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共4页。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课时   一氧化碳【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⑴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⑵会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学习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学习难点】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碳的氧化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从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构成角度分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意味着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点拨)他们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学案导引   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页到第122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一氧化碳能_____,同时放出_____,火焰呈_____色,生成一种能使_____________的气体,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2.一氧化碳有剧毒原因是它极易与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使之中毒,因此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装____,并注意________,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达成目标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⑴煤燃烧为什么会产生一氧化碳?⑵一氧化碳有哪些常见的物理性质?收集一氧化碳采用什么方法?⑶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⑷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露应当怎么办?⑸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采取哪些救助措施?(点拨)⑴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难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⑶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⑷便于察觉是否有煤气泄露;关闭阀门,打开门窗。⑸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2.实验探究:探究CO的还原性教师演示CO还原CuO实验,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1.装置AB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还原CuO的主要步骤是: ⑴实验开始先通入CO后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⑵点燃A装置处的酒精灯开始加热;⑶实验结束熄灭A处的酒精灯;⑷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C处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讨论学习了CO的性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CO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用途。(点拨)CO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跟踪训练1.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A、它具有还原性 B、它具有可燃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2.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在室内放一盆冷水或经常洒水 B、在室内点盆火 C、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D、在室内放一盆石灰水3.下列关于C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有毒 BCO可用作一种气体燃料 CCO能夺取CuO中的氧,故CO有氧化性 D、含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CO4.(多选)下列有关CH2C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产物都相同 B、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 C、与氧化铜反应都有红色物质生成 D、都具有还原性四、归纳整合   梳理知识   内化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CO2CO的性质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归纳整理,教师板书。项目CO2CO物理性质状态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变成干冰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略小于空气溶解性能溶于水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有可燃性2CO+O2       2CO2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有还原性CO+CuO      Cu+CO2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与水反应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不能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不能与石灰水反应有无毒性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有剧毒主要用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原料、干冰用作制冷剂气体燃料、冶金五、达标测评   巩固提升   反思目标1. “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51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3.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使人中毒时,首先应该做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拨打急救电话120 C、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D、立即打开换气扇换气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人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 B、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可不必作处理   C、某同学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露,他立即拉开电灯开关进行检查 D、一氧化碳没有颜色和气味,民用煤气常加入一些恶臭味的气体,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防止煤气中毒“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A、检查某气体是否是CO2,可用燃着的木条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B、检查集气瓶内是否充满CO2,可用澄清石灰水 C、除去CO2中少量CO,可用点燃的方法 D、区分CO2CO,可用灼热的CuO或澄清石灰水或石蕊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焊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食盐 D、用石灰水可区分COCO2 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与于冶炼金属 D、可用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8.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 有关C2O3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3   BC2O3具有还原性 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除去CO 中混有的C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_________,也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炽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除去CO2中混有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炽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10.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家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⑴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⑵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_;⑶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⑷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11.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CO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人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③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④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⑤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