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同步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950188/0-16987129547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同步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950188/0-16987129548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同步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950188/0-169871295488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同步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同步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亚洲国家尼泊尔(如图)的博克拉市发生8.1级地震,尼泊尔地壳不稳定,是因为( )
A. 地处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B. 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 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 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4月11日16时38分在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图中P点所在(北纬2.3,东经93.1)发生8.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读图,回答下题。
(1)根据如图所示,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 )
A. P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 P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P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 P地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2)根据材料中P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宜宾的哪个方向?( )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3.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11个板块 B. 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
C. 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 D. 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4.下列自然现象能够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海水的潮起潮落 B.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5.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 板块内部 C. 日本 D. 中国
6.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 厘米至1.2 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 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 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 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 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7.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 美洲板块挤压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C.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8.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9.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的原因(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0.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
A. 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 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 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 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11.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二、填空题
12.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 ________ 提出的.
13.全球90%以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________地带。
1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而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 ________ 和________ .
15.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的________ 提出的.
16.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 , 主要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综合题
17.如图为“板块示意图”,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地震引发2米高的海啸,对震源附近沿海地区产生严重破坏.
材料二: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如图所示南美洲位于________ 板块;印度洋板块包含________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一部分及________ 洲和亚洲两大洲的一部分.
(2)智利和日本都位于________ 火山、地震带上,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智利和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__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为了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请你说说他们采取了哪些防震减灾的措施.________
(4)智利发生地震时的北京时间与智利当地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地球________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与地震的震级大小________ (有或无)关.
1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________。他创立该学说的主要证据有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图中A点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__,所以多________。
(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地中海将会消失。你认为可能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19.读下面两段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1)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的?
(2)有人预言:几千年后,红海将扩大,地中海将消失.试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学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尼泊尔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尼泊尔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D.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2.【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苏门答腊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苏门答腊北部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2)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跨东经103°36′~105°20′,北纬27°50′~29°16′之间。根据材料中P地的经纬度位置(北纬2.3,东经93.1),判断该地位于宜宾的西南方向。
故选:(1)A(2)D
【点评】(1)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答案】C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共分为六个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多火山地震。亚洲和欧洲都属于亚欧板块。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喜马拉雅山有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成为现在的陆地,该现象属于海陆变迁;海水的潮起潮落是由于月球的引潮力造成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为海陆变迁的依据。
故选:B。
【点评】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5.【答案】B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而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B描述符合题意。日本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故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地壳稳定的地区,正确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6.【答案】D
【解析】【分析】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原因,理解答题即可。
7.【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有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而珠穆朗玛峰正好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受二者的挤压,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是火山地震原因的最好解释,也是山脉形成,不断升高的根本原因.
8.【答案】A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故选:A
【点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根据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9.【答案】A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喜马拉雅山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并在不断抬升。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0.【答案】D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由于地壳抬升造成的.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是由于断裂下沉形成的.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是板块断裂形成的.地中海将会不断缩小成为新的陆地.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内容.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11.【答案】D
【解析】【分析】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选项ABC实例能够证明海陆变迁.
故选:D.
【点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二、填空题
12.【答案】魏格纳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故答案为:魏格纳.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13.【答案】地中海——喜马拉雅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全球90%以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在这里。故答案为:地中海——喜马拉雅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14.【答案】稳定;火山;地震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答案为:稳定;火山;地震。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5.【答案】魏格纳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故答案为:魏格纳.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16.【答案】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主要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有关;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有关。而在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知识,此题比较基础,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并结合地图加以记忆
三、综合题
17.【答案】(1)美洲;印度;大洋
(2)环太平洋;南极洲;亚欧
(3)房屋建材用木质等
(4)自转;无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南美洲位于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含印度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一部分及大洋洲和亚洲两大洲的一部分.(2)智利和ri本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多地震.ri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为了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日本房屋建材用木质等.(4)由于地球的自转,智利发生地震时的北京时间与智利当地时间不同,与地震的震级大小无关.根据题意.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8.【答案】(1)魏格纳;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古生物化石相近,古老地层相似
(2)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亚欧;印度洋;活跃;火山、地震
(4)可能。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碰撞挤压运动,将会慢慢消失。
【解析】【分析】第(1)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魏格纳,主要证据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古生物化石相近,古老地层相似。第(2)题,①是美洲板块,②是太平洋板块,③是非洲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第(3)题,从图中找到A点,可以看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第(4)题,可能。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碰撞挤压运动,将会慢慢消失。
【点评】本题考查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
19.【答案】(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2)从世界板块运动图中看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挤压,使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此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拉伸,红海在不断扩张,因此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2)从世界板块运动图中看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挤压,使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此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拉伸,红海在不断扩张,因此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同步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