒(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实验探究]根据题干信息,可将生成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检验是否产生氨气来进行判断;具体实验操作:将镁条燃烧的产物放在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然后将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若看到红色的石蕊试纸变成蓝色,说明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反思与交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更活泼,镁条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此反应中没有氧气参加,所以可以得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队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碳粉(MnO2)
滴入 H2O2溶液
过滤
B
CO2(CO)
O2
点燃
C
Cu(C)
O2
空气中灼烧
D
MnO2(KC1O3)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管中有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得出结论:黄色固体是Mg3N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