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4页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5页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6页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7页
    5.2+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复习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解读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知识清单-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能够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和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过程。
    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土壤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观察、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亚马孙和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 的疏松表层。
    下面三幅图能正确表示土壤的是( )
    矿物质、 、水分和 。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水土流失严重
    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低产贫瘠。
    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是一种较为肥沃的土壤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成分以 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能 ,保水、蓄水性能 ,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壤土中所含的 、 、 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 ,而且蓄水、保肥性能 ,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土壤质地。
    成分中 占优势、通气、透水性 ,蓄水、保水性能 ,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 ,不易耕作。
    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A
    B
    C
    D
    E
    F
    有机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岩石的 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养分,影响土壤的 。
    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最活跃的因素。
    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 ;②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 ;③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 。
    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A :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比如亚马孙河流域。
    B :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C :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D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为什么冷湿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化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砾质土、 土、 土和 土。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污染。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2. 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❶ 岩石是紫色的,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即土壤的矿物质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❷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相对瘠薄。同时受气候影响,东北一年一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
    ❸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
    图5.20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
    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营养
    土壤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亚马孙河流域生物炭改良土壤
    2、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让其“休养生息”,用地养地相结合来提升和巩固粮食生产力。期间同样要注意耕地管理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破坏现象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休耕模式
    绿肥作物 [图示植物:紫云英]
    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
    作物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91%。这里旱涝频繁。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因此,这里的土壤具有春秋季反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自199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粮食高产。
    图5.21 北丘洼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游学活动,下图是他们见到的土壤景观,回答下题。
    1.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A.土壤质地    B.土壤剖面C.土壤颜色 D.土壤水分
    2.下列关于野外观察土壤的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B.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可近似地对土壤质地进行判断 C.取小块土样用手捏紧,可感受土壤的水分含量 D.土壤的剖面构造从上至下均为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和母质层
    3.土壤矿物质颗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这一划分的指标是(  ) A.质量大小 B.重量大小 C.粒径大小 D.面积大小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5.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6 ~ 7题。
    16 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7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精准演练,模拟综合探究,课时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学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土壤的形成,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成土因素,随堂练习,土壤剖面,认识土壤,探究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集体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复习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解读课件-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第三章体液调节单元知识清单-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