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测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49986/0-16987110550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测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49986/0-1698711055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测试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49986/0-16987110551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测试,共7页。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草日,中国大陆称之为世界无烟日.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许多种有毒物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毒气体均有气味 B. 尼古丁(C10H14N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C. 香烟烟雾是一种纯净物 D. 一氧化碳能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
2.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③试管内溶液变红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下列实验中,不能体现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4.下列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 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B. 洗洁精,NaOH溶液都能去除油脂
C.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除铁锈 D. 石灰水、KOH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 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 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 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6.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物理性质: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化学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用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7.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中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 食醋 B. 食盐水 C. 石灰水 D. 纯碱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溶于水是一个物理变化
B. 人在二氧化碳高含量的环境中不能生存,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C.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比空气轻
D.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水溶液呈酸性
9.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C. 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 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10.CO2和O2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
A. 都是无色无味 B. 都能供给呼吸 C. 都能灭火 D. 都能支持燃烧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 .
(2)CuO发生________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 .
12.6月3日第十六届世界气象大会在日内瓦闭幕,气象问题倍受关注,“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3.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________.
A、①B、②C、⑤D、________.
14.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的是(填序号) ________.
①节约用水、用电 ②废物分类回收、利用 ③坚持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④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2)工业上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纯碱.请写出检验纯碱中CO32一的方法: ________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能生成氧气,请写出一个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
15.据估算,我国约有1500万青少年烟民.吸烟时产生的有毒气体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由于该气体具有________性,所以常用于冶炼金属.
三、综合题
16.请你按下列要求填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⑴按要求连接装置;
⑵检查装置________;
⑶向广口瓶中装________(或________);
⑷向长颈漏斗中加入________;
⑸用________法收集CO2;
⑹用________放在________验满.
1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 作用吸收CO2 , 通过________ 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横线上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1________ +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毒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错;
B.尼古丁(C10H14N2)中C,H,N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故错;
C.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香烟烟雾是一种混合物,故错;
D.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故对.
故选D.
【分析】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一氧化碳更易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③正确. 故选:B.
【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点燃的蜡烛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助燃的化学性质,同时也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这一物理性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Ca(OH)2+CO2=CaCO3↓+H2O,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故不能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CuO+COCu+CO2 , 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NaOH能与油脂反应,都能去除油脂,但原理不同,故B符合题意;
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除铁锈,故C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KOH溶液都显碱性,能与酸碱指示剂起作用,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B、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NaOH能与油脂反应分析;
C、根据稀盐酸、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
D、根据石灰水、KOH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起作用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不需要水槽,故A、B不可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不用酒精灯.故C不可选;D正确,都是制取二氧化碳不可缺少的仪器.【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据此装置来确定所用的仪器.
6.【答案】C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符合题意;
B、CO2可以溶于水,并与水反应,CO难溶于水,B符合题意;
C、CO2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可作燃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判断: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燃烧;能做还原剂,有毒性,
7.【答案】C
【解析】【解答】鸡蛋保鲜是利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将鸡蛋壳上的孔隙堵上,使鸡蛋内的细菌不能进行呼吸,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人在二氧化碳高含量的环境中不能生存,是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没有毒,故B错;
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
D、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水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考虑;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考虑;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小考虑;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考虑.
9.【答案】D
【解析】【解答】A、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原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使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选项说法正确.【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CO2和O2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故A正确;
B、O2能供给呼吸,CO2不能供给呼吸,故B错误;
C、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用于灭火,O2有助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C错误;
D、O2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氧气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二、填空题
11.【答案】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原;使酒精灯火焰更加集中,提高温度
【解析】【解答】(1)在高温下,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被还原.故答案为:还原;
(3)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会集中,从而提高了火焰的温度.故答案为:使酒精灯火焰更加集中,提高温度.
【分析】(1)在高温下,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据此分析反应的现象;
(2)根据氧化铜发生的变化分析;
(3)根据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集中分析解答.
12.【答案】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砍伐
【解析】【解答】解: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砍伐;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进行解答.
13.【答案】A;③
【解析】【解答】解:①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试管中,固液分离;打开止水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②固体放在小试管中,加入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③通过可抽动的铜丝可控制固体与液体接触,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④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但长颈漏斗的导管较短,液体不能进入长颈漏斗,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⑤固体放在锥形瓶中,加入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故答案为:A;③.
【分析】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利用的是止水夹关闭后,容器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容器中,固液分离,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③;取少量纯碱,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2H2O22H2O+O2↑.
【解析】【解答】解:
(1)①节约用水、用电能间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所以正确.
②废物分类回收、利用,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还能间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所以正确.
③坚持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能有效减少其排放,所以错误.
④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能间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所以正确.
(2)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检验纯碱中CO32﹣的方法可用:取少量纯碱,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 .
(3)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有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分解等,可选其一,如过氧化氢分解,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
(1)③;
(2)取少量纯碱,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
(3)2H2O22H2O+O2↑
【分析】(1)根据“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的含义回答.
(2)根据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回答.
15.【答案】一氧化碳;还原
【解析】【解答】解: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故填:一氧化碳,还原. 【分析】根据已有的性质进行分析,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具有还原性,据此解答.
三、综合题
16.【答案】气密性;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向上排空气;燃着的木条;集气瓶口
【解析】【解答】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步骤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收集气体、验满. 故答案为:(2)气密性;(3)大理石;石灰石;(4)稀盐酸;(5)向上排空气;(6)燃着的木条;集气瓶口.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步骤分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步骤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收集气体、验满.
17.【答案】(1)光合;呼吸
(2)C2H4
(3)①③
【解析】【解答】解:(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呼吸作用的原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光合;呼吸.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生成的这种化工原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2H4 .
故答案为:C2H4 .
(3)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的主要方法一是开发利用新的清洁的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二是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故选①③.
【分析】(1)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作出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确定化学式.
(3)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的思路一是减小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