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普通用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普通用卷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普通用卷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普通用卷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普通用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普通用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几位同学谈论电话,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电话之间的导线中传递的是电流信号
    B. 电话之间是靠电话交换机实现通话的
    C. 程控电话之间不需要用导线连接
    D. 听筒和话筒都能进行声电之间的转换
    我国正在组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减少对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下列可以作为导航卫星与地面间信息传输媒介的是( )
    A. 电磁波B. 可听声C. 次声波D. 超声波
    如图是一款既能健身又低碳的“共享单车”,它是互联网、智能手机、GPS定位系統和单车的资源整合,关于“共享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 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
    C. 以行驶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D. GPS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统信息处理中心
    世界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已在我国建成使用,它将协助人类“触摸“来自外太空的微弱信号,探索宇宙的奥秘,它的形状像一口大锅,由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被称为“天眼”,“它是通过下列哪种形式来接收信息的( )
    A. 次声波B. 超声波C. 电磁波D. 光
    手机、收音机、电视机三种常用电器中,既能接收电磁波、又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
    A. 手机B. 收音机C. 电视机D. 都可以
    wifi无线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接收。wifi无线上网利用了( )
    A. 红外线B. 微波C. 紫外线D. 超声波
    很多屋顶上安装有形状像“锅盖”一样的装置,它的作用是( )
    A. 发射电磁波B. 接收电磁波
    C. 发射和接收电磁波D. 利用太阳能
    能把声音和图象转化为变化的电流的装置是( )
    A. 话筒,摄像机B. 话筒,显像管
    C. 扬声器,显像管D. 扬声器,摄像机
    正确的“收音”顺序是( )
    A. 调谐→检波→接收天线→喇叭B. 调谐→接收天线→检波→喇叭
    C. 接收天线→调谐→检波→喇叭D. 接收天线→检波→调谐→喇叭
    能信息、材料是现代会生产科发展的三大要领域,下列说正确( )
    A.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 光纤通信是依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 用超导材料来作热水器的发热管更能节约电能
    D.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
    二、多选题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动照相机所用的感光元件和VCD光碟都用了磁性材料
    B.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 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
    D.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报告中有20个“大红包”第一个就是要“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的好消息。手机在家里可以更经济利用Wi-Fi上网,也可以利用Wi-Fi通过微信进行语音通话,则手机通过微信进行语音通话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能接收电磁波B. 手机也能发射电磁波
    C. 手机在封闭的电梯内效果更好D. 手机是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的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9年9月29日由“长征二号”FT1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分别于2019年11月3日、2019年6月18日和2019年6月13日成功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目前已超出设计寿命,处于超期服役阶段;将来“寿终正寝”时,在指令控制下落向地球,在大气层烧尽或落进海洋.则“天宫一号”( )
    A. 在发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 在运行期间,靠电磁波完成信息传递
    C. 在对接过程中,相对于飞船是运动的
    D. 经大气层下落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随着“4G时代”的到来,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智能手机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B. 在真空中,智能手机无法接收视频信息
    C. 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智能手机可以把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各种热敏、光敏元件
    B.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
    C. 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 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顶端有两条比下面输电线细的金属线,它的作用是加强铁塔的稳定性
    三、计算题
    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通常称之为微波。微波能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发生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内能。人们熟悉的手机就是利用微波进行通讯的。GSM手机的工作频率般为900MHz~1800MHz波段。使用手机通话时,微波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加热效应”,微波频率越高,人对其能量吸收率就越高,危害也就越大。下表提供了某种型号手机的技术参数。请根据这些技术参数和微波的上述特性解决下列问题。
    某型号GSM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表
    (1)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约是多少?在300min的通话时间内。手机的平均功率约为多少?
    (2)请列举两项减小手机微波辐射危害的措施;
    (3)某网站刊载了一则“手机煮鸡蛋”的消息:两名实验人员将一个生鸡蛋放置在陶瓷杯子里,在鸡蛋两侧各放置部手机,让听筒与鸡蛋的水平距离保持2cm左右。用其中一部手机拨通另一部手机,并保持通话状态。在实验进行到65min时,实验人员取出鸡蛋,发现已经完全熟透。请判断这则消息的真伪,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
    微波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电磁波: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微波碰到含有水分的食物,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过量的微波辐射对人体有害。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振动频率为2.45×109Hz的微波,直达食物内部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于是食物“煮”熟了。用微波炉烹饪的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
    (1)微波炉内产生的微波属于______。
    A.声波 B.电磁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2)家庭使用微波炉工作时,实现的能量转化的过程是______。
    (3)微波炉在使用时,食物不能用金属容器装入后放进炉内加热,试根据短文内容简述其原因:______。
    (4)与其它灶具相比,微波炉烹饪速度快且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答案】C
    【解析】
    解:电话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的信号传递出去,再通过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的信号,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故A、D选项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电话之间要靠导线传递电信号,靠电话交换机实现通话,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解: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
    故选A.
    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出去,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视信号、手机信号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
    这是一道考查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题,比较容易,可以作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
    3.【答案】D
    【解析】
    解:
    A、单车的轮胎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以行驶的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与单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
    D、GPS是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信息处理中心的,故D正确;
    故选:D。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电磁波能传递信息。
    本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运动状态的判定、电磁波的应用等,综合性性强,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4.【答案】C
    【解析】
    解:题干中的“天眼”是通过电磁波来接收信息的,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故选:C。
    电磁波是由变化电磁场产生的,电磁波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本题考查电磁波的传播及应用,属于基础题。
    5.【答案】A
    【解析】
    解:A、手机既能接收电磁波,也可以发射电磁波,所以A是正确的;
    B、收音机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所以B是错误的;
    C、电视机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所以C是错误的;
    D、只有手机既能接收电磁波,又能发射电磁波,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根据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收音机(收音机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调谐器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从中取出来,送到扬声器中,还原成声音)、手机(手机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实现通信的)和电视机(电视用电磁波来传递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的了解来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能对:手机、电视机和收音机的了解和掌握.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6.【答案】B
    【解析】
    解:wifi利用了电磁波中的微波技术进行信息传输。
    故选:B。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wifi在2.4Ghz频段工作,属于微波。
    wifi、蓝牙、对讲机、子母机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都是利用电磁波传输的。
    7.【答案】B
    【解析】
    解:根据电视接收天线的作用来判断。只有接收电磁波作用,没有发射电磁波作用。
    故选:B。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作用是把高频信号电磁波接收下来。屋顶像“锅盖”一样的装置就是电视接收天线。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电视接收天线的作用,并且接收天线什么样子要有生活经验认识。
    8.【答案】A
    【解析】
    解:话筒能实现声电转换,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机,能将拍摄下来的活动图象分解、取样等;
    显像管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扬声器是利用导体切割磁感线将声音放大。
    故选:A。
    话筒是把声音转化为变化电流的装置,摄像机是把图象转化为变化电流的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话筒和摄像机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
    9.【答案】C
    【解析】
    解:发射: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调谐器选出某一频率的电磁波;从高频电磁波中取出音频电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故选:C。
    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
    知道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解:
    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电流过导时不发热,水器是利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超导体不用制作热水器的发热体,该说法不确;
    核站是利用可控核裂变释放的能来发电的,该选项说正.
    光纤通用传输息的工是激光,选项说法不正确;
    选D.
    超导材料为零,电流流过导时,导体发热,热水是利用电流的热工作;
    能够短间内从然界得到补充是可生能源;
    核电站是利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的.
    题考查了能源分、纤通信、能利用导体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综合,熟掌握各项识是解题的关键.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1.【答案】CD
    【解析】
    【分析】
    (1)光敏电阻的特点是其阻值随光照强度而变化不是磁性材料;磁带和录像带是利用磁性材料制成的;
    (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比如: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等;
    (3)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
    (4)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本题考查面广,涉及电磁波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A.自动照相机所用的感光元件是一种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而变化,VCD光碟用激光在盘上烧刻出一道道的凹痕,凹进去的地方对光的反射和凸的地方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利用的也是光电效应,没有用到磁性材料,故A错误;
    B. 固定电话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而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D正确。
    故选CD。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2.【答案】ABD
    【解析】
    解:手机既可以发出电磁波又可以接收电磁波,即手机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金属能屏蔽电磁波,故手机在封闭的电梯内效果不好。综上所述,ABD正确。
    故选:ABD。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本体通过实例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本题基础性较强,要注意识记。
    13.【答案】BCD
    【解析】
    解:A、火箭发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此不是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飞行器在空中与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对接的过程中,“天宫一号”和飞船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相对于飞船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飞行器经大气层下落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因此会出现在大气层烧尽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2)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本题通过火箭发射以及飞行器对接考查其中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科技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14.【答案】AD
    【解析】
    解:A、智能手机靠电磁波传递信息,说法正确;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智能手机可以接收视频信息,说法错误;
    C、智能手机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错误;
    D、智能手机可以把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流,说法正确.
    故选AD.
    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给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可将声音和图象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天线向空中发射电磁波.
    本题以智能手机考查了对无线电通信的原理认识和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物理与生活、科技紧密相连.
    15.【答案】AB
    【解析】
    解:
    A.有些半导体对光、热敏感,用这些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各种热敏、光敏元件,故选项A正确;
    B.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故选项B正确;
    C.光导纤维进行光学通信利用光在不停地发生全反射,故选项C错误;
    D.金属线是避雷线,防止雷直接击到输电线上,这两条线一般与铁塔相连,将雷电流引入大地,故选项D错误。
    故选:AB。
    物质根据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可以根据各自特点做出许多电阻,例如热敏电阻、压敏电阻、光敏电阻等等;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光导纤维进行光学通信所依据的物理原理是光的全反射;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顶端有两条比下面输电线细的金属线是避雷线,其主要是起防雷击作用,所以不需要和导线截面一样粗,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减小杆塔承受的机械强度。
    此题考查了半导体材料的运用、紫外线的应用以及光的全反射的运用等知识,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6.【答案】解:(1)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 I=PU=2W4.1V=0.49A
    按最大工作电流0.49A计算。手机可放电小时。所以在300min 的通话时间内手机的平均功率P=Pmax×1.375=0.55W
    (或者P=Wt=4.1×0.67×60×60300×60W=0.55W)
    ( 2 ) ①降低手机的发射功率(如CDMA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是0.2W)
    ②减少通话时间
    ③用耳机和小麦克风通话使手机离开头部远一些,减少对于头部的伤害
    ( 3 )这则消息叙述的事实是不能实现的
    以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计算,因为鸡蛋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比热和水差不多,设煮熟鸡蛋的温度升高最大约为80℃
    即煮熟一个鸡蛋相当于把50g水加热温度升高80℃需要吸收的热量:
    Q吸=cm(t2-t1)=1.68×104J
    两个手机通话,根据(1)的计算,其发射微波的平均功率可取0.55W,那么通话65 min,提供的能且大约是4.3×103J(0.55W×65×60s×2=4290J)。
    即使按最大功率2W计算,手机也只能提供大约是1.56×104J的能量。考虑到手机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电磁波,设各个方向的强度是大致相同的。鸡蛋所接受的电磁波只可能是手机发射电磁波中的很小一部分(小于1/6).因此手机不可能把鸡蛋煮熟,网站的消息是虚假的。
    故答案为:(1)0.49A、0.55W;
    (2)减少通话时间、用耳机和小麦克风通话使手机离开头部远一些,减少对于头部的伤害;
    (3)这则消息叙述的事实是不能实现的。
    【解析】
    (1)已知电量和工作时间,可求出电流、和电功率。
    (2)手机工作时有辐射,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使用安全。
    (3)手机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电磁波,设各个方向的强度是大致相同的。鸡蛋所接受的电磁波只可能是手机发射电磁波中的很小一部分(小于1/6).因此手机不可能把鸡蛋煮熟,网站的消息是虚假的。
    此题考查了电磁波在生活的应用,对电磁波知识要有一定的认识,此题涉及的内容较多,要认真分析。
    17.【答案】B;电能转化为内能;金属材料只反射,不吸收和传导微波能量,食物无法获得能量;①微波可以穿过绝缘材料,不会消耗能量,直接把能量传给食物;②微波能直达食物内部5cm深,在食物内、外部同时加热,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
    【解析】
    解:
    (1)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微波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电磁波,可知微波是一种电磁波,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微波炉工作时,其产生的电磁波,使食物的水分子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内能增加了,所以能量转化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3)根据题文中的信息可知,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所以食物不能用金属容器装入后放进炉内加热;
    (4)由题文的信息,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所以微波在金属外壳、食物容器上几乎不消耗能量;微波能直达食物内部5cm深,食物的内部和外部几乎同时变熟,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所以微波炉烹饪速度快且热效率高。
    故答案为:(1)B;
    (2)电能转化为内能;
    (3)金属材料只反射,不吸收和传导微波能量,食物无法获得能量;
    (4)①微波可以穿过绝缘材料,不会消耗能量,直接把能量传给食物;②微波能直达食物内部5cm深,在食物内、外部同时加热,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
    (1)根据题文中的信息:微波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电磁波,可知微波炉内产生的微波属于电磁波;
    (2)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于是食物“煮”熟了,由此可知其工作时能量转化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3)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所以食物不能用金属容器装入后放进炉内加热;
    (4)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①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②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振动频率为2.45×109Hz的微波,直达食物内部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于是食物“煮”熟了,以上两点就是微波炉烹饪速度快且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学生解答此题前要认真的审题、充分理解题意、由题干获取足够的信息。工作电压
    标准配置电池
    最长通话时间
    最大发射功率
    工作频率
    4.1V
    670mAh
    300min
    2W
    900/1800MHz

    相关试卷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