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实验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
展开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实验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烟花燃放 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破布捣烂 D.司南:航海导向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用作糖业脱色剂
B.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
C.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
D.氢气球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3.(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盐酸
C.液态空气 D.干冰
4.(2分)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夹台 B.蒸发血 C.锥型瓶 D.坩埚钳
5.(2分)常州博物馆启用了“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 )
A.氮气还能用于灯泡填充气
B.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6.(2分)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用10mL的量筒量取6.5mL的食盐水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了88.80mL的石灰水
C.未说明用量,取1~2mL氯化钠溶液做实验
D.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g碳酸氢铵
7.(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8.(2分)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光合作用 B.酒精燃烧 C.金属锈蚀 D.呼吸作用
9.(2分)符合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是( )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B.石蜡的燃烧
C.硫的燃烧
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
10.(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铜绿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仍为无色
C.加热KMnO4时固体逐渐减少,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粉末
11.(2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制取装置应主要考虑( )
①反应物颜色
②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物硬度
④反应条件
⑤气体的密度
⑥气体的溶解性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2.(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氧气降温至沸点﹣183℃以下,可得到淡蓝色液氧
B.火箭上携带液态氧,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其助燃性
C.工业上制备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
D.水中鱼类能呼吸是因为氧气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13.(2分)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鉴别面粉和白糖——取样,加适量的水,观察溶解现象
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鉴别CuO和Fe3O4——取样,观察粉末颜色和状态
14.(2分)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5.(2分)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到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KClO3开始分解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曲线c代表KCl
D.曲线d代表MnO2
16.(2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17.(2分)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D.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18.(2分)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 )
A.40mL和60mL B.60 mL和40 mL
C.50 mL和50mL D.20 mL和80mL
19.(2分)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紫色石蕊试液和5mL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
B.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
C.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
20.(2分)已知,铜和氧气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用如图所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铜粉的用量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②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并使氧气完全反应,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约占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第Ⅱ卷(共60分)
21.(4分)选用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A.镁粉
B.氧气
C.金刚石
D.氢气
E.氮气
①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②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
③照明弹中常含有的是 。
④用作火箭燃料的是 。
22.(5分)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二氧化碳的清除和氧气的再生)过程如图所示:
(1)座舱中消耗氧气时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放热”)反应。
(2)装置甲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装置甲、乙、丙主要是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这一转化的途径是 。
(4)装置乙中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3.(10分)人类生活离不开水,要正确认识、利用好水。
(1)净水时,为了加快水中悬浮颗粒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 (填物质名称)。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1所示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 。
(3)图2中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反应Ⅰ中太阳能转换为 能。反应Ⅰ、Ⅱ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图中转化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24.(11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氯酸钾制取O2并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为 (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 。管口加棉花团,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 。
(2)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最大的优点是 ,反应符号表达式: 。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从 (d/e)通入。
(3)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E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半约瓶蒸馏水 (d/e)。
25.(7分)同学们在学习“蜡烛燃烧”实验后,感觉化学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一支小小的蜡烛可以做出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实验
【问题一】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现象不明显,于是设计图1实验来证明。
(1)实验时,点燃蜡烛,缓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①导管口 ;
②石灰水中 。
(2)写出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示式: 。
【问题二】同学们整理燃烧实验现象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2)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焰心,导出其中物质,也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6.(7分)学习CO2性质后甲同学设计了《铁树开花》趣味实验,模拟医院看病情景给铁树“挂气治病”让其开红花。如图1所示:用盐水瓶收集了250mL CO2;如图2所示:在铁丝树上穿四个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棉花球,放入250mL的烧杯中,其中棉球1、2、3为潮湿的
(1)向漏斗中加水即可将瓶中气体排出,请在图1中将瓶内的导管补充完整。
(2)乙同学认为“挂气”时不应用水排出CO2,理由是: 。改用250mL塑料挂水袋后排出气体的方法是: 。
(3)导管放入烧杯内,用塑料袋“挂气”后能开“红花”的棉球是 。若要同时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挂气”时导管口最好放在 处(选填A、B、C)。
(4)实验后将2号棉球取下用吹风机吹干变为紫色,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7.(8分)在学习了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知识后,小明对“催化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进一步研究。
【查阅资料】氧化铜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
(1)取15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g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CuO的质量仍为0.5g,质量未改变
(3)另取15mL过氧化氢溶液将步骤(2)所得固体加入其中,仍能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得出结论】
氧化铜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继续研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呢?
【设计并实验】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来比较CuO与MnO2的催化效果。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①
15mL
CuO(0.5g)
②
15mL
MnO2(0.5g)
【参与讨论】
(1)检查图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装置Ⅱ中油层的作是 。
(3)表中“待测数据”是 。
(4)下列情况对气体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是 (填字母)。
A.实验前试管中的空气
B.未冷却到室温,就记录量气管的读数
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
【实验结论】
在相同的条件下,“待测数据”中实验①的数据比实验中实验②的大,则 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更好。
28.(8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知识回顾】
(1)下列较早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居里夫人
C.门捷列夫
D.诺贝尔
(2)图1是科学家经过精确实验得出的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b”的数值是 。
【提出问题】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先关闭K1、K2、K3,再将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应进行的较合理的操作是 。
A.先打开K1、K2,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3
B.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
(3)操作全部正确的情况下,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深入探究】同学们再用图3装置进行探究,传感器分别测得气体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
依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试剂X的主要作用是 。
(2)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不能用木炭代替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实验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烟花燃放 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破布捣烂 D.司南:航海导向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活字排版、破布捣烂、航海导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烟花燃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正确;
B、活字排版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C、破布捣烂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航海导向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用作糖业脱色剂
B.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
C.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
D.氢气球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利用的是化学性质;
D、氢气球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属于利用其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盐酸
C.液态空气 D.干冰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故A错;
B、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故B错;
C、液态空气中含有液氧,属于混合物;
D、干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夹台 B.蒸发血 C.锥型瓶 D.坩埚钳
【分析】根据仪器的名称和书写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铁架台而不是铁夹台,选项写法错误;
B.蒸发皿而不是蒸发血,选项写法错误;
C.锥形瓶而不是锥型瓶,选项写法错误;
D.坩埚钳写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仪器的名称、书写,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5.(2分)常州博物馆启用了“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 )
A.氮气还能用于灯泡填充气
B.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分析】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不供给呼吸;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用于填充灯泡;
B、通常状况下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
C、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本题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分)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用10mL的量筒量取6.5mL的食盐水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了88.80mL的石灰水
C.未说明用量,取1~2mL氯化钠溶液做实验
D.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g碳酸氢铵
【分析】A、根据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0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100mL量筒量取88.80mL石灰水,无法量取。
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未说明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可用托盘天平称取16.5g碳酸氢铵。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C、在量筒读数时,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水平面呈45度角;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8.(2分)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光合作用 B.酒精燃烧 C.金属锈蚀 D.呼吸作用
【分析】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是指氧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
B、该反应是酒精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金属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符合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是( )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B.石蜡的燃烧
C.硫的燃烧
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
【分析】根据符合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的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B、石蜡的燃烧,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硫的燃烧,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铜绿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仍为无色
C.加热KMnO4时固体逐渐减少,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粉末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分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故错误;
B、铜绿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体,故错误;
C、加热KMnO4时固体逐渐减少,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故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2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制取装置应主要考虑( )
①反应物颜色
②反应物状态
③反应物硬度
④反应条件
⑤气体的密度
⑥气体的溶解性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⑥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因为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如反应物是固体+液体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且需要加热,需要选用有酒精灯等加热装置的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择制取装置应主要考虑②④⑤⑥。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思路、收集方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氧气降温至沸点﹣183℃以下,可得到淡蓝色液氧
B.火箭上携带液态氧,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其助燃性
C.工业上制备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
D.水中鱼类能呼吸是因为氧气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将氧气降温至沸点﹣183℃以下,故A说法正确;
B、火箭上携带液态氧,故B说法正确;
C、工业上制备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
D、水中鱼类能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有氧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工业制氧气的原理等是解题的关键。
13.(2分)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鉴别面粉和白糖——取样,加适量的水,观察溶解现象
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鉴别CuO和Fe3O4——取样,观察粉末颜色和状态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样,观察溶解现象,难溶于水的是面粉,故选项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被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项错误。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不能伸入瓶中。
D、CuO和Fe3O4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粉末颜色和状态的方法不能鉴别。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2分)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是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要求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
【解答】解:①虽然有止水夹可以控制的导出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将将稀盐酸部分压入长颈漏斗,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停止;
②干燥管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干燥管产生气体,或通过止水夹的开关利用干燥管内的气压加稀盐酸压出干燥管使反应停止。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③因为导管伸入太长,二氧化碳气体释放不出来,会把盐酸给压出来或将橡皮塞弹出。
④大理石通过玻璃珠放在U形管的一侧,要产生气体时,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不用时关闭止水夹,控制了反应的进行;
所以②④都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选:D。
【点评】本考点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分析,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考查了学生的视图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拓了学生的异向思维。
15.(2分)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到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KClO3开始分解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曲线c代表KCl
D.曲线d代表MnO2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高锰酸钾分解时所需温度低于氯酸钾分解时所需温度1时刻,KMnO4开始分解,t7时刻,KClO3开始分解,说法错误;
B.t1时刻,KMnO2开始分解,开始产生氧气;
C.t2时刻,KClO3开始分解,则曲线c代表KCl;
D.d物质在t8时刻开始产生,在t4时刻达到最大值,这是生成氧气的质量,二氧化锰在t3时刻停止生成,达到最大值。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等知识以及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6.(2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干冰易升华的特性来考虑;
B、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C、根据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情况来考虑;
D、根据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解答】解:A、干冰易升华,使周围温度降低,故A正确;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的特性,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硫酸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17.(2分)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D.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分析】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利用这些相关的知识解题。
【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试管a中的气体是H2,试管b中的气体是O2,故A叙述正确;
B、试管b中的气体是O5,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叙述正确;
C、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5;
D、硫酸或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我们要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推出合理的结论,解答时要逐项分析,再判断正误。
18.(2分)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 )
A.40mL和60mL B.60 mL和40 mL
C.50 mL和50mL D.20 mL和80mL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考虑到空气中也含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然后根据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本题学生做起来有点难度,要考虑空气中也有氧气;
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x,
[x+(100mL﹣x)×]÷100mL×100%═60% 解得x═50mL。
故选:C。
【点评】本题应考虑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才能表示氧气的浓度40%。
19.(2分)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紫色石蕊试液和5mL澄清石灰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
B.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
C.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
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右侧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的量远大于左侧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量,所以右侧液面上升。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是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0.(2分)已知,铜和氧气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用如图所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铜粉的用量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②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并使氧气完全反应,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约占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①铜粉的用量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即铜不足时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②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并使氧气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约占反应前装置(注射器、气球)内气体体积的。
故选:D。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二、第Ⅱ卷(共60分)
21.(4分)选用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A.镁粉
B.氧气
C.金刚石
D.氢气
E.氮气
①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C 。
②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N2 。
③照明弹中常含有的是 Mg 。
④用作火箭燃料的是 H2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①金刚石的硬度大,常用于切割玻璃。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食品保护气2。
③照明弹中常含有的是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④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2。
故答案为:
①C;
②N3;
③Mg;
④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5分)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二氧化碳的清除和氧气的再生)过程如图所示:
(1)座舱中消耗氧气时发生的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放热”)反应。
(2)装置甲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装置甲、乙、丙主要是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这一转化的途径是 光合作用 。
(4)装置乙中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H2H2O+CH4 。
【分析】(1)座舱中消耗氧气时,氧气和有机物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放热。
(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
(4)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解答】解:(1)座舱中消耗氧气时,氧气和有机物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2)装置甲中发生的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
(3)装置甲、乙、丙主要是将CO2和H2O转化为O5,在自然界实现这一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4)装置乙中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H2H5O+CH4。
故答案为:CO2+H3H2O+CH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10分)人类生活离不开水,要正确认识、利用好水。
(1)净水时,为了加快水中悬浮颗粒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 明矾 (填物质名称)。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1所示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
(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 煮沸 。
(3)图2中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H2+O2 ;反应Ⅰ中太阳能转换为 化学 能。反应Ⅰ、Ⅱ说明水是由 氢、氧元素 组成的。图中转化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水 。
【分析】(1)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2)根据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能量转换进行分析。
【解答】解:(1)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为了加快水中悬浮颗粒沉降。静置一段时间后,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
(2)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振荡,浮渣少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3)H2OH2+O5;反应Ⅰ中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反应Ⅰ、氧元素组成的,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
故答案为:(1)明矾;玻璃棒。
(2)肥皂水;煮沸。
(3)H2OH2+O2;化学;氢、氧元素;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11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氯酸钾制取O2并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为 AD (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KClO3KCl+O2 ,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管口加棉花团,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 KMnO4K2MnO4+MnO2+O2 。
(2)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最大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反应符号表达式: CaCO3+HCl→CaCl2+H2O+CO2 。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从 d (d/e)通入。
(3)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E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半约瓶蒸馏水 d (d/e)。
【分析】(1)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O2并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是固固加热型反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来分析解答;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解答;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分析解答;
(2)根据装置B的特点来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气管通入到蒸馏水中,会产生气泡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加热氯酸钾制取O2并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是固固加热型反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则加热氯酸钾制取O2并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为A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7KCl+O2,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试管口加棉花团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4K2MnO2+MnO2+O2;
(2)装置B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压强增大,固液分离,打开活塞开关,压强减小,固液接触,则B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4+HCl→CaCl2+H2O+CO3,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E的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会产生气泡,则装置中连接氧气瓶的导管是d。
故答案为:(1)AD;KClO3KCl+O3;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KMnO4K2MnO8+MnO2+O2;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5+HCl→CaCl2+H2O+CO5;d;
(3)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7分)同学们在学习“蜡烛燃烧”实验后,感觉化学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一支小小的蜡烛可以做出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实验
【问题一】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现象不明显,于是设计图1实验来证明。
(1)实验时,点燃蜡烛,缓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①导管口 冒出气泡 ;
②石灰水中 出现浑浊 。
(2)写出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示式: CO2+Ca(OH)2→CaCO3+H2O 。
【问题二】同学们整理燃烧实验现象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Fe+O2Fe3O4 ;
(2)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焰心,导出其中物质,也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气态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分析】【问题一】
(1)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问题二】
(1)根据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分析。
【解答】解:【问题一】(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集气瓶中:①导管口冒出气泡;
(2)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符号表示式为:CO2+Ca(OH)2→CaCO7+H2O;
【问题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4O4;
(2)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焰心,在另一端管口点燃,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故答案为:
【问题一】(1)①冒出气泡;②出现浑浊;
(2)CO2+Ca(OH)7→CaCO3+H2O;
【问题二】(1)Fe+O2Fe3O4;
(2)气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设计信息知识多,此题创新性强,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6.(7分)学习CO2性质后甲同学设计了《铁树开花》趣味实验,模拟医院看病情景给铁树“挂气治病”让其开红花。如图1所示:用盐水瓶收集了250mL CO2;如图2所示:在铁丝树上穿四个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棉花球,放入250mL的烧杯中,其中棉球1、2、3为潮湿的
(1)向漏斗中加水即可将瓶中气体排出,请在图1中将瓶内的导管补充完整。
(2)乙同学认为“挂气”时不应用水排出CO2,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而导致量不够 。改用250mL塑料挂水袋后排出气体的方法是: 用手挤压塑料袋 。
(3)导管放入烧杯内,用塑料袋“挂气”后能开“红花”的棉球是 2、3 。若要同时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挂气”时导管口最好放在 B 处(选填A、B、C)。
(4)实验后将2号棉球取下用吹风机吹干变为紫色,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CO3CO2+H2O 。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也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瓶内的出气导管应伸入瓶底;
(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导致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够,用水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潮湿的,且可用手挤压塑料袋排出气体;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大;
(4)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H2CO3CO3+H2O。
故答案为:
(1);
(2)CO2能溶于水而导致量不够(或用水排出的CO2是潮湿的);用手挤压塑料袋;
(3)2、3;B;
(4)H3CO3CO2+H2O。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酸碱指示剂遇酸碱的变色情况、分子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题目设计新颖,是一道好的中考试题。
27.(8分)在学习了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知识后,小明对“催化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进一步研究。
【查阅资料】氧化铜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
(1)取15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0.5g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CuO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CuO的质量仍为0.5g,质量未改变
(3)另取15mL过氧化氢溶液将步骤(2)所得固体加入其中,仍能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CuO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得出结论】
氧化铜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2H2O+O2 。
【继续研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呢?
【设计并实验】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来比较CuO与MnO2的催化效果。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①
15mL
CuO(0.5g)
②
15mL
MnO2(0.5g)
【参与讨论】
(1)检查图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向量气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关闭弹簧夹,将量气管向上提起,若量气管能与水准管形成稳定的液面差,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
(2)装置Ⅱ中油层的作是 防止氧气溶于水 。
(3)表中“待测数据”是 收集等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 。
(4)下列情况对气体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是 A (填字母)。
A.实验前试管中的空气
B.未冷却到室温,就记录量气管的读数
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
【实验结论】
在相同的条件下,“待测数据”中实验①的数据比实验中实验②的大,则 MnO2 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更好。
【分析】【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得出结论】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参与讨论】(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避免氧气溶于水造成误差来分析;
(3)根据比较催化效果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进行实验】(1)由实验现象可知,CuO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3)另取15mL过氧化氢溶液将步骤(2)所得固体加入其中,仍能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8O+O2;
【参与讨论】(1)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量气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关闭弹簧夹,若量气管能与水准管形成稳定的液面差;
(2)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氧气溶于水;
(3)上表中的“待测数据”是收集等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通过收集等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4)实验前试管中的空气对气体测量结果无影响;
【实验结论】在相同的条件下,“待测数据”中实验①的数据比实验中实验②的大2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进行实验】(1)CuO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3)CuO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得出结论】H7O2H2O+O7;
【参与讨论】(1)向量气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关闭弹簧夹,若量气管能与水准管形成稳定的液面差;
(2)防止氧气溶于水;
(3)收集等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
(4)A。
【实验结论】MnO2。
【点评】此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以及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来解答此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8.(8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知识回顾】
(1)下列较早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
A.拉瓦锡
B.居里夫人
C.门捷列夫
D.诺贝尔
(2)图1是科学家经过精确实验得出的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b”的数值是 21% 。
【提出问题】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先关闭K1、K2、K3,再将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P2O5 。
(2)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应进行的较合理的操作是 B 。
A.先打开K1、K2,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3
B.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
(3)操作全部正确的情况下,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进入左瓶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进入右瓶水的体积小于 。
【深入探究】同学们再用图3装置进行探究,传感器分别测得气体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
依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试剂X的主要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
(2)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不能用木炭代替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木炭燃烧不能耗尽氧气 。
【分析】【知识回顾】
(1)根据化学史进行解答;
(2)根据空气成分示意图进行解答;
【初步探究】
(1)常见化学符号表达式的书写;
(2)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3)根据集气瓶内压强进行分析;
【深入探究】
(1)根据图4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图4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知识回顾】
(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故选:A;
(2)空气示意图中a为78%、b为21%,故填:21%;
【初步探究】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7;故填:P+O2P2O6;
(2)图2中左右两边为对比实验,要分别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1、K4,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故选:B;
(3)左瓶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右瓶中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右瓶水的体积小于,进入右瓶水的体积小于;
【深入探究】
(1)图4右图中气体的浓度先增大,然后减小,浓度增大,浓度减小;故填:吸收二氧化碳;
(2)图4左图气体的浓度先降低,然后不变,反应结束,剩余氧气的浓度为10%左右,理由是木炭燃烧不能耗尽氧气。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江苏省常州市星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星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共19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