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共5页。
知识点 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青铜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______________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 2 王室衰微
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 3 诸侯争霸
1.背景: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霸主: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
【达标练习】
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
A.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B.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金融业的迅速发展
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4.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在争霸战争中失败的诸侯国只要承认胜利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就不会被灭掉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周来说,正是它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周的地位甚至连一个小国都不如。失去约束的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争霸的历程,一位当时出生在山东的文人记录下了这一切,他把这本记录历史的书叫作《春秋》。
材料二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100多个诸侯国家,竞相争霸,战争不断。表面上看,诸侯国的强弱变迁,乃至霸主的兴替,全部取决于战争。但实际上,战争只是一层表象而已。
——《春秋争霸之我见》
(1)春秋时期开始于哪一年?在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失去约束的诸侯”以什么名义“开始了争霸的历程”?
(2)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兴替”,请你说出在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四位霸主。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决定春秋时期霸主兴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能力提升】
1.右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
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3.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春秋是我国历史的动荡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识读地图,填充内容】
春秋争霸形势图
(1)说出“春秋”的起止时间。这一时期因何而得名?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请在图中找出四人所属国家并一一对应。
【分析材料,再现史实】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春秋时共有大小诸侯国140多个,其中比较强大的有10多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3)材料一中“方伯”指什么?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诸侯之间展开争斗的原因有哪些。这些争斗对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5)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1.铁制 牛耕
2.冶铁 漆器制作
3.金属货币
知识点2 1.分封制
2.周平王
3.称霸 周天子
知识点3 1.尊王攘夷
2.齐桓公 楚庄王
3.民族交融
【达标】
1.A [解析]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D [解析] 春秋时期,我国的金融业还没有起步。
3.C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故选C项。
4.B [解析] 本题考查诸侯争霸战争。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尊王攘夷”只是一些强大诸侯进行征战的旗号,故②说法错误;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故③说法错误。
5.(1)公元前770年。因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尊王攘夷”。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决定春秋时期霸主兴替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
1.C [解析] 本题为图片类的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分析能力。解答时,可用排除法。从这枚铁质空首布上并不能判断出各诸侯国都使用这一货币,③不符合题意,A、B、D三项排除,故选C。
2.D [解析] 通过分析题干可知:鲁国朝齐和朝晋的次数明显多于朝周天子的次数。这说明在鲁国看来,齐国和晋国比周天子更重要,也证明了齐国和晋国的强大。诸侯势力强大的同时,周王室地位衰落。
3.A [解析] 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②错误,B、C两项排除;这一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郡、县,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④错误,D项排除。故选A。
4.A [解析] 在争霸战争过程中,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
5.(1)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2)A:秦穆公。B:晋文公。C:齐桓公。D:楚庄王。
(3)指一方诸侯之长。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4)原因: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
(5)因果关系,周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0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