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立的政权史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西汉都城设在( )
A.洛阳 B.咸阳 C.开封 D.长安
3.下列哪一项不是汉高祖为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而采取的政策( )
A.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连续12年全免田税
D.把田赋定为什五税一
4.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文治天下 B.经济贫困
C.秦亡教训 D.人心思安
5.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经济 B.巩固统治
C.鼓励生产 D.与民休息
6.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的皇帝是(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7.西汉初年,汉高祖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实行宽刑薄赋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吸取了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府库里的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三 你见过微笑俑吗?在“帝国表情——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上你可以看到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微笑。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深深刻画在了所有人的面孔上。
(1)材料一的表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转变为材料二中的繁荣局面?
(2)文景时期被誉为“太平盛世”,你认为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这些变化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1.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情景的分析判断能力。“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2.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区别能力。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3.C
4.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西汉初年,社会残破不堪,经济凋敝,国家贫困,人民大量流亡。因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其客观原因就是经济贫困。
5.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6.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区别能力。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他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7.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西汉初年,统治者都实行宽刑薄赋政策主要是吸取秦朝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教训。
8.[答案]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汉初统治者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还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等。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3)要减轻农民负担,采取正确的统治措施;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注意听取他人的建议;适时改革统治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以西汉初期不同的历史现象为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到答案。第(2)问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角度思考。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看漫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测试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