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北极星周围各星体的运动状况是( )
A. 静止不动B. 绕北极星做顺时针方向转动
C. 部分有位移D. 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转动
2. 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图中a恒星转动了约50°,则地球自转了约( )
A. 1个多小时B. 3个多小时C. 5个多小时D. 7个多小时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恒星视运动是由地球自转引起,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恒星则大致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面对北方),左为西、右为东,则视运动大致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转动,D符合题意,排除AB;北极星周围各星体都会随地球自转而有位移,排除C。故选D。
【2题详解】
题意表明,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的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因此图中a恒星转动了约50°,则地球自转了约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小时,由此推算,地球自转了约3个多小时,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运动;从南极俯视,呈顺时针运动。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恒星日,自转360°,用时23时56分4秒,为真正周期;太阳日,自转360°59′,用时24小时,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周期。地球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均为15°/小时。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
4.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提示,此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看图可知,越向北方线速度值越小,说明此为北半球,再根据数值线速度在840--900之间,可推出此地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正确,低纬度地区线速度在1447km/h以上,A错误。南半球线速度的大小是越向南数值越小,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a、b所处纬度相同,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只考虑纬度,那么线速度大小应该一样;以图中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可知,a点线速度大于b点;影响线速度的因素包括纬度和地势,排除纬度因素,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所以a点地势高于b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变小,两极地区为零;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为:除两极点外,其他地区角速度相同,为每小时15°。
南半球某地公司职员于4月5日9:00(当地地方时)赶到公司,准备参加约4个小时的工作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图,完成下列小题。
5. 若此时仅剩4个停车位,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 ①车位B. ②车位C. ③车位D. ④车位
6. 经测量可得,当地正午12点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0°,推断该地最接近( )
A. 雅加达(6°12′S,106°50′E)B. 圣保罗(23°33′S,46°38′W)
C. 堪培拉(35°17′S,149°08′E)D. 巴西利亚(15°47′S,47°56′W)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道题主要考查太阳方位,该地位于南半球,此时为4月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因此南半球日影逆时针方向转动,大约每小时15°,因此接下来①和②车位都会被太阳照射到,④车位已经在照射之中,因此为了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到,最理想的车位为③,因此排除A、B、D,选择C。
【6题详解】
本道题主要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当地正午12点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0°,此时为4月5日,太阳直射纬度约为3.5°N附近。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得当地地理纬度位于35°S附近,因此选择C。排除A、B、D,选择C。
【点睛】4月5日这个日期,介于3月21日与6月22日之间,且离3月21日只相差15天。太阳直射点从3月21日移动到6月22日需要3个月,移动的纬度23.5度。即每月太阳直射点移动7度多一点点,那么15天大约移动3.5度(近似值)。
下图为沿23.5°纬线的世界某区域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类板块边界最有可能存在于( )
A. 亚欧大陆东海岸B. 非洲大陆东海岸C. 亚欧大陆西海岸D. 美洲大陆西海岸
8. 该板块边界所在沿海地区,其对应气候条件下的典型建筑特色,最可能为( )
A. 粉墙黛瓦B. 吊脚高楼C. 厚墙小窗D. 尖顶飞檐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板块边界类型的宏观地貌为海沟-山脉,主要位于美洲大陆西海岸,D正确。亚欧大陆东海岸的宏观地貌为海沟-岛弧,A错误。亚欧大陆西海岸与非洲大陆东海岸均远离板块边界,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该类板块边界主要位于美洲西海岸的回归线附近,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为了使白天尽量减少热空气进入,夜晚使室内暖气不会迅速散失,所以该地建筑物墙体厚实、没有或只有很小窗户,C正确。粉墙黛瓦主要用于形容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A错误。吊脚高楼主要用于形容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建筑风格,B错误。尖顶飞檐主要用于降水量大的地区,房屋可以快速排水,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民居建筑特点判断气候特征:①根据墙体厚度判断冷暖及昼夜温差一般来说,寒冷的地方,民居的墙体厚度大;温暖的地方,民居墙体厚度小。另外,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墙体厚度大。②根据屋顶坡度、房檐宽度判断降水量的大小一般来说,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有利于积雪滑落,因此降雨量大或降雪量大的地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大;而在降水稀少的地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多为平顶。房檐越宽,越利于遮挡风雨,因此我国北方地区的房檐宽度一般小于南方地区。
新疆"大海道"是我国唯一可合法穿越的无人区。下图为该地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物质组成及外力作用为( )
A. 石英岩流水侵蚀B. 砂砾岩风力侵蚀C. 石灰岩流水沉积D. 花岗岩物理风化
10. 若要安全自驾穿越该无人区,游客需携带的必备物品有( )
①数码相机②高反药品③卫星电话④离线地图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雅丹地貌由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但其主导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由图可得,该处地貌的岩石呈现水平层理构造,为沉积岩,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0题详解】
由于无人区可能出现短暂的信号缺失,安全穿越需要佩带卫星电话和离线下载的地图,选项③和④正确,数码相机并不是安全穿越的必备物品,①错误。该无人区位于新疆,高反现象不明显,无需准备高反药品,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 因干缩裂开, 风沿着裂隙吹蚀, 裂隙愈来愈大, 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面小题。
11. 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D. 流水沉积
12. 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A. ④⑦B. ⑤⑧C. ②③D. ⑥⑨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加上当地黄土疏松,植被覆盖较差,地势有一定起伏,因此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强,流水侵蚀作用导致当地沟谷地貌发育程度高,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B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与风力沉积直接关系不大,与冰川侵蚀和流水沉积无关,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地降水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图层中,④⑦发生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图层中④⑦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故选A。
【点睛】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潜在因素):水土流失强度与地形坡度、降水多少和强度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还与土壤的疏密程度有关。 ②人为因素(主导因素):主要是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 生长边界海岭B. 消亡边界海沟
C. 消亡边界海岭D. 生长边界海沟
14. 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
①臭氧层破坏②渔业资源枯竭③森林面积减少④两极冰川消融
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破坏对低地岛国的影响不大,①错误,AC错误。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②错误,B错误。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上升,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低地岛国被淹没,③④正确,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全球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完成下面小题。
15. 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 南半球B. 北半球C. 赤道上D. 回归线上
16. 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
A. 北岸B. 南岸C. 东岸D. 西岸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A错误,B正确;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C错误;回归线不确定是南回归线还是北回归线,D错误。所以选B。
【16题详解】
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应该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图中的右岸。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右岸应该为南岸,B正确;北岸为沉积岸,无需特别加固,A错误;河流东西流向无东西岸,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物体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运动影响的结果,当物体运动时,由于其本身的惯性作用,总是力图保持其原来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并且对物体的运动方向产生一定影响,使之向右或向左偏转。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各地不同,在北半球,当气流自北向南运动时,即从自转速度较小的纬度吹向自转线速度较大的纬度,这时,气流会偏离始发时的经线,发生向右偏,即原来的北风逐渐转变为东北风;其他情形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赤道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向现象,因为赤道上的自转偏向力为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日期为____前后。
(2)该日甲、乙、丙三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是( )。(选填正确项的字母代号)
A. 甲地最大B. 乙地最大C. 丙地最大D. 三地相同
(4)此时,甲地地方时为____,北京时间为____。
(5)计算甲、乙两地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甲____,乙____。
【答案】(1) ①. (23°26′S,180°) ②. 12月22日
(2)乙>丙>甲 (3)A
(4) ①. 12时 ②. 8时
(5) ①. 6°34′ ②. 43°08′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光照图判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运用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可以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图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日期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80°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正午时刻,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180°)。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乙丙甲,冬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所以三地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乙>丙>甲。
【小问3详解】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甲乙丙三地中,甲地纬度最高,所以甲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小问4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白昼中线上,所以甲地的地方时是12:00,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12:00-(180°-120°)÷15°=8:00。
【小问5详解】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甲地纬度为60°N,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60°+23°26')=6°34′;乙地纬度为23°26'N,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90°-(23°26'+23°26')=43°08'。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H = 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之差)
18.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其中A为_____斜,B为______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____(流水、风力)的___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①四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和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______处。
(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等地质灾害。
【答案】(1) ①. 褶皱 ②. 背斜 ③. 向斜
(2) ①. 流水 ②. 侵蚀
(3) ①. ① ②. ② ③. ②
(4) ①. B ②. A
(5) ①. 增加##增大 ②. 滑坡和泥石流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背斜和向斜的成因与应用,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从形态上来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图中的地质构造是褶皱,A为背斜,B为向斜。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都是山地地形,图中河流流经,所以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小问3详解】
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①②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的是①②;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②处,因为②处位于向斜底部,岩层受挤压,岩石比①处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小问4详解】
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所以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A背斜处,自流井应该分布在向斜B处。
【小问5详解】
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增加,河床淤积严重,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出三峡后,流速放缓,在荆江河段形成“九曲回肠”的独特河流地貌,该区域洪涝灾害多发。地处湖北省境内的天鹅洲,是长江中游故道群中的一个湖泊。下图为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天鹅洲故道区域拥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生态用水及栖息地环境,常现"豚游湖底,鹿驰洲滩"的景象。人类、江豚和麋鹿因水资源、食物资源和栖息地等一直存在矛盾。下图为天鹅洲故道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图。
(1)描述天鹅洲的形成过程。
(2)指出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从整体性角度,说明降水异常偏少对该地区人类、江豚和麋鹿的影响。
【答案】(1)平原地区,长期的流水作用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河水冲破曲流颈,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2)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集中;河道弯曲;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3)人类取水抗旱,牛轭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江豚可活动的水域空间减小;麋鹿栖息的洲滩面积增加,食物来源增加。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分布和天鹅洲故道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鹅洲的形成过程、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天鹅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期的流水侧蚀作用使河道变得弯曲,形成曲流;洪水期,由于水量增加,侵蚀作用增强,河水冲破曲流颈,通过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天鹅洲自此形成。
【小问2详解】
荆江段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且南北支流汇入多,汇水速度快;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且荆江段的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
【小问3详解】
当该地降水异常偏少时,人类从湖中取水抗旱,使得牛轭湖水量减少;降水异常偏少时,牛轭湖的湖水水位下降,面积减小,江豚的活动范围减小;降水异常偏少时,牛轭湖的湖水水位下降,麋鹿栖息的洲滩面积增加,导致其食物来源增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卷(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卷(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大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大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