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28页。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除了酸以外,某些盐也能溶解沉淀。利用如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分散质
Mg(OH)2
HCl
NH4Cl
备注
悬浊液
1mol/L
1mol/L
A.向①中加入②,c(OH-)减小,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B.向①中加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物质的“不溶性”是相对的
C.向①中加入③沉淀溶解,说明Mg(OH)2比NH3·H2O更难电离
D.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H4+Mg2++2NH3·H2O
2.室温下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pH随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B.c点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C.a点的溶液可以用钢瓶贮存
D.c点溶液中存在:
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的漂白性
将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B
除去中混有的
将混合气体通入溶液中
C
比较与的非金属性
常温下,比较等浓度溶液和溶液的值
D
验证中含有双键
将有机物与酸性溶液混合,振荡,溶液褪色
A.A B.B C.C D.D
4.白色固体混合物 A,含有 Na2SO4、KCl、KClO3、KI、Ba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白色固体一定含有BaSO4
B.白色固体一定不含有 KCl、KI
C.溶液C 中不含 I-,溶液 E 中含有 I-
D.无色溶液C 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5.下列各组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
HCl溶液、酚酞试剂、待测NaOH溶液、蒸馏水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胶头滴管、试管、量筒
溶液、KSCN溶液、KSCN溶液
C
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试管、胶头滴管
新制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
D
验证铁盐的氧化性
试管、胶头滴管
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
A.A B.B C.C D.D
6.常温时,分别向起始体积均为的次磷酸(,一元弱酸)溶液和氟硼酸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稀释后溶液的体积均为VL,两溶液的pH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
B.溶液中存在:
C.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D.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7.某待测溶液中除含有水电离出的之外,还可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中的几种离子。根据如图实验步骤与现象,推测不合理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
B.原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
C.稀硝酸过量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NO和
D.蘸取该待测溶液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一定能观察到紫色火焰
8.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NO2并回收硝酸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NO2
B.用装置乙除NO2中的少量HNO3
C.用装置丙收集NO2
D.用装置丁蒸干Cu(NO3)2溶液制Ca(NO3)2·6H2O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CO+H+=HCO
B.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Fe2O3+6H+=2Fe3++3H2O
C.(NH4)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SO+Ba2+=BaSO4↓
D.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Cu2++S2-=CuS↓
10.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几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A.所含溶质为的溶液:加入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
C.含有大量的溶液:加入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的溶液:加入
二、填空题
11.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量。已知如表数据(25℃):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4×10-7,K2=4.7×10-11
(1)25℃,等浓度的三种溶液(a.NaCN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写序号)
(2)25℃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现有浓度为0.02mol/L的HCN与0.01mol/L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得c(Na+)>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H+)>c(OH-) B.c(H+)”、“=”或“ B> A,则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 B>A,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C
【分析】待测溶液加入稀硝酸后,得到无色气体a和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还原性离子且没有有色离子,由此可知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Fe3+;根据电荷守恒知,溶液中含K+、Na+,一定不含。
【详解】A.根据分析,原溶液中一定没有,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原溶液中存在,不存在,故B正确;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不会生成SO2气体,故C错误;
D.溶液中存在K+、Na+,钾离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D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选项A错误;
B.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且硝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选项B错误;
C.用装置丙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C正确;
D.Cu(NO3)2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用装置丁蒸干Cu(NO3)2溶液得到氢氧化铜而得不到Cu(NO3)2·6H2O,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9.A
【详解】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H+=HCO,A正确;
B.氧化性:Fe3+>I2,因此Fe3+可以将I-氧化为I2,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2I-+6H+=2Fe2++I2+3H2O,B错误;
C.(NH4)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也会与OH-发生反应生成NH3·H2O,因此(NH4)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OH-+SO+Ba2+=BaSO4↓+2 NH3·H2O,C错误;
D.H2S属于弱酸,不能拆写,因此CuSO4溶液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D错误;
综上所述,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项,故答案为A。
10.C
【详解】A.的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中氢离子与不能共存,A不符合题意;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含大量氢氧根离子,其中会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两者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给定的溶液中,加入硫酸根离子后,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常温下,加入铁粉能生成的溶液含有大量氢离子,其中会与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b>a>c NaCN+CO2+H2O=NaHCO3+HCN BD HA是弱酸 大于 等于 10-6 9.9×10-7 2:9 BD
【分析】
(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该酸的酸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
(4)结合表中a组数据可判断HA为弱酸,再结合pH=7、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判断c(Na+)和c(A-)的大小关系。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CN>,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程度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则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Na2CO3>NaCN>CH3COONa,故答案为:b>a>c;
(2) 因酸性H2CO3>HCN>,则NaCN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HCO3、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CO2+H2O=NaHCO3+HCN;
(3) 将0.02mol/L的HCN与0.01mol/L 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05mol/L的NaCN、HCN,测得c(Na+)>c(CN-),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c(H+)a=c;
②三者c(H+)相同时 ,由于醋酸是弱酸,醋酸的浓度要大于盐酸的浓度,所以当盐酸和醋酸体积相同时,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和足量的锌反应时,醋酸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完全电离,H+的物质的量相等,和足量的锌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和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③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和三种酸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锌和H+反应,反应速率由c(H+)决定,所以三种酸溶液中c(H+)相同时,开始时反应速率相等,即a=b=c;
(2)①盐酸要用酸式滴定管盛装。从滴定管液面可以看出,滴定前液面在0.30mL处,滴定后液面在24.90mL处,所以该次滴定所用标准盐酸体积为用24.60mL;
②石蕊颜色变化不明显,通常不用做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③分析三组数据,消耗盐酸的体积的第二组数据和其他两组差别较大,舍去,第一组和第三组消耗盐酸的体积的平均值为26.32mL,盐酸和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所以有0.2500mol/L×0.02632L=c(NaOH)×0.02500L,可计算出c(NaOH)=0.2632mol/L;
④滴定操作开始时滴加盐酸的速度可以快一些,当快达到滴定终点时,一定要逐滴滴入,直到指示剂颜色改变且摇动半分钟颜色不恢复,才可以停止滴定,等液面稳定之后再读数。若操作过程中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则滴入的盐酸的体积偏小,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16. A、C A、D I 0.1mol·L-1醋酸溶液 < c(CH3COO-)> c (Na+)> c (H+)> c (OH-)
或[CH3COO-]> [Na+]>[ H+]> [OH-] 1.0×10﹣8 (NH4)2Fe(SO4)2 Fe2+水解显酸性,对NH的水解有抑制作用 ②①③
【详解】(1)①A.常温下,0.1mol•L-1氨水pH为11,溶液呈酸性,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则说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A正确;B.氨水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说明一水合氨是碱,但不能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C.常温下,0.1mol/L的氯化铵溶液pH约为5,溶液呈酸性,说明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则说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D.铵盐受热易分解说明铵盐不稳定,不能说明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则不能说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AC;
②A.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会消耗氢氧根离子,则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A正确;B.通入氨气,氨水的浓度增大,电离程度减小,故B错误;
C.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水的电离,电离程度减小,故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2)①由图中未加NaOH时的pH可知,图Ⅰ中酸的pH大于1,图Ⅱ中酸的pH=1,说明Ⅱ为0.1mol/L的盐酸溶液,为醋酸溶液滴定过程,所以滴定醋酸的曲线是I;
②0.1mol•L-1 NaOH溶液、0.1mol•L-1的盐酸中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都是0.1mol/L,对水的抑制作用一样,但是0.1mol/L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所以对水的电离抑制较小,即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0.1 mol•L-1醋酸溶液;
③醋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当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醋酸钠显示碱性,要使得溶液显示中性,pH=7,需要醋酸稍过量,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氯化钠显示中性,所以V1<V2;
④用0.1mol•L-1 NaOH溶液10mL和溶液体积为20.00mL0.1mol•L-1的醋酸反应,得到的是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物,显示酸性,此时离子浓度大小c(CH3COO-)>c (Na+)>c (H+)>c (OH-);
(4)①硫酸亚铁铵溶液中亚铁离子水解呈酸性抑制铵根离子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大于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
②①.100mL蒸馏水中银离子浓度不变;②.100mL 0.3mol•L-1AgNO3溶液,银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最终c(Ag+)增大;③.100mL0.1mol•L-1Mg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少;综合上述计算得到:液中c(Ag+)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
17. ⑤⑥⑧ ③⑨ S2−+H2OHS−+OH−、HS−+H2OH2S+OH− NaHSO4=Na++HSO ②>⑧>⑦ ②=⑧>⑦
【详解】(1)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⑤⑥⑧,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⑦,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则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⑤⑥⑧;③⑨;
(2)⑤硫离子两步水解,第一步水解生成硫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第二步水解生成硫化氢和氢氧根离子,其水解方程式为S2−+H2OHS−+OH−,HS−+H2OH2S+OH−,⑥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钠电离生成钠离子、硫酸氢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故答案为:S2−+H2OHS−+OH−,HS−+H2OH2S+OH−;NaHSO4=Na++HSO;
(3)硫酸是二元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一元弱酸,部分电离;盐酸是一元强酸,HCl完全电离,则相同浓度的这几种酸,c(H+)由大到小的顺序②>⑧>⑦;若②⑦⑧三种酸溶液的pH相等,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酸溶液的体积与最终电离出的c(H+)成反比,最终电离出的c(H+):②=⑧⑦;故答案为:②>⑧>⑦;②=⑧>⑦。
18.(1)2NaHCO3Na2CO3 + H2O + CO2↑
(2) Na2CO3+ H2O + CO2 = 2NaHCO3
(3)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详解】(1)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以将混合物直接加热,发生NaHCO3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2)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Na2CO3、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H2O + CO2 = 2NaHCO3;离子方程式为;
(3)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可往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NaHCO3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离子方程式为。
19.(1) =
(2)
(3)减小
(4)
【详解】(1)CH3COOH的电离常数大于HClO,故NaClO和CH3COOK溶液浓度相同时NaClO溶液的碱性较强,pH较大,则pH相同时,NaClO溶液的浓度较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ClO溶液中存在c(Na+)+c(H+)=c(OH-)+c(ClO-),即c(Na+)-c(ClO-)=c(OH-)-c(H+),同理CH3COOK溶液中c(K+)-c(CH3COO-)=c(OH-)-c(H+),因为两溶液的pH相同,所以两溶液中c(OH-)-c(H+)相等,即c(Na+)-c(ClO-)=c(K+)-c(CH3COO-);故答案为>;=;
(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H3COO-),故[OH-]-[H+]=10-6mol/L-10-8 mol/L =。
(3)向醋酸中加入醋酸钠,抑制醋酸的电离,减小。
(4)因为酸性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故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20.(1)12
(2) ② ④②③①
(3)
(4)
(5)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6.10 符合
【解析】(1)
0.02mol/L的Ba(OH)2溶液中,NaHSO4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当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则,故所得的溶液的pH=12;
(2)
HCl、CH3COOH和NaOH抑制水的电离,Na2CO3是弱酸强碱盐,促进水的电离,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②;碱性溶液pH>7,酸性溶液pH7,HCl与CH3COOH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