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练习
展开C.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D.现代经济模式趋于定型
2.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编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思考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对世界的影响,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3.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人口城市化开始出现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改变了殖民扩张方式D.工业化国家开始形成
4.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本性,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
B.东方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落后,必然处于挨打受欺的地位
C.工业革命提高了西方列强的社会生产力,使其具有征服能力
D.西方列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东方国家还在继续闭关锁国
6.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7.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
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8.“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9.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他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0.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妇女( )
A.社会角色发生改变B.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C.政治地位仍未提高D.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11.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 )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12.“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
A.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
A.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B.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的关键
C.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D.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
14.“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织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
A.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B.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C.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D.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15.1816年的全球性低温直接影响了粮食生产,而资源短缺则导致人类冲突。1816年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各国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出现。这说明( )
①在19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②自然界的重大变化决定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
③自然界的重大变化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
④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理想王国”的失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2019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哪些( )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奴役非洲黑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17.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
①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③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8.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
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B.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19.“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相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
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
20.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D.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据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北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此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廉价粮食竞争的严重威胁,但英国农业仍然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逐步建立起来,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北机器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种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北产量增加一倍。
——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
21.(1)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保护国内市场
(2)变化:从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到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谷物法”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极大发展和提高;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3)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建立资本主义大农场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世纪末《申报》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认为,旅美学者薛涌认为,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4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4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十三行史料展》记述,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有学者言,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