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读图,回答问题,探究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暗指( )
A.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C.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死后葬于阿房宫
2.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秦朝的暴政
D.陈胜、吴广极其反动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4.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 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陈胜、吴广起义 ③楚汉之争④秦朝灭亡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6.下面对于秦末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
D.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7.秦朝的灭亡和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的失败都告诉我们( )
A.刑罚不能太残酷
B.强者定能胜弱者
C.为人处事不能骄傲
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8.读图,回答问题。
【成语篇】
图A 图B 图C
(1)图A表现了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起义的名称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成语。
(2)图B和图C与哪两场战役有关?这两场战役的结果如何?
9.探究问题。
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朝统治的灭亡;它也间接影响了自此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1)这则材料是对哪次起义的高度评价?请你说出这次起义爆发的时间及爆发的根本原因。
(2)秦朝最终是在什么时候灭亡的?秦朝的灭亡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亡的原因。秦始皇横征暴敛,大兴土木。阿房宫的修建就是秦始皇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的有力证据。其暴政导致人民的反抗,是秦亡的主要原因。
2.C
3.C 【解析】 压迫指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A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B是秦统一全国的战争,D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斗争,只有C是农民阶级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而发动的起义。
4.D 【解析】 本题涉及历史学习中的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本题考查识记能力。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西进关中,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5.C
6.C
7.D 【解析】 秦朝是由于实行暴政失去民心而灭亡;楚汉之争中,项羽也因为失去民心而最终失败。
8.(1)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
(2)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垓下之战,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
9.(1)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秦的暴政。
(2)公元前207年。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