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第2课时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47267/0-16986268872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第2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3)知道如何保护空气和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用途的学习,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认识,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保护空气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空气的措施
[学习难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引导:
1、空气由哪些物质组成?答: .
2、什么是混合物?答: .
混合物中各成份间 (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氧气曾叫做“养气”,它的主要用途是:
eq \\ac(○,1) ; eq \\ac(○,2) 。
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它的化学性质 ,因此常用作 。
3、稀有气体都是 、 的气体,化学性质 ,曾把它们叫做
,主要用途 eq \\ac(○,1) ; eq \\ac(○,2) ; eq \\ac(○,3) 。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 和 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保护空气的措施有 eq \\ac(○,1) ; eq \\ac(○,2) 。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探究点一: 氮气的性质
[小组讨论]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 (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 (填“继续” 或“不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 (填“难”或“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 (填“能”或“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 。由上述推出氮气的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跟踪训练]
1.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常向灯泡里面充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或稀有气体 D.氮气和氧气
2.以下物质的用途,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人工降雨 B.自行车生锈 C.制氮肥 D.支持燃料天然气燃烧
3. 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作燃料 B.作保护气 C.用于气焊 D.用于食物保鲜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探究点二 保护空气
阅读课本 P30—32
[小组讨论]
4.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有 、 、 。
5.防治措施: 、 、 。
[跟踪训练]
3.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4.下列情况一般并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B.煤燃烧生成的烟
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四)梳理知识、归纳整合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湛江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
2.无锡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月报如下表: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氢气作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5.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 B.空气中各成份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
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7.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常温下,氮气能溶于水
C.通常发情况下,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8.观察图中的有关操作和实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B.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9.下列情况可能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eq \\ac(○,1) 煤和石油的燃烧 eq \\ac(○,2)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 eq \\ac(○,3)燃放鞭炮 eq \\ac(○,4)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 eq \\ac(○,1) eq \\ac(○,2) B. eq \\ac(○,3) eq \\ac(○,4) C. eq \\ac(○,1) eq \\ac(○,2) eq \\ac(○,3) D. eq \\ac(○,1) eq \\ac(○,2) eq \\ac(○,3) eq \\ac(○,4)
10.下列气体组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氮气、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一氧化碳、甲烷、氢气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11.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份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用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烧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12.在生产和科研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在焊接金属时, 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氮气、氢气 B.氮气、氧气 C.氮气、氩气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3.2009年11月,在芬兰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问题会议上,各国首脑一致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制造化肥并还可以用作保护气的是 ,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
14.现有 eq \\ac(○,1)氧气 eq \\ac(○,2)二氧化碳 eq \\ac(○,3)氮气 eq \\ac(○,4)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成份可以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 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燃料燃烧也离不开它; 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但是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空气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的用途,氮气,稀有气体, 空气污染及保护,混合物与纯净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拉瓦锡测定氧气的含量实验,燃磷法测定氧气的含量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