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地理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49171/0-1698670451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地理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49171/0-16986704517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地理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49171/0-16986704517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地理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图,完成下题。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20时在广州开幕。
1.位于图中③地的我国某旅游团在当地观看开幕式直播的时间是
A. 11月11日14时B. 11月13日0时C. 11月12日14时D. 11月11日0时
2.如图所示,地球
A. 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在近日点附近B. 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C. 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D.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A. 白昼长度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B. 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C. 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D.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4.某军舰在①处(40°N、160°E)向正南发射射程为2000千米的远程导弹,其落点位于
A. 东半球、热带B. 东半球、北温带C. 西半球、热带D. 西半球、北寒带
2021年4月江西赣州宁都盆地发现页岩气藏,储量巨大,为赣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源保障。下图为页岩气成藏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宁都盆地页岩气形成于()
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C. 陆地板块内部的褶皱构造带D. 陆地板块内部的断层构造带
6.由图推断形成页岩气的岩石及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 甲冷却凝固—— B B. 乙固结成岩—— D C. 丙重熔再生—— A D. 丁沉积作用—— E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2020年7月,张掖世界地质公园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该地质公园最显著的特征是由色彩斑斓的褶皱泥岩和砂岩组成的彩色丘陵。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
A. 断层垂直位移,彩色丘陵区形成断块山B. 气候湿润,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
C. 彩色丘陵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D. 图中所有岩石的成因均以外力作用为主
8.造成彩色丘陵四壁陡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B. 地壳抬升C. 风力侵蚀D. 冰川堆积
如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9.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 ③②④①B. ③④②①C. ②③④①D. ①③④②
10.图中( )
A. 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 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 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 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当地沿a线路考察,依次记录了相关的地层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构造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背斜谷B. 甲为向斜山C. 乙为背斜山D. 乙为向斜谷
1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甲处可能发育河流,自西向东流②乙处可能发育河流,自东向西流③站在丙地可以看到图中居民区④甲地经历过地壳隆起或抬升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若该河谷位于南半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河谷位于河流的上游B. 如为平直河道,河流自东向西流
C. 该河谷位于向斜构造中D. 如为弯曲河道,乙位于河流凸岸
14.图中( )
A. ③处发生了断裂下陷B. 甲地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C. ②岩石多流纹或气孔D. 地质构造是隧道的良好选址
下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5.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低压槽B. 高压脊C. 冷锋D. 暖锋
16.此时乙地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17.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降低B. 气压降低C. 连续性降水D. 风力减小
下图中甲图为某半球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运动:乙图为甲图中MN -线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8.图示Q地的风向为
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
19.甲图所示时刻
A. ③地的降水概率较②地大B. ①地风力较④地小
C. ①地气压较④地高D. ③地的气温较②地低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日为()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
21.图中甲地盛行()
A. 东南风B. 西南风C. 西北风D. 东北风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回答下题。
22.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
A. 高温少雨B. 温和多雨C. 高温多雨D. 寒冷干燥
23.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
A. 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北风B. 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南风
C. ①东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D. ①西北风②东北风③东南风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制作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24.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A. 东南风、西北风B. 东南风、西南风C. 东北风、西南风D. 东北风、西北风
25.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26.图示季节()
A.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B. 东亚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风
C. 辽宁昼短夜长D. 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如图为某时刻地球光照矩形投影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甲、乙两地位于晨昏线上。
(1)比较甲、乙两地地球自转速度的异同。
(2)该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 时,并判断甲地所处 (填晨线或昏线)。
(3)该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并说明未来90天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征 。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乙图是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______。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______。
(5)如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______地貌,从气候角度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地区,图中迎风坡为______。(填字母)
29.下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说出A气压带名称__________,受其控制的地区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B风带名称为__________。常年受C控制的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__,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__。
(3)图b中乙图季风环流出现在__________季,图中西南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我国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示为__________。
答案
1~4.答案:C、D、D、A
解析:1. 读图,③地所在经线为30°E,属于东二区,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用时间,两地相差6个时区,区时时间相差6小时,③地在北京的西侧,采用东加西减的办法,可知当北京时间11月12日20时,③地的区时时间是11月12日14时,故 ABD错误,C正确。
2. 读图,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在 6月22日变慢,过了6月22日再变快;除去极点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故ABC错误;自转线速度因纬度而不同,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②地纬度比④地低,故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选D。
3. 结合上题分析结论,此时为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故四地的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大,反之越小,故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④,B错误;该日后三个月为9月23日左右为秋分,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故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③④,C错误;该日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故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D正确。
故选D。
4. 某军舰在①处(40°N、160°E)向正南发射射程为2000千米的远程导弹,根据纬度每差1度距离相差111公里,大约向南飞行了约18个纬度,大约在北纬12度左右为热带,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导弹落在东经160的西侧,从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故落点位于东半球,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6.答案:C、B
解析:5. 宁都盆地位于江西赣州,地处亚欧板块内部,非板块交界地带,A和B选项错误;全球岩石圈六大板块内部还有局部小板块构造,该地页岩气资源丰富,而油气资源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因此推断该地区经历过地壳挤压,形成隆起和坳陷相间的褶皱构造,C选项正确;断层构造不利于贮藏页岩气,D错误。所以选C。
6. 由左图可判断页岩气富集在沉积岩中,右图地壳物质循环图中,丙在莫霍面以下,为岩浆,甲为岩浆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丁为变质岩,则乙为沉积岩,外力沉积后,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因此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7~8.答案:D、A
解析:7.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彩色丘陵区未发生垂直断层,形成断块山,A错;张掖位于甘肃省,气候干燥,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B错;彩色丘陵区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砾岩、砂岩、泥岩都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D对。综上,本题选D。
8. 图中有大磁窑河流经,彩色丘陵又为丹霞地貌,故由流水侵蚀形成,A对,B、C、D错;本题选A。
9~10.答案:A、B
解析:9.读图分析可知,断层是①②,使岩层③发生断裂,但并未使岩层④发生断裂,根据岩层分布③岩层位于②岩层下部,④岩层②岩层上部,老岩层在下,所以②③④的顺序从先到后依次为③②④;断层左侧①是迁入岩浆岩花岗岩,①形成的时间最晚,所以断层和岩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④①,A③②④①正确。BCD选项错误
10.甲处位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断层,A错误。乙处的物质为沙砾石、砂岩,属于沉积物,其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B正确。
丙处底部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C错误。丁处的岩石类型为变质岩,受变质作用形成而非岩浆冷却形成, D错误。
11~12.答案:A、B
解析:11.由图例可知,T→S→Q岩层由老到新,甲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乙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甲、乙两处地质构造及地貌:甲为背斜谷,乙为向斜山,A正确,B、C、D错误。
12.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处为谷地,可能发育河流,河流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①正确;乙处为山脊,不会有河流,②错误;丙地和居民区之间有山脊,所以站丙地不可以看到图中居民区,③错误。根据上题分析结论,就甲处为背斜成谷,故甲地经历过地壳隆起或抬升,所以B①④正确,ACD错误。
13~14.答案:B、D
解析:13.该河谷中有较宽阔的河漫滩,沉积作用明显,因此位于河流上游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
该河谷下面的基岩层向上拱起,河谷应位于背斜构造项部,C错误;
如果是弯曲河道,甲处附近出现河漫滩,沉积为主,乙处附近河床出现深槽,侵蚀为主,因此乙处应位于侵蚀为主的河流凹岸,D错误;
如果是平直河道,位于南半球,河水向左偏转,则乙侧为左岸,也是南岸,由此判断该处河流自东向西流,B正确。
14.③处同一岩层没有发生断裂位移,不是断层构造,A错误;
图中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拱形构造比较牢固,地下水向两侧分流,因此是修隧道的良好选址,D正确;
图中信息表明,图中岩石为沉积岩,而多流纹或气孔的是喷出型岩浆岩,C错误;
图中显示,甲地在洪水期会被淹没,不适合聚落的发展,B错误。
15~17.答案:C、B、A
解析:15. 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冷锋的锋后,出现降水天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 从图中可知,乙地东面气压高,西面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乙地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银川处于冷锋的锋前位置,在未来银川将经历一次冷锋过境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继续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强;连续性降水一般为暖锋过境时产生的天气状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19.答案:A、B
18.读乙图O到P气压由低到高,说明左图为低压中心,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是南半球的气旋,风向根据从高压到低压,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南半球向左偏,判断左图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东南风,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19.A.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是南半球的气旋,②地位于暖锋的锋后,③地位于暖锋的锋前,暖锋锋前降水多于锋前,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故A错误。
B.从图Ⅱ中可知,①地较④地气压变化小(斜率小),气压变化越大,风力越大,①地风力较④地小,故B正确。
C.①地位于低压槽,气压较④地低,故C错误。
D. 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是南半球的气旋,②地位于暖锋的锋后,③地位于暖锋的锋前,③地的气温较②地高,D错误。
故选B。
20~21.答案:D、C
2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于南极俯视图,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整体向南移动,符合题意的时间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0°S~60°S,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2~23.答案:C、B
22.读图可知,图中乙位于太平洋上,应该为夏威夷高压,甲位于印度附近,应该为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应该为7月,7月我国华北地区高温多雨。C正确,ABD错误。
23.图示月份为7月,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东亚,此时盛行东南风;②地位于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③地位于南半球的信风带内,为东南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26.答案:C、C、B
24.由图可知,甲和乙分别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和盛行西风带,应该为东北风、西南风,故C正确,ABD错误。
25.A.由题中图可以看出,0°为赤道低压带,①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60°N为副极地低压带,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③位于30°N和60°N之间的高空,应当由60°N指向30°N,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D.60°N为副极地低压带,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高空为高压,90°N为极地高气压带,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高空为低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26.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北移,应为北半球夏季,东亚盛行夏季风东南风,故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为北半球冬季的时候,A错误;此时辽宁昼长夜短,故C错误;非洲南部的草原区为南半球的冬季,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草木枯黄,故D错误。
27.答案:22 昏线 46°52′或47° 未来90天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变化特征:未来90天内,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因此甲的线速度大于乙;除了两极点之外,全球的角速度相同,都为15°每小时。
(2)结合图中可知,乙地处在晨线上,目前应为日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与乙地所在的经线相差60°,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所以乙地日出时间应为6-(60÷15)等于2时,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日间-日出时间,乙地昼长为20小时,故日落时间应为20+2=22时;结合图片和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甲地逐渐由白天进入黑夜,因此甲地所处的晨昏线类型为昏线。
(3)结合图片可知,目前应为夏至日,即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极圈的太阳高度应为90°-(66°34′-23°26′)=46°52′;未来90天太阳直射点会逐渐南移,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会逐渐变小,昼夜变化为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故答案为:
(1)同:地球自转角速度甲等于乙;异:地球自转线速度甲大于乙
(2)22时;昏线
(3)46°52′或47°;变化趋势:未来90天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变化特征:未来90天内,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1)地球自转的速度从角速度和线速度角度比较异同。
(2)日落时间=12+昼长÷2;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到夜的是昏线;由夜到昼的是晨线。
(3)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当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夏至日后,太阳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太阳直射那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方向昼变长,夜变短。
本题以地球光照矩形投影示意图为资料,涉及自转速度、直射点和太阳高度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8.答案:(1)洪(冲)积扇;三角洲;堆积。
(2)B;A。
(3)C。
(4)B。
(5)沙丘(风积);西北;a。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为洪(冲)积扇,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2)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3)本题主要考查流水沉积作用沉积物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由A到B,地势逐渐变得更加平坦和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选项中黏土、砾石、粉砂这三种沉积物,砾石颗粒最大、粉砂次之、黏土最小,因此由A到B,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砾石、粉砂、黏土。
(4)本题主要考查冲积扇剖面图,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图甲中C→D方向是横跨冲积扇的方向,从冲积扇顶到冲积扇前缘,颗粒物的直径越来越小,冲积扇的坡度也越来越缓且沉积物因为河流出山口流速较快,因为惯性作用,向两边沉积物分流较少。因此沿C→D横向坡面形状为上凸形。故选B。
(5)本题主要考查沙丘的成因、形态特点以及地区分布,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为沙丘(风积)地貌,迎风一侧为缓坡,背风一侧为陡坡。主要分布于风沙较大的西北地区。
29.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多雨 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小
(2)甲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3)夏季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4)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寒冷干燥
解析:(1)从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以看出A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受其影响全年气温高,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也较多,因此其控制地区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在30°附近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带,赤道附近是低气压带,风由30°附近吹向南北两侧,其中吹向赤道的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风向为东北风,A为东北信风,B为赤道低压带,气压带A和风带B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名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20°的大陆西部和内部。C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终年温和湿润,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如图a所示是时,可以看出气压带和风带都偏向南,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在东亚地区风由陆地吹向太平洋形成西北季风,在南亚地区风由陆地吹向印度洋形成东北季风。
(3)乙图南亚地区受西南季风控制,为夏季,西南季风主要是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4)每年2月下旬,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流冷却下沉,形成亚洲高压,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我国大部地区受亚洲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和从较高纬度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影响,天气特点表现为寒冷干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8月)(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